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要知道的108個江湖閱曆04.txt(1 / 3)

第一篇 第3章 吃著碗裏,看著鍋裏

—— 跳槽的江湖必殺技

“跳槽”是現在職場上最時髦的詞彙之一,幾乎職場上每個年輕人都有跳槽的想法或經曆。那麼,跳槽是在選擇什麼?是因為職業發展(包括技能學習、上升空間、薪資待遇)受限,還是因為缺乏工作新鮮感或人事關係處理存在問題?

江湖閱曆15:年輕人,你為什麼要跳槽?

“跳槽”是現在職場上最時髦的詞彙之一了,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有跳槽的經曆或想法。那麼,跳槽是在選擇什麼?是因為職業發展(包括技能學習、上升空間、薪資待遇)受限,還是因為缺乏工作新鮮感或人事關係處理存在問題?

馬上要“奔三”的清秋在求學路上可謂是芝麻開花。先是念了電子專業的專科,專科畢業後讀了電子成教本科。可是與她一帆風順的求學之路相反,她的職業卻總在低水平徘徊。

大專畢業後,清秋先到一家日資電子工程公司做了一年的繪圖員。這種獨坐小隔間、埋頭苦幹、十天半月不跟人打交道的工作讓清秋苦不堪言。再加上公司本身規模不大,前景也不是很好,於是一年不到,她就跳槽到了另一家規模稍大的日資電子企業,由於專業背景和之前的工作經曆所限,清秋剛進去的時候隻能重操舊業。但是清秋對這類技術員的前景並不看好,因為他們雖然頂著工程師的頭銜,但實際上工作技術含量並不高,因此也很難做出什麼成績。她的很多前輩在一個職位上一待好幾年,除了薪水有所長進之外,其他的幾乎一成不變。要有出頭之日,非要跳出這個小圈圈不可。於是清秋等待著轉崗的機會。

機會終於到來了,沒過多久,總經理辦公室就有一個行政助理的位置空缺,得知此事的清秋馬上申請換崗,經過一番考核,清秋得到了這個職位。原以為這次換崗會換來一個廣闊的天地,誰知道總經理助理聽起來好聽,可實際上像個打雜的,技術含量更加低,也學不到什麼有意義的東西。長期這樣做下去,隻會導致競爭力的衰竭。

危機感重重的清秋在失望之餘,想到了用跳槽來尋找發展空間。可是往哪裏跳?清秋想向服務行業的管理職業轉,可是是不是適合自己?如果適合的話什麼是最佳的切入口?鑒於前幾次失算的教訓,清秋又不敢貿然行動,她陷入了迷茫之中……

發展空間的缺乏是造成職場人士產生跳槽意向的主要原因之一。具體來看,每個人都有各自“難念的經”。有的技術人員在車間一幹就是幾年,從來沒有挪過“窩”,有的經理助理整天在一大堆雜事中迷失了方向,甚至有的中層管理人員也會在“升職的天花板”下望“頂”興歎。跳槽,往往成為這部分人選擇的出路。可是跳槽並不“包治百病”,越跳越糟的人也為數不少。那麼怎麼跳、往哪裏跳才能跳出發展空間呢?

跳槽是否成功與跳槽前的準備大有關係。而在做跳槽準備時,你需要分析的是自己跳槽的資本,也就是“憑什麼跳槽”。

資本一:天生資質。假如你一直是個被動的人,在團隊中習慣接受命令並執行,那麼你要跳槽到管理崗位,成功率就不高,因為你不具備領導才能,沒有這方麵的資質。如果你擅長的是處理分析數據,不擅長和人打交道,那麼跳槽去做財務工作絕對比市場、銷售等崗位更合適。

資本二:專業知識。收入的差別是隨著學曆的增長而增高,據調查,每多接受一年的教育,平均年薪就會增加8.3% (MBA除外)。而高學曆者最大的優勢就體現在知識方麵。當然你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必須和應聘的職位相契合。一個醫藥專業背景的人和計算機背景的人同樣應聘醫藥代表,前者自然占有優勢。

資本三:行業經驗。隨著年齡和工作經驗的增長,薪資水平也會遞增。不少企業不願意雇用應屆畢業大學生的事實也充分證明經驗的重要性。這裏的經驗可以是完全對口,也可以是間接。例如你做過快速消費品行業的人事經理很多年,你的經驗做零售業的人事經理也能用,就比沒有人事經理管理經驗的人有優勢。

資本四:職業技能。英語和計算機已經是當今社會必備的基礎技能。職場中,英語無疑是添薪加碼的一大“法寶”。調查顯示,外語能力越高,其薪資的競爭力也就越強。外語能力“熟練”者平均年薪比“中等”者多出萬餘元。

看清自己的資本,有助於跳槽的成功,否則事先沒有把自己和新工作分析透徹,就因為一時衝動或者有個機會就貿然跳槽,對職業生涯的發展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很可能,新工作連適應都有困難,更別說展開工作並取得成功了。

江湖閱曆16:跳槽,你想好了嗎?

