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要知道的108個江湖閱曆09.txt(3 / 3)

世界上天生就能記住別人的名字的人並不多見,大多數人能做到這一點全靠有意培養形成的好習慣。而你一旦養成了這個好習慣,它就能使你在人際關係和社會活動中占有很多優勢,因為,對於一個人來說,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聽起來最親切和最重要的聲音。它不但是獲得友誼、達成交易、得到新的合作夥伴的通行證,而且能立即產生其他理解所達不到的效果。

江湖閱曆41:距離產生美

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由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氣泡”一樣為自己“割據”了一定的“領域”。而當這個自我空間被人觸犯時,我們就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惱怒起來。

人際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事做到底”,以為自己全心全意為對方做事就會使關係融洽、密切。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人不能一味接受別人的付出,否則心理上會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也是為了使關係平衡的一種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盡,使人感到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的時候,愧疚感就會讓受惠的一方選擇疏遠。留有餘地,好事不應一次做盡,這也許是平衡人際關係的重要準則。

留有餘地,適當地保持距離,因為彼此的心靈都需要一點空間。如果你想幫助別人,而且想和別人維持長久的關係,那麼不妨適當地給別人一個機會,讓別人有所回報,這樣才不至於使別人因為內心的壓力而疏遠了雙方的關係。過度付出,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住住會讓對方的心靈窒息。留有餘地,彼此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

有一個哲學寓言,說的是有一群豪豬,身上長滿尖利的刺,大家擠在一起取暖過冬。可它們離得稍微遠了些,互相借不著熱氣,於是就往一起湊,一旦湊近了,尖利的刺就紮著了彼此的身體,於是又開始疏離。經過很多次磨合以後,豪豬們才終於找到一個最恰當的距離,那就是在彼此不傷害的前提下,保持著群體的溫暖。

人和人也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如果距離太遠,會由於疏遠而感到孤獨,如果太近又會感到不自在。現代心理學證明,自己的周圍一個由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就像一個無形的“氣泡”,有的心理學家形象地稱之為“人際氣泡”。如果被別人無意侵入了自己的氣泡就會感到不自在,從交往的距離可以看出兩人的關係。

沒有人能容忍他人闖入自己的空間。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即使最親密的兩個人之間也是一樣。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能掌控的自我空間,這個空間就像一個充滿了氣的氣球一樣,如果兩個氣球靠得太近,互相擠壓,最後的結果必然是爆炸。這也就是為什麼兩個本來關係密切的人,越是形影不離就越容易爆發爭吵。

保持人與人之間恰到好處的距離就是一種與人相處的哲學。這也符合自然的規律,植物生長得過於密集,就會遭受枯萎死亡的命運。所以,從自然的意義上來講,距離是一種需要。對於人類來說,距離和獨立則是一種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同樣存在。父母子女之間、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朋友之間,一旦沒有了這種尊重,甚至越過這個尺度,就可能成為論語中說的“過猶不及”,到了“數”這個階段,一切過於密集,密集得彼此都不獨立了,也就潛藏著隱患,也就離疏遠甚至離崩潰都不遠了。

江湖閱曆42:出現尷尬,如此化解

小飛每天都坐公交車上班,有一天車上人很多,沒有座位,小飛就站了一會兒。突然,他看到有一個姑娘站起來,對著他說,到這兒來坐吧!小飛高興壞了,以為姑娘要下車,就走了過去。誰知這個姑娘把小飛攔住了,原來在小飛身後有位老大爺!車上的乘客都笑了,小飛也漲紅了臉……

相信大多數涉世未深、缺乏人生閱曆和經驗的朋友都曾經有過小飛這樣的尷尬經曆。尷尬是遇到處境窘困、不易處理的場麵而使人張口結舌、麵紅耳赤的一種心理緊張狀態。生活中,難免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尷尬,比如在社交場合,把人家的名字忘了,麵對“你每月的薪水多少”、“你芳齡幾何”這樣的問題,不知如何應答等等。

尷尬有時是對方有意的,依仗親密的關係公開揭你的短,或講述你過去的傻事。有時是無意的,不知不覺中說出了你的隱痛之處。如果真的動氣,別人還會說你沒有涵養。所以如何應付尷尬是社交中一種高超技能。

