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先生一走進那位供應商的辦公室,就微笑著說:“你知道嗎?在紐約布魯克林,有你這個姓氏的人隻有一個。我一下火車就查閱電話簿想找到你的地址,結果巧極了,這個姓的隻有你一個人。”
“我一直不知道。”供應商興致勃勃地查閱起電話簿來。“嗯,不錯,這是一個很不平常的姓。”他很驕傲地說,“我的家族從荷蘭移居到紐約,幾乎有兩百年了。”
供應商繼續談論起他的家族及祖先。當他說完之後,高先生就讚揚他居然擁有一家這麼大的工廠,供應商說:“這是我花了一生心血建立起來的一項事業,我為它感到驕傲,你願不願意到車間裏去參觀一下?”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高先生欣然前往。在參觀時,高先生一再稱讚他的組織製度健全,機器設備新穎,這位承包商高興極了。到了中午,承包商堅持要請高先生吃飯,他說:“到處都需要裝修材料,但很少有人對這一行像你這樣感興趣。”
至此,高先生一次也沒有提到他此行的真正意圖。
吃完飯後,心情愉悅的供應商對高先生說:“現在,我們談談正經事吧。當然,我知道你此行的目的,但我沒想到我們在一起是如此的愉快。你現在可以帶著我的承諾回去,我保證你們的貨如期運到。”
最後,辦公大廈如期竣工。
高先生不愧為公關高手,他沒有像一般人那樣讚美那些普通的事情,也沒有直接讚揚他的對手。高先生通過對方姓氏的特殊性,觸動了對方對自己家族發展的慨歎,對事業有成的喜悅之情,從而使自己由“敵人”轉變成“很少有人像你這樣感興趣”的人;接著又在供應商動情之處加以附和,最後得到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和一個生意上的保證。
想有效地讚美,就要有一雙慧眼,抓住別人沒有注意到的東西,避開鋒芒,繞開人們關注的焦點,得到“曲徑通幽處,巧言至誠心”的最佳效果。
通常情況下,當一個人處在眾口一詞的讚美中時,往往不會再把內容雷同的讚美當回事,這時,如果你能找到別人都忽視的優點來讚美他(她),就能引起這個人的注意。
讚美別人時,通常應注意以下三方麵:
1.切忌盲目模仿。跟別人說重複的話,附和別人的讚美,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2.避開公認特長。很多人經常讚美人的公認特長,時間長了,被讚美的人聽膩了,這方麵的讚美也就不起作用了。
3.避開套詞俗語。如雷貫耳、百聞不如一見、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等公式化的套詞,使人感覺你缺乏誠意,對方不會對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小事上讚美他人
很多人在讚美別人時習慣於泛泛而論,抓不住讚美的重點,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忽視細節。其實,對方之所以在細節上投入那麼多的時間和心血,一方麵說明對方對此有特別的偏愛,另一方麵也說明對方渴望這一部分的努力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與肯定。因此,讚美不能忽視小事。
法國總統戴高樂訪問美國時,在一次尼克鬆為他舉行的宴會上,尼克鬆夫人精心布置了一個美觀的鮮花展台:在一張馬蹄形的桌子中央,鮮豔奪目的熱帶鮮花襯托著一個精致的噴泉。精明的戴高樂將軍一眼就看出這是女主人為了歡迎他而精心設計製作的,不禁脫口稱讚道:“女主人為舉行一次正式的宴會,一定花了很多時間來進行這麼漂亮、雅致的計劃與布置吧!”尼克鬆夫人聽了,十分高興。事後她說:“大多數來訪的大人物要麼不加注意,要麼不屑為此向女主人道謝,而他總是能夠想到別人。”
戴高樂對他人用心之處精細體察,這使他成為一位受到格外尊敬的人。麵對尼克鬆夫人精心布置的鮮花展台,戴高樂沒有像其他大人物那樣視而不見,而是即刻領悟到了對方在此花費的苦心,並且表示了特別的肯定與感謝。戴高樂讚美的言語雖然簡短,但很顯然,尼克鬆夫人被深深地感動了。
大多數人都不願從小事上去讚美別人,這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重重障礙,遮住了他們的視線。
1.熟人效應。周圍的人對大家來說太熟悉了,區區小事,不足掛齒,自然熟視無睹。
2.有人胸懷治國平天下的大誌,但眼高手低,對於小事不以為意,認為那些事普普通通,沒什麼了不起,小菜一碟。
3.分工不同,責任不同,使人們認為別人做事是分內之事,是應該的,無須大驚小怪,做不好就要批評,做好了是本分。在這種心理的驅動下,很多人不能正視別人的小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