對於那些工作了兩三年的年輕人來說,可能要麵臨一些新的選擇。失望、焦慮、茫然,這些心理感受是該時期最明顯的心理特征。誰都希望通過變化來改變現狀,但如何做出選擇又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是跳槽還是不跳?是轉行還是堅守?是考公務員還是下海經商……很多人由此陷入了迷茫。所以,這段時期的選擇是很關鍵的,有可能成為你人生道路的轉折點。

轉行還是堅守

李彤畢業於一所綜合性大學的測控專業。畢業時為了留在上海,他選擇了一家銷售平板顯示器的公司做技術支持。3年下來,他發覺自己有些不能勝任這個工作,而且公司也沒有給予足夠的培訓和幫助。於是,李彤有了跳槽轉行的想法。

對於李彤這種處於職業探索期的人來說,一般而言,在跳槽時不宜選擇轉行。因為他們尚處在‘熟練工’的階段,對自己所處的行業僅有粗淺的了解,馬上轉行不利於在職業生涯中積累足夠的經驗。從職業發展理論來看,人的職業生涯可劃分為成長、探索、創新、維持和衰退五個發展階段。我們把職業生涯穩步發展之前的這段時間稱為職業探索期。職業探索期持續的時間大約為1到5年,這段時間最常見的表現就是頻繁跳槽、不斷轉行。在對行業不甚了解的情況下貿然轉行,無疑會拉長職業探索期,其實是耗費了更多的成本。

當然,如果出現以下三種情況,跳槽時可以考慮轉行:一是對本行業確實不喜歡,而且在嚐試了一段時間後仍然無興趣;二是知識背景與所從事的行業相差甚大,學非所用;三是行業本身正在萎縮,或者發生區域性轉移,比如傳統紡織行業。

尋求高升還是看重發展

阿林畢業於某名牌大學的管理專業,在一家證券公司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3年的工作實踐讓他積累了薪資福利、績效考核、招聘裁員等多方麵的人力資源知識,他也很有信心在這方麵繼續發展。可是公司融資部門突然發生變故,領導層希望阿林能夠進入融資部門工作,並許諾了高於現在的薪水和良好的發展空間。阿林陷入了矛盾:是繼續堅守適合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還是進入薪水更高的融資部門?

阿林後來通過一些職業性向的測試,發現自己確實比較適合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而不具備金融知識,缺乏在金融領域快速發展的基礎。所以,盡管公司為他提供的機會不錯,但他一旦進入很難有進一步的發展,因此他可以考慮換一家公司,繼續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根據職業生涯發展理論,職業生涯的提升分為內職業生涯提升與外職業生涯提升兩類:內職業生涯提升主要指技術能力、待人接物的經驗等自身的提升,而外職業生涯提升指的是薪水、福利、職位等外在認可度的提升。在跳槽的時候,兩者可能會發生一定的矛盾。但對於25歲的人而言,謀求內職業生涯的提升至關重要。

當老板還是做職員

張曉鷗學的是商科,畢業後在長沙選擇了一家IT公司。善於交際的她把采購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迅速成為公司的“明星員工”。但她不滿足現狀,想找一家更大、更規範的公司繼續磨煉。就在這時,張曉鷗的大學同學遊說她把家鄉湖南的小吃推廣到上海來,並為她描繪了燦爛的前景,而且還製訂了一份極為詳盡的策劃書。對創業一向頗為向往的張曉鷗心動了,她開始考慮自己要不要去上海創業。

就這樣,張曉鷗開始了她的創業。雖然她準備進入的行業是低技術含量的,但因為缺乏對目標市場的認知,及對合夥人能力的了解,結果飯館開了大半年,她就因為入不敷出而被迫關張了。

很多人都說創業要趁早,但對普通人而言,不建議他在25歲就去創業。一個進入行業剛剛兩三年、沒有多少人脈,又缺乏資源的人去創業,很難取得成功。成熟的創業者需要有充足的產品(技術)資源、高超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對行業本身有透徹的了解,有明確的市場目標。

對於那些有誌於創業的人在這個年齡應該做些準備:首先,接一些小項目。比如IT人可以幫某家公司做個網站,了解市場需求,建立人脈關係,鍛煉技術能力;其次,對於一些技術含量比較低的行業,在摸清市場和理順關係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嚐試,比如開家小飯店。

江湖閱曆17:要跳,就跳出一片新天地

周先生是一家物流企業的部門經理,拿著6000元的月薪,可他還是不滿足。當他得知社會上物流人才比較吃香時,就迫不及待地尋找“更好的”機會。另外一家物流公司給他開出了1萬元的月薪,他毫不猶豫地跳了槽,但在新單位連試用期都沒過,就被迫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