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2章 菜鳥的生存法則
——初涉職場要掌握的江湖規矩
當年輕人走上工作崗位時,無論他曾經在校園裏參加過多少社會實踐、做過多少兼職、暑期工,真正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之後都會發現,身份上質的改變是無法避免的。充滿理想、有衝勁的職場新鮮人將會麵臨種種挑戰——能否勝任工作、調節壓力以及應對利益衝擊……
江湖閱曆7:一切從零開始——菜鳥應該具備的心態
當年輕人走上工作崗位時,無論他曾經在校園裏參加過多少社會實踐、做過多少兼職、暑期工,真正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之後都會發現,身份上質的改變是無法避免的。充滿理想、有衝勁的職場新鮮人將會麵臨種種挑戰——能否勝任工作、調節壓力以及應對利益衝擊等。
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們期望自己能夠進入職場,實現經濟獨立並且大展宏圖;而當我們嚐試進入職場時,卻發現現實不是我們原本想象的那樣,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有人感覺學習是自己的拿手好戲,但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工作卻處處碰壁;有人感覺職場完全不像學校裏所描述的那樣好,而是充滿著黑暗與醜惡;有人感覺自己曾經所堅守的信念,卻成了工作的障礙……
為什麼我們在初入職場的時候會遇到這麼多問題?我們又該如何去麵對和處理這些問題呢?學生在單位實習或剛開始在單位工作時會遇到諸多問題,有時候自己也覺得很無辜很無助。在學校裏自己也是好學生,為什麼一到單位,以前學習的方法、人際交往的方式等等就不靈了呢?
到底職場歡迎什麼樣的新人?作為新人應該怎樣更好地融入新的環境?這是每個期待能幹出一番事業的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雖然所謂的社會經驗,就像小馬過河,不到真正經曆的那一天,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準備好——但是,預先有個充足的心理準備,等到事情真正到來的那一天,你絕對會淡定冷靜很多。
大多數學生在學校裏過的都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容易萌發浪漫的情調和美好的理想,但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必然存在一定的距離。所以,在走上工作崗位時,最重要的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轉變角色。
所謂轉變角色,就是要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真實地位和“嚴酷”的社會現實,實事求是地麵對就業這樣一個現實。要想正確地選擇職業,就必須轉變角色,不能把學校、家庭、親友及同學所給予的關心、嗬護、尊重當成是社會的最終認可。而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在選擇社會職業的同時,也接受社會的選擇,正確地邁出人生這關鍵的一步。
學校和職場無論從理念、管理方式,還是人際交往方式上都有很大區別。學生剛走入職場的時候往往帶有自身的慣性,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學生腔”、“學生氣”,將學生為人處世的那套方法用在職場上,自然不合適。
首先,要重新認識自我。就業前如何選擇職業,要根據自身的個性特征來決定。比如有的人適合流水線的工作,而有的人卻適合做推銷員。性格與智能也與擇業密切有關,不同性格與智能差異往往是在某一職業中能否適應及有所成就的因素。
要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分了解。人們對職業的選擇往往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這就更需要認真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是愛好讀書還是閑逛、聊天?是愛好釣魚還是跑步、打球?是愛好攝影還是繪畫、書法?是愛好舞蹈還是音樂?這是在求職擇業前必須考慮的因素。因為有的職業需要某種興趣愛好,也有的職業明確禁止和反對某種愛好。
對自己的能力、特長也要有一定的認識。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能力包括的內容很多,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思維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思維能力主要包括思維的獨立性、抽象性、敏銳性、廣闊性、批判性、創造性、靈活性等諸方麵;工作能力主要包括言語表達(包括外語)的能力、寫作的能力、計算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勞動的能力、專業的能力、發明創造的能力等等。如果是重新謀求職業者,還應分析自己的工作成績和缺點,以便在求職時揚長避短。
進入職場後,要放下以前所學,抱有一種從頭學習的態度。這種態度幫助我們多去觀察周圍同事是如何做事的,處理工作需要注意些什麼,這種主動學習的態度是我們一定要建立的。要降低對職場的期望值。不要期望單位會對一個實習生或剛畢業的學生委以重任,認真做好領導交代的每一項任務,哪怕這項任務微不足道,同樣也是了解單位、工作、領導、同事的契機。因此,要把每項任務都當成考驗自己的機會和成長的機會。
在職場中要多多請教。如果不去請教,沒有人會主動指導你。在學校裏,學生隻要按照老師的要求達到各種德、智、體的指標就可以了,並且這些完全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而在職場中,領導下達任務往往不會有太多的指導,在熟悉工作的初期需要多去請教。盡管這樣,仍然可能會忽略很多需要注意的因素,所以錯誤在所難免。
學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新方式。在職場上打拚,首先要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與客戶、同事、領導等等不同的人搞好關係。這不是直來直去可以解決問題的,有時需要自我保護,有時需要理解他人,有時需要外交辭令……不管怎樣的方式,隻要不違背自己的原則,都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適應職場。
學會積極應對挫折。學生剛剛進入職場,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但這些正是我們成長的機會,在挫折中,我們增長了經驗,才會變得更加成熟!
