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1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剛出道的年輕人如何涉足江湖
我到底更適合做什麼呢?怎麼還沒有公司通知我麵試呢?看中的公司是否也會看中自己?競爭這麼激烈,我在這個城市能站穩腳跟嗎?……
江湖閱曆1:小毛驢的猶豫——初涉江湖的擇業心態
我到底更適合什麼呢?怎麼還沒公司通知我麵試呢?看中的公司是否也會看中自己?競爭這麼激烈,我在這個城市能站穩腳跟嗎?……
擇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無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初到城市的打工仔,都要麵臨擇業的問題,在擇業過程中,心態必然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作為剛出道的年輕人,恰恰容易在心態方麵把握不住,要麼好高騖遠,要麼缺乏自信,要麼急於求成……這些都是擇業中的不良心態,而這些又會幹擾你做出正確的決策。所以對於剛出道的年輕人來說,如何克服這些常見的不良心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盲目攀高
哈佛大學校長德雷科·鮑克說:對於每一位求職者來說,他們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個既能發揮自己特長、待遇又很高的工作。然而在實際擇業的過程中,這樣兩全其美的好事確實很難如願。這其中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求職者能否客觀看待擇業。
德雷科·鮑克指出,許多人在擇業時,都會存在“小毛驢的猶豫”:一頭小毛驢,在幹枯的茫茫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兩堆草,卻一再遲疑不知道吃哪一堆更好,結果活活餓死了。這就告誡我們:人的期望值不可太高,在選擇中要痛下決心,絕不可以因左顧右盼而坐失良機。
很多年輕人就是這樣,自我評價過高,在求職中不肯“屈就”,總想一下撿個大西瓜。而實際上卻是誌大才疏,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求職者在擇業時挑肥揀瘦,這山望著那山高,往往到頭來兩手空空,一事無成。
因此,求職者在擇業前,應把自己的專業特長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對照衡量後再去擇業。要客觀地評價和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然後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謹慎地進行分析,看看什麼樣的行業或單位既可以讓自己學以致用,又可以很好地發揮自身特長,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以便在工作中既得心應手,又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
缺乏自信
在擇業問題上,自卑感強的年輕人主要的問題是,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所以,在看到人才市場競爭激烈時,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產生自卑心理是很正常的。
那麼,怎樣消除自卑感呢?首先要相信自己。車爾尼雪夫斯基有句名言:“假如一個人總想著‘我辦不到’,那他必然會辦不到。”一個人的自信心並非與生俱有,而是在不斷戰勝困難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其實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碰到困難和挫折。正如有的人講“上帝不會把所有幸運都送給別人,而把所有不幸帶給你”。
要正確評價自己,糾正過低的自我評價,多找自己的長處,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這些本來就屬於你的財富對於恢複你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人都有所長,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以長補短。比如有些人總感覺學曆不如別人高,證書沒有別人多。但是沒關係,你踏實、勤奮,耐得住枯燥的工作,其實有很多崗位需要你這樣的人,而那些學曆高、證書多的人卻未必做得來。
急於求成
由於年輕人想快速實現自己的抱負,或者負擔重,或者個人條件不錯、自我評價高,因而容易產生急躁的求職情緒。要克服急於求成的心理,首先必須認清競爭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特點,而競爭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使就業難度增加,因此在一段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是情理之中的事。再者,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過程,找工作也不例外,甚至需要更長的過程。因此,年輕人要為找工作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切不可為了一時的失敗或失落而喪失信心。
