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第8章 肩膀齊,是弟兄
——定位江湖中的“兄弟”
朋友可能做一輩子,也可能因為一點小事摩擦而成為仇人。從小地方做起,越是看起來不重要的小細節,越是會影響人們之間的友情。好好看看自己哪樣沒做到。別因為這些小地方,而讓你損失了一個好朋友!
江湖閱曆43:無兄弟,是籃球
前段時間,上海東方隊的新任老板姚明,在處理員工合同問題上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他的員工,也是他最好的兄弟劉煒和姚之隊鬧得很不愉快,起因就是劉煒想以兄弟的身份和姚明談合同,而姚明為了避嫌,把這件事交給了姚之隊負責。劉煒心裏很不痛快,多年的兄弟變成自己的老板以後怎麼就變了呢?
其實,姚明的處理方式沒有問題,問題恰恰出在心懷不滿的劉煒身上,他以為籃球場上的兄弟在哪都是兄弟。NBA有句話叫“無兄弟,不籃球”,而在江湖中我們應該說“無兄弟,是籃球”!
東盛和王其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王其在一個公司當經理,聽說東盛最近沒工作,就把他招到了自己的部門。可東盛和王其,沒幾天就因為油料使用、賬目不清等原因開始爭辯。按王其的話說,東盛幹活的時候總覺得自己不是外人,擅自用車,加油不報賬,和其他人關係搞不好。因為要顧及哥兒們之間的感情,王其說也不太敢說,更不能訓斥。可東盛卻說,就因為和王其的關係,他處處都為王其著想,可其他人認為他不拿自己當外人,憑借和王其的關係管的閑事太多。沒過幾天倆人就吵翻了,東盛也一氣之下離開了那個公司。
我們都會有那種感覺,當與你同時起步的同事,或者比你晚一些起步的同事,某一天突然被提拔了,當上了你的領導,或者不是你的領導但是級別高於你,他還會像以前一樣對待你嗎?回答是否定的。
第一,你們地位發生了變化,從級別一樣變成了上下級關係。過去可以拍一拍他的肩膀,現在不同了。如果你還是像從前一樣拍他的肩膀,一開始行,時間長了你沒有把他當成“官”,他的心理上會認為你沒把他當做一回事,會認為你不尊重他。
第二,不同級別的官員,有著不同的活動圈子,處長層麵有處長層麵的活動圈子,廳長層麵有廳長層麵的活動圈子。當上了廳長、副廳長,在官場意味著走上了更高一個層次,也就應該有更高層次的交流方式。圈子發生了變化,“場”自然就會隨之發生變化,處級場是很難與廳級場重合的,即使重合也是權重的處級幹部與廳級領導有那麼一小部分的重合。
第三,人生的目標定位,隨著地位的變化而在不斷的變化當中。你如果是處級幹部,你或許在想,能當上廳級領導就是祖墳冒青煙了。可是到了廳級這個崗位,副廳級很明顯有升遷為正廳級的機會,而且隻要不出毛病到退休提了正廳好像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而當上正廳,如果你的崗位特別重要,當上副省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當你的朋友被提職後,由於他官場上地位的變化,由於你與他的肩膀不齊,你們已經很難成為弟兄,在這種情況下,你這“小魚”就不要再往大串上穿。比如剛畢業的大學同學,開始時還通信,過了幾年他提職了,當提到廳局級的時候,要聯係他隻能找他的秘書。還想像以前一樣與他交流是不可能的了,一般都會被他的秘書擋回來。
好朋友一起共事,要是在一個單位,倆人各忙各的還好說,誰也不牽扯誰,就怕是一個給另一個幹活。平日裏都是好朋友、好哥兒們,誰也不用考慮對方的身份、地位,想說啥就說啥,偶爾開開玩笑扯個皮都行,可一旦到一起幹活,事兒就來了。就像前麵講的東盛和王其似的,平時下館子誰多花誰少花都不計較,可要長時間在一起共事,那毛病就多了,誰瞅誰都有毛病,不是這不對就是那不對。你要是雇傭的人吧還好說,他要是做得不對你辭了他,或者訓斥一頓,可這好朋友好哥兒們怎麼辦啊?總得顧及幾分麵子吧?
