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這些技巧,你不妨在今後的實際生活中應用一下這些巧妙的方法,讓對方順從你的思路,從而達到你的目的。
巧妙運用地形心理學,影響他的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穆勒爾和他的助手做過一次有趣的試驗,證明許多人在自家的客廳裏談話,比在別人的客廳裏更能說服對方。這就表明,人們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與人交往容易無拘無束,可以靈活主動地展現或推銷自己,有利於社交的成功。
倘若在別人熟悉而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交談,則容易引起莫名其妙的不安和恐懼,自然處於劣勢。這就是為什麼在比較開放的今天,經人介紹的對象初次見麵時,絕大多數人仍願意在自己的“領地”內進行,而不願在對方“地盤”內進行的原因。
不過,值得說明的是,在自己的領地內,固然容易充分發揮自己的交往潛能,但也時常伴有少了約束的弊端,使自己的缺點外露。在別人的地盤內進行,雖然受到的約束較多,卻可用心專一,有利於深層次、多方位地觀察和了解對方。
因此,善於社交者絕不局限於自己的領地,他們既可“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是不會作繭自縛的。
最佳地利是有條件的、辯證的、變化的,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交往,在一般情況下是有利的。但若對方是老人、長者、女士等,讓他們也屈身就己,恐怕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反之,倘若聽憑他們選擇,自己前往他們的地盤,則更能體現對他們的照顧、體諒和尊重,這樣做本身就有利於社交的成功。
地點是與交往的目的有密切聯係的,二者相符方能收到最佳效果。高級賓館、豪華客廳是招待高級賓客的好去處,花前月下、幽靜隱蔽之地則是談情說愛的理想場所,辦公事在單位為宜,辦私事則到家裏辦。因事而定,隨事而變,才是明智的選擇。
在與人相處時,雙方的位置很重要,它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你的影響力如何。具體說來,地形心理學有以下一些要點。
第一,初次見對方,采取位於旁邊的位置,能迅速建立親近感。
初次見麵就麵對麵地談話,是一件不好受的事。因為兩人之間的視線極易相遇,導致兩人之間的緊張感增加。而坐在旁邊的位置,則不必一直注意對方的視線,因而容易輕鬆下來。
另外,在室內放一盆花,使對方有轉移視線的對象,效果會更好。
第二,相距50厘米能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要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與談話者就應保持適當的距離。談話的距離較近,能製造一種融洽的氣氛,消除緊張情緒。最合適的距離就是一方伸出手可以接觸到另一方,即50厘米左右。
如果你想在社交中盡快打開局麵,適應環境,那麼,每次與人打招呼或談話的時候,要注意盡可能地把距離拉近一些。當然,拉近距離並不是親密無間,特別是在與上級或異性打交道時,不能冒昧莽撞,不然會引起對方反感,以為你沒有規矩或用心不正,反而弄巧成拙。
第三,光線稍暗有助於人們交往。
在光線暗的地方,人們比較容易親近。心理學的實驗也表明,黑暗是人們建立親密關係的催化劑。
人們聚在光線暗的地方,因減少了戒備而增加了親近感,便於雙方溝通。同時,在黑暗中,對方難以看清自己的表情,也容易產生一種安全感。這樣,彼此間的對立情緒就會大大少於光線明亮的場所。
當你想與他人建立一種親密關係的時候,就應盡量請他們到酒吧、俱樂部、咖啡館等地方去。
第四,坐在椅子上時,淺坐的姿勢會令人產生好感。
交談時,如果對方深深地坐在沙發或椅子上,甚至上半身靠在椅子上,那麼說明他根本沒有專心聽講,缺乏誠意。相反,如果淺坐在椅子前端的三分之一處,就會使人產生好感。因為這種姿勢可使上半身自然地向前傾,因而成為最佳的傾聽姿勢。此外,這種姿勢隨時可由椅子上站立起來,還會給對方積極活潑的印象。
交際過程中,雙方所處的位置很重要,它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你的影響力。所以,與他人交流時,千萬不要忽略空間上的微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