保持良好的心態

有些人遇到了尷尬局麵,一時又無言以對,就采取逃離現場或沉默不語的方式。而有些人則不甘示弱,出言相爭,於是,很可能就會暴發一場舌戰,使大家都不愉快。正確應對尷尬局麵的措施就是要既來之,則安之。

人在尷尬時隻要穩定情緒,從容應對,調動自己積累的人生智慧,就會很快走出尷尬的境地。如果確實是自己錯了,不如主動誠懇地認錯;如果是由於自己舉措不當或某些缺陷受到別人的議論譏笑,那不如開個玩笑,調侃一下,來個自我解嘲;如果是有人故意冷落自己,或者對方不通情理,那就不如泰然處之,淡然置之。總之,要從容、鎮靜,不要糾纏於瑣事之中。事情過後,也不要總是耿耿於懷、悔恨、羞愧,形成沉重的思想負擔,甚至因而影響了健康。

尷尬的事情每個人都經曆過,如果處理得當就可以四兩撥千斤,走出尷尬的境地,如果處理不當就會使你更加難堪。同樣一種處境,臉皮厚的人可能會覺得無所謂,而自尊心強的人、顧及臉麵的人可能會覺得羞愧難當。人的自尊心過強,乃至愛慕虛榮固然不好,但是什麼都不在乎,把恥辱當光榮,更是要不得的。“吃一塹,長一智”,一次出了醜,露了怯,就要接受教訓,謹言慎行,遇事多加檢點,不忘乎所以,就會減少一些尷尬和不快。

用幽默來保護自己

幽默感是避免人際衝突、緩解緊張的靈丹妙藥,不會造成任何損失,也不會傷及任何人和事。如果活動中出現尷尬局麵,幽默更是使雙方擺脫窘迫的好方法。如:雙方單位的聯歡,男女舞伴第一次跳舞,由於一方的水平低發生了踩腳的情況,說“沒關係”這樣禮貌的話可能會加重對方的緊張,還會失去協調性。如果用一句“地球真小,我倆的腳隻能找一個落點了”的話,可使雙方歡笑而心理放鬆。

蕭伯納有一次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似的牧師,他挖苦蕭伯納:“外國人看你這樣幹瘦,一定認為英國人都在餓肚皮。”蕭伯納謙和地說:“外國人看到你這位英國人,一定可以找到饑餓的根源。”

隻要有足夠的智慧,尷尬場麵是可以應對的。有一次,一個漂亮的女士向達爾文出了道難題:“你說人是猴子變的,我也是猴子變的嗎?”達爾文說:“對!你是由一隻漂亮的猴子變的。”尷尬場麵,一笑了之。

很多時候,要化幹戈為玉帛就要靠幽默。建立在真心寬容上的幽默是善意,而非帶著報複的尖酸刻薄,需要用靈敏的思維去維護彼此敏感的尊嚴。尷尬像是兒時母親纏毛線時打的活結,輕輕一抖便散了開來,用力去拉反而成了死結。而幽默就是那輕輕一抖,無傷大雅地博眾一笑,緊張的空氣也就在笑聲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要學會自我解嘲

受到譏諷之後,千萬不要把時間花在思考對方抱有什麼目的或跟我過不去上,更不能假設彼此有什麼“深仇大恨”,因為有些人可能是習慣,對誰都這樣。此時需要讓心情放鬆,把這種耍笑自己轉移給大家。如有人說“你不愧是屬豬的,真能吃”,不妨接上一句“所以咱們才能聚到一起吃飯啊”。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前民主德國柏林空軍俱樂部舉行盛宴招待空戰英雄,一位年輕的士兵斟酒時不慎將酒潑到烏戴特將軍的禿頭上。頓時,全場寂靜無聲,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那個年輕人擔心,也為烏戴特將軍感到難堪。可讓大家都感到很意外的是這位將軍卻並沒有大發雷霆,他輕撫士兵肩頭,說:“老弟,你以為這種治療能再生頭發嗎?”全場立即爆發出了笑聲,人們緊繃的弦鬆弛下來,盛宴保持了熱烈歡快的氣氛。

生活中總有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發生,許多尷尬也會隨之而來,讓人不知所措。這位將軍就是用絕妙的回答,用一種自嘲的方式消除了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