好朋友與頂頭上司,這兩個詞原本是不應該有太多糾葛的。“如今哪還有人那麼幼稚,要跟上司做朋友啊?”這是一個秘而不宣的規則。不要企圖跟上司做好朋友,或者說,不要以為上司真的能跟你做那種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人生在哪個地位上工作與生活都不輕鬆,官場、商場、職場都是如此。官場中的潛規則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隻不過我們一般不太注意,或者說已經麻木不仁了。當某一天,我們的自尊心突然受到了傷害的時候,你才會深深地感受到社會的無情,你才會體會到“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的真正內涵,而這恰恰是我們應該深刻反醒的經驗與教訓的積累,警示著自己與我們的朋友。
江湖閱曆44:一起花錢,但別一起掙錢
大利去年的生意還算不錯,今年他約了幾個朋友一起合夥做,他覺得有錢讓自己人賺,豈不更好。可今年生意賠錢了,他的朋友把吃回來的貨都推給了他,好像是他一個人的事,與他們沒什麼關係一樣。大利情麵軟,怕傷和氣,所以所有的損失都自己扛,現在搞得自己資金也周轉不靈。而且那幾個哥兒們還限時讓他還錢,大利感到非常苦惱……
其實,這隻能怪大利自己太天真了,他覺得兄弟幾個一起掙錢,熟人好說話,掙了錢對大家都好,可是他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朋友之間可以一起花錢,但不要一起掙錢。朋友要想交得久,那麼他們之間最好就不要有利益糾葛。
朋友之間最好不要做生意。朋友都是一些可以說真心話的人,遇到困難時和朋友聊聊,以解憂愁之心;高興時和朋友交流,共同分享快樂。但如果大家在一起做生意,那麼對於利益分配的問題,總會產生一些矛盾。為了照顧朋友的感受,凡事就都會讓著朋友,時間長了,朋友沒覺出什麼,自己卻會因為長期的壓抑而痛苦、悲傷,從而失去合作的信心。因此,朋友之間最好不要有經濟利益的往來,朋友之間僅僅交心,而且要適當地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才能做長久。
朋友之間的交往,還會涉及金錢方麵的往來,如合夥投資、一方在另一方事業中投資、一方委托另一方進行與金錢有關的事情等等。這些事情辦得好,是互惠互利,雙方得益;而一旦出了問題,很可能是朋友沒了,錢也拿不回來,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朋友之間涉及金錢往來時,一定要慎重。
好朋友、好哥兒們之間,不計報酬偶爾幫幫忙都行,完事吃點喝點,隻要不涉及經濟利益就沒太大問題。但隻要涉及到經濟利益,涉及錢,再鐵的關係也會發生變化。尤其是合夥做生意,錢多了,錢少了,分配不均了,誰多幹了誰少幹了等,日久天長必然要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企業做大了還行,小來小去的生意最後都弄得朋友不是朋友,敵人不是敵人的了。
一起做生意的人隻能是合作夥伴。大家不牽扯感情,凡事就好商量,互相能坦然相待,合適就做,不合適就不做。而且我們中國人合作,最好分出不同的股份,千萬不要均攤,否則誰說了都不算,誰說了都算。就像一位博友所說,兩個聰明人在一起不行,兩個傻瓜更不行。兩人都聰明就會導致大家都往前奔,誰也不服誰,這樣做生意不會做好的。隻有兩人中的一個人在前麵衝,另一個在其後默默支持,這樣才能行。
因此,奉勸那些還沒有進入這個怪圈的朋友們一定要謹慎。朋友就是朋友。生意上的合夥人就是合夥人。
那麼,朋友之間,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經濟上的關係呢?應該肯定,朋友之間經濟上的幫助是應該的,也是無私的,不希圖對方報償的。但這隻是事情的一方麵,另一方麵,也應該明白,幫助從來都是相互的,即使被幫助的一方無力對等的給朋友以相應的幫助但也要心中有數,記住“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古訓。當有機會對朋友的幫助進行報答時,一定要及時報答,使這種物質上的往來大體保持平衡。當朋友之間已經和正在產生較大的經濟利益關係時,千萬不要忘記“好朋友還需明算賬”,采取適當的方法,互相尊重對方的權益,商量處理相互經濟利益關係的原則和方法,把權利、義務關係弄清楚。這樣做看似無情,實則有義,“買是買,送是送”,可以避免許多無益而有害的糾紛,使友誼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