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宣帝時,趙廣漢為京兆尹,為京城長安的父母官。
趙廣漢上任時,長安的治安形勢混亂不堪,百姓受害時有發生,官匪勾結亦十分猖獗。麵對嚴峻的形勢,趙廣漢召集屬下說:“我上任伊始,並不熟悉此中內情,想打擊犯罪,也不知從何下手,而情況不明,亂下重手隻會引起混亂。我想讓你們暗中偵察,把盜賊的蹤跡摸清。”
屬下麵有難色,他們說:“盜賊行蹤詭秘,出入不定,即使用全力也難出成效。從前官員都是有事打壓,無事清閑,大人何必自討苦吃呢?”
趙廣漢表情嚴肅,鄭重道:“盜賊不絕,根源就在我們不曉根底,從前官員不盡職所致。我誌在剿除盜賊,自然不能和從前官員一樣無為。這是我的命令,違者必懲!”
趙廣漢命人暗中詳查,表麵上故作輕鬆。盜賊們以為趙廣漢碌碌無為,於是放下心來,任意胡為。一時之間,盜賊蜂擁而出,長安形勢更糟。
朝中大臣上疏指責趙廣漢失職,無比憤怒地說:“京城盜賊橫行,京兆尹趙廣漢卻放縱不管,不知他是何居心。趙廣漢定與盜賊勾結,望陛下徹底肅查。”
漢宣帝也怒氣衝衝地質問趙廣漢說:“朕深居宮中,都聽說了城外盜賊橫行之事,你如何交代?”
趙廣漢叩頭不止,連聲說:“陛下不要擔心,請聽臣說。賊情不明,輕舉妄動便會打草驚蛇,這也是臣最擔心的。臣故意裝作不聞不問,隻是想讓盜賊悉數暴露,以便臣的屬下摸清盜賊的狀況,查清他們肇事的根源,以及那些和他們勾結的差吏收取了多少賄賂。隻有將這些情況都搞得明明白白,才能一網打盡,讓他們無法抵賴。陛下放心,臣已廣布人手,過不了多長時間,便是盜賊的末日了。”
漢宣帝聽罷,不再責怪趙廣漢,他擔心地說:“朕暫且相信你一次,你還是好好把握時機吧。”
不久,已經全然掌握賊情的趙廣漢四麵出擊,每擊必中,長安盜賊被肅之一空。
趙廣漢在摸清盜賊的底細之前,不貿然行事,待將一切情報了然於心,時機成熟時,才果斷出擊,從而一擊奏效。
把對手的底細摸透,是戰勝對手的一個重要前提。一個人的實際情況是不會輕易顯現的,需要耐心細致地調查和取證才能搞清,這沒有捷徑可走。沒有底牌可出的對手是最脆弱的,在他們的要害處輕輕一擊,就會致命。摸清他們的虛實,便能掌握他們的動態,從他們的弱點下手,從而掌握主動權,達到自己的目的。
向狼學習——看見“利”中的“鉤子”
狼是一種非常小心謹慎的動物。如果狼在某個地方發現一頭死去的小牛,它不會直接上去食用,而會表現得冷靜和謹慎。它會警惕地審視四周,仔細觀察。當它經過謹慎的判斷,認為安全可食時,才會慢慢地走過去享用。這足以看出狼的“膽大心細”。
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要麵對眾多的誘惑,若你隻貪圖眼前的小利,看不見“利”中的“鉤子”,就難免上當受騙、受人鉗製。會公關的人應該向狼學習,不貪圖小利,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後行。
某工廠從日本某企業引進一套發電設備,派人去日本驗收產品。驗收人員來到日本,受到該企業的“熱情接待”,一連幾天設宴招待,安排遊覽。直到他們要回國前三四天,才拿出一大摞日文資料,使人無法細細查對,隻好帶回國仔細研究,就那樣簽訂了合同。哪知到貨之後,仔細一查,大部分零件無法安裝使用,才知道上了人家的“鉤”,受了人家的騙。
這種“拿錢買教訓”的事,當前著實不少。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關鍵在於人的貪婪本性,大家卻太容易被利益迷惑,殊不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當然,若明知自己得小利,會給企業和國家帶來大損失,卻知“鉤”而進,那就是另一種性質的問題了。以“回扣”為“鉤”,是商戰中的常用手法。
一個自稱是“外商代理人”的“吳老板”到處活動,說給外商代銷通訊器材,可給經辦人3%的回扣,引得大批企業紛紛上“鉤”,拱手交出了數千萬元。後來案發查明,這位“吳老板”手中竟無一部通訊器材,也無任何貨源。
“吳老板”以回扣為餌,“空手套白狼”,滿載而歸,這個例子足以給很多人敲響警鍾。
社會上,上當受騙的事屢屢發生,其中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遇事缺乏深思熟慮,輕信對方,隻見“餌”,不見“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