正文 第15章 20幾歲,掌握公關專家必知的心理操縱術(3)(2 / 3)

遭遇尷尬,用小幽默巧脫身

尷尬是生活中遇到處境窘困、不易處理的場麵,使人張口結舌、麵紅耳赤的一種心理緊張狀態。陷入這種境地,幽默是很好的脫身妙招。

日常生活中,甚至正式場合下,我們都難免會遭遇一些尷尬場麵,這往往給大家帶來不快。如果你想從窘境中快速脫身,不妨試試幽默的方式。

有一次,英國上院議員基爾在進行演講,聽眾都很認真地看著他,側耳傾聽,就在演講即將結束時,突然有一個人的椅子腿斷了,那個人跌倒在地上。基爾的演講被打斷了,聽眾們都將自己移向了那個人。聰明的基爾馬上說:“各位現在一定可以相信,我提出的理由足以壓倒別人。”就這樣,他立刻重新吸引了聽眾的注意力,而那個跌倒的人也在別人善意的笑聲中,找到了一個新座位。一個玩笑使雙方都從窘迫的境地中脫身而出了。

1972年,在美蘇最高級會談前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向基辛格提出了一個所謂的“程序性問題”:“到時,你是打算點點滴滴地宣布呢,還是傾盆大雨、成批地發表聲明呢?”

基辛格沉著地回答:“你們看,他要我們在傾盆大雨和點點滴滴之間任選一個,無論我們怎麼辦,都是壞透了。”

他略為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我們打算點點滴滴地發表成批的聲明。”

在一片輕鬆的笑聲之中,基辛格解答了這個棘手的問題。

此外,麵對他人的嘲笑時,要想取得論辯的成功,不但要敢辯,還要巧辯,在這裏加一點詼諧的語言,會讓自己更有氣度,同時也易令對方陷入窘境。

1988年,美國第41屆總統競選。民意測驗表明:8月份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杜卡基斯,尚比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布什多出十多個百分點。當布什與杜卡基斯進行最後一次電視辯論時,布什的策略是,抓住對方的弱點,揭其要害,戳在痛處,從而讓對方陷入窘境。杜卡基斯嘲笑布什不過是裏根的影子。嘲弄式的發問“布什在哪裏”。

布什詼諧、輕鬆地回答了他的發問:“噢,布什在家裏,同夫人巴巴拉在一起,這有什麼錯嗎?”

平淡一句,卻語意雙關,既表現了布什的道德品質,又譏諷了杜卡基斯的風流癖好,置杜卡基斯於尷尬的境地。

可見,對於他人的嘲笑,不一定要采取以牙還牙的方法,還可以通過幽默的語言化解尷尬氣氛,走出窘境。

機智轉彎,擺脫話題危機

在語言交際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令人尷尬的問話,比如涉及國家、組織的秘密,涉及個人收入、個人生活、人際關係等問題。對於這樣一些提問,如果我們用“不能告訴你”來回答,那會使你顯得粗俗無禮,如果套用外交用語“無可奉告”來作答,那又會給提問者造成心理上的失望與不快。總之,對待這樣一些棘手的問題,我們答得不好,就有可能給自己套上難解的繩索,使自己陷入十分難堪的泥沼而不能自拔,最終大失臉麵。

處於這樣的尷尬場合時,就需要具備“顧左右而言他”的語言藝術,從而能使你在尷尬中峰回路轉,取得柳暗花明的效果。

那麼在遇到話不投機,或者其他尷尬場合時,我們該怎樣機智地轉移話題呢?下麵就為你介紹幾種方法:

第一種情況,是某種言談舉止使人為難,那就要及時轉換話題,調整氣氛。兩個青年去拜訪老師,在談話中提到:

“老師,聽說您的夫人是教英語的,我們想請她指教,行嗎?”

老師為難地沉默了片刻,說:“那是我以前的愛人,前不久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