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曾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衛靈公非常寵愛一個叫彌子瑕的美貌少年。一天夜裏,這位少年家中傳來他母親患急病的消息,彌子瑕撒謊說已得到衛靈公的允許,就乘衛靈公的車趕回家探望母親。按理說,未經允許乘國君的車是要被處以刖刑的,但衛靈公知道這事後卻說:“冒刖刑之險,趕赴母親病床前,是好樣的。”有一天,彌子瑕同衛靈公在花園裏散步。花園裏的桃子看上去甜得很,彌子瑕就嚐了一口,果真非常好吃。彌子瑕把咬過的桃子遞給衛靈公,衛靈公又大加讚賞說:“有好吃的東西不一個人獨吞,而是讓給我,真是好樣的。”幾年過去了,長大了的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少年時代的美貌,衛靈公對他也不再寵愛了。後來有一次,彌子瑕得罪了衛靈公,於是衛靈公想起過去的事來:“你曾經撒謊,說得到我的允許,乘了我的車;另外還讓我吃你吃過的桃子,該當何罪?”於是衛靈公處罰了彌子瑕。
對同一個人來說,在他愛的時候,即使是觸犯了法律,那個人也能得到讚賞;一旦這種愛沒了,愛就變成了恨這就是因感情而產生的對他人認識的偏頗,這種評價和認識帶有盲目性,一旦感情不再,他人在我們的眼中就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正如衛靈公對彌子瑕前後不同的態度。
還有的人喜歡想當然地去判斷一個人,沒有事實根據,心跟著感覺走。
從前有一個人遺失了一把斧頭,他懷疑被隔壁的小孩偷走了。於是,他就暗中觀察小孩的行動,不論是言語與動作,或是神態與舉止,怎麼看都覺得那小孩就是偷斧頭的人。因為沒有證據,所以也就沒有辦法揭發。隔了幾天,他在後山找到了遺失的斧頭,原來是自己弄丟的。從此之後,他再去觀察隔壁的小孩,再怎麼看也不像是會偷斧頭的人。
認識一個人,切忌以自己的主觀想象作為衡量別人的標準。主觀意識太強,經常會造成識人的錯誤與偏差。
對於識人,重要的是客觀而辯證地看待一個人。僅憑原有的印象或者經驗就給他人下結論顯然有失公允,也不是一種正確的識人方式。
別被他表麵的友善所迷惑
生活中,我們有時會將好人看成壞人,有時會將壞人看成好人。因為在我們的周圍,有些人看似和藹可親,內心卻隱藏著不可告人的企圖;表麵對人極盡誇讚逢迎,暗地裏卻耍手段,要麼使人前進不得,要麼使人船翻人覆。當你直上青雲、春風得意的時候,那些逢迎拍馬者專撿好聽的話講;而當看到你墮入困境時,他們就幸災樂禍、趁火打劫。
戰國時期,楚王的妃子鄭袖長得美貌,又聰慧機敏,楚王十分寵愛。後來魏王贈送楚王一位美女,既年輕漂亮,又活潑熱情,把楚王給迷住了。
鄭袖眼見自己一天天失寵,心裏非常忌妒,但表麵上卻裝得若無其事,不但沒有一點怨言,還百般討好這位新妃。新妃喜歡穿什麼衣服,希望用什麼東西,鄭袖都叫人給她送去;她住處的陳設要怎麼布置,鄭袖也叫人侍候得順心如意,可以說處處做到體貼入微、關懷備至。鄭袖在楚王麵前還經常對新妃表示讚美。
這位新妃對鄭袖非常感激,相互來往十分密切,彼此不分,無話不談。
楚懷王見鄭袖和這位新妃相處得這麼和諧,心裏非常高興,對鄭袖說:“你們女人多半憑著自己的美貌和聰明贏得男人的喜歡,而且差不多都有強烈的忌妒心。我看你就不是這樣,你能理解我,你知道我喜歡這位新人,就比孝子侍奉父母、忠臣侍奉君王還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