狄德羅曾經說過:知道事物應該是什麼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麼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作為初涉職場的學生,雖然初出茅廬、不諳世事,但我們隻要從零開始、主動學習、不怕挫折,就能很快適應職場,成為聰明、經驗豐富和才華橫溢的人。
江湖閱曆8:端人碗,受人管——菜鳥如何麵對上司
很多人都會抱怨,自己的上司太無情、太自私,不支持自己。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應該怎麼配合上司?怎麼贏得上司的心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工作風格,但作為下屬,就必須設法去協助上司完成任務。適應不同上司的工作形式,是下屬必須懂的技巧。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一些心理技巧,以增加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分量。
經常溝通
1)隨時向上司彙報情況。很多年輕的下屬,常常認為“成績自然會說明一切”。在這種想法的支配下他們就不注意與上司交流。隻要工作幹得好,沒有出現問題,他們就不愛與上司交換看法。其實這種想法會阻礙與上司間的溝通,不利於上司對你的了解。
作為下屬,你也可采取一種不會給自己帶來損害的方法,婉轉地向好大喜功的上司轉達必須上報的情況。下屬還可以采取將一切預計可能發生的問題無論好與壞統統上報,以免日後發展成不可收拾的嚴重問題。
2)有選擇地利用上司的時間和資源。浪費上司的時間和精力的下屬,其做法也會破壞良好的上下級關係。因此,應該有選擇地利用上司的時間資源。實際上許多人竟然占用上司的時間去討論一些雞毛蒜皮的事,這些人根本沒有想到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要保持與上司的良好關係,做到與上司步調一致,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肯下工夫。
3)處世要令人覺得誠實可靠。最能傷害上司和損害上下級關係的莫過於下屬行事不可靠,工作令人信不過。許多人由於疏忽大意,或拿不準究竟上司認為哪些工作最重要,他們表現出來的恰恰就是一副讓人信不過的樣子。
許多人並不想表現得讓人不相信,並不是有意對上司不誠實,他們不由自主地想隱瞞一點真相,有意把自己擔心的問題講得很輕。結果卻恰恰相反,眼下擔心的問題常常變成了日後爆炸性的問題。假如下屬不能給上司提供一個比較準確的分析意見,上司就無法有效地工作。這樣的下屬是不會讓上司喜歡的,所以,其他方麵的工作無論做得多麼好,都不要疏忽了你的本職工作,一定要讓人相信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不要對上司抱有偏見
上司願意選擇你作為他的下屬,他對你的印象自然不會差,所以你要事事替他著想,而且必須摒除對上司的偏見。
很多下屬都會在背地裏對上司有這樣的抱怨:他的辦事能力遠不及我,但他的命運比我好,或者關係比我強。他總是表現出不可一世的樣子,隻會一味批評下屬的工作做得不好,而如果是他自己出了問題,他卻推卸責任。誰也無法從他那裏得到明確的指示,大家都認為他不是一位好上司,奈何在現實生活裏,每個職員都要服從他的命令。
這樣的抱怨在工作中是很多的,其實你完全沒有必要心存不滿,更沒有必要以這種方式發泄,因為這對你沒有任何好處。你要記住一個事實,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與其在辦公室裏明爭暗鬥,弄到兩敗俱傷,不如努力與每一個人愉快合作。凡事“小不忍,則亂大謀”,你應該檢討一下自己的態度,學會與你的上司和辦公室裏的每一個人做朋友。
其實有時候你站在上司的立場想一想,就會發現對方有許多不得已的苦衷。無論遇到任何工作上的困難,都不可過分依賴上司的幫助。要避免與他發生任何正麵的衝突,尊敬你的上司,你會發覺對方慢慢開始接納你的意見。
工夫在課外
爭取上司的器重,需要一個過程,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人認為“沒事多加班”是最重要的,其實也不一定是這樣的。因為你的上司可能有另一種想法,工作並不算繁重,你卻要超時才可完成,是不是平時工作效率太低了?
所以,不要隻滿足於做好自己分內之事,而應在其他方麵爭取經驗,提升自己的“價值”,即使是困難重重的任務也要勇於嚐試。分析一下哪些問題才應勞煩老板注意,比如你的電腦硬件水平比較高,辦公室誰的機器出了問題都可以找你;你的外語水平比較好,誰有這方麵的問題也得請教你;你的組織協調能力比較好,公司有什麼活動你都能組織得非常好等等。當你有這些一技之長以後,上司自然會發現你的價值。
注意細節
首先,你必須了解上司的脾氣。例如,在接受下屬意見時,有人喜歡白紙黑字的書麵報告,有人則喜歡簡短的口頭報告;有些上司要求下屬自己完成任務,有些卻要求下屬定時向他報告,凡事皆以他的意見為準。所以,你先要了解你的上司喜歡怎麼做事。
其次,要學會給上司拾缺補漏。例如,上司經常找不到需要的文件,你要快速替他將所有檔案有係統地整理出來。要是他對某客戶處理不當,你可以得體地代他把關係緩和。如果他最討厭做每月一次的市場報告,你不妨代勞。這樣,哪個上司會不喜歡你呢?
站在上司的角度
與上司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對你的工作有百利而無一害。當上司向你委以任務,請先弄清楚對方的真意再衡量做法,以免因誤會而帶來麻煩。與上司保持良好的溝通。這種技巧十分微妙,給上司簡潔、有力的報告,切莫讓淺顯和瑣碎的問題煩他或浪費他的時間,但重要的事必須請示他。
要令上司信任,你必須準時完成工作。記著,做任何事都要翻看兩次,確認沒有錯漏才可交到上司麵前。謹記工作時限,若不能準時做好,應預先通知上司,當然最好不要這樣做。必須圓滿地把工作完成,不要等上司來告訴你應該怎樣去做。做錯了事不要找借口和推卸責任。解釋並不能改變事實,承擔了責任並努力工作,以保證不再發生同樣的事,這才是上策。
要在平時的工作中耐心尋找上司的特點,以他喜歡的方式完成工作,不要逞強,更不要急於表現自己。而且還要隨時隨地抓緊機會表示自己對他忠心耿耿,永遠站在上司這一邊。如果你真的努力這樣做,上司看在眼裏,一定會很明白你的意思,也會視你為心腹。
江湖閱曆9:多做事,少抱怨——菜鳥的工作態度
一個小孩子在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將一個個木桶擦拭幹淨,然後一排排整齊地擺放好。令他生氣的是:往往一夜之間,風就把他排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小男孩很生氣,父親安慰他說:“我們可以想辦法征服風啊!”
於是小男孩就一直想啊想啊,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挑來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後,把它們倒進那些空空的橡木桶裏,而後忐忑不安地回家了。第二天一大早,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來,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木桶仍然排列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或吹歪。小男孩高興地笑了,他對父親說:“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改變不了風,也可以說我們改變不了世界和社會上太多的東西,但是我們可能通過改變自己,給自己不斷加重,那麼,我們就可以適應變化,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了。
工作中抱怨是最嚴重的內耗,不僅讓抱怨者喪失鬥誌,也會讓同事失去信心。若把抱怨變成善意的溝通,把抱怨變成合理的建議,把抱怨變成積極的行動,一種向上的力量將會注入其中。每個人都需要進行深入的長期的反思,並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協調好各方關係。這樣,不僅我們的工作快樂、職位會有所提升,同事關係融洽,而且,一切會比你想象的還要美好!
每個人都可能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每個人都可能陷入職業發展的低穀,需要發發牢騷、排解排解生活的壓力,於是,抱怨成了蔓延在社會中的一種情緒。聽起來似乎無可厚非,問題是,一旦你養成抱怨的習慣,內心形成抱怨的思維模式,就會使我們喪失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忽略工作的完成和自身的成長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其實,我們應該問自己,能不能不抱怨?我們從抱怨中得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