焦慮不安
年輕人突然麵對高強度的競爭很容易感到無所適從,產生危機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懼感。有的年輕人麵對用人單位嚴格的錄用程序:筆試、口試、麵試、心理測試,感到膽戰心驚。尤其麵對自己向往的高級職位、待遇好的單位,參加競爭的人越多,錄用條件越嚴格,他們就越感到焦慮不安。
要克服焦慮的心理,就必須要樹立敢於競爭的新觀念。年輕人求職的過程就是競爭的過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較理想的工作,如果沒有競爭意識,不繼續努力,也有可能會丟掉這個工作。有競爭必定會有風險和失敗,確立了競爭意識,不怕風險和挫折,焦慮的心理才會得到緩解或克服。客觀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設計求職目標,盡量減少挫折,增強求職的勇氣,也會減輕心理焦慮的程度。
怕苦心理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沒有經過艱苦生活的磨煉,普遍缺乏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包括很多大學生也存在著學工不愛工,學農不愛農的心理,在擇業中死守北京、上海,以及沿海城市,而不願意選擇西部城市。很多年輕人都要求工作環境好,有發展前途,薪水又高,而且工作輕一點,離家近一點,管理鬆一點,這是典型的貪圖享受怕吃苦的表現。在怕苦心理的驅使下,大家能夠選擇的職業麵很窄,就容易形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麵。
要克服怕苦心理,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能吃苦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不能吃苦就不會有事業的成功,即使是“三高”職位也同樣需要吃苦。曾有過一些大學生,千方百計擠進了外企後,又很快跳槽了,其原因是受不了外企緊張的節奏和工作的高效率。另外還應認識到最艱苦的環境,也最容易鍛煉人,最易成功。例如,大富翁、世界級企業家美國的哈默博士,他在23歲時已是百萬富翁。二戰後,他勇敢地進入百廢待興、千瘡百孔的前蘇聯,在那裏他住的是從未見過的汙穢房間,與臭蟲、老鼠為伴,沒有洗澡間,沒有水,沒有麵包。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他做了石棉、鉛筆、毛皮、古董等多項生意,他的事業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消極依賴
很多年輕人都有這種想法,等著老爸老媽、親戚朋友給自己安排工作,或者花錢,或者托人。這是一種典型的消極依賴的求職心理,對年輕人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不參與社會競爭,即便是暫時有了工作,將來也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才是求職的主體,要發揮自己本身的積極主動性,樹立起強烈的主體意識。
隻要有了正確的、積極的求職心態,就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哪怕暫時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隻要堅持下去也一定可以找準自己的方向。
江湖閱曆2:第一塊“敲門磚”——求職簡曆的製作
簡曆是職場中的人經常用的,找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製作簡曆,這是給招聘單位的第一塊“敲門磚”。簡曆寫得好與壞,直接關係到應聘的成敗。
簡曆的根本作用在於盡可能地吸引招聘單位的注意,能讓負責招聘的人為之怦然心動,必欲睹之而後快,從而對求職者產生興趣和好感,欣然同意求職者來參加麵試。越是條件優越的單位和職位,求職者就越多,人事部門一天下來可能同時收到幾十份甚至上百份簡曆,許多簡曆可能招聘人員掃一眼就放在一邊了。因此你簡曆上所寫的內容,必須讓人過目不忘。
那麼,怎樣才能製作一份優秀的簡曆呢?
量體裁衣。用人單位想知道你可以為他們做什麼。含糊籠統、毫無針對性的簡曆會使你失去很多機會,所以必須避免你的簡曆千篇一律。如果你有多個求職目標,最好寫多份不同的簡曆。針對招聘單位的特點和要求,每一份都突出相應的重點,表明你對用人單位的重視和熱愛。
內容突出。內容是一切。簡曆一定要突出你的經驗、能力以及過去的成就。你需要用證據來說明你的實力。記住要證明你以前的成就以及你的前雇主得到了什麼益處,包括你為他節約了多少錢,多少時間等,還要說明你有什麼創新等。
內容突出主要指突出自己的優勢和專業性。簡曆中有幾點是用來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決定對方是否給你麵試機會的關鍵。
看起來舒服。“我們首先選擇看上去讓人感到舒服的簡曆。有的人為了求新,在封麵上用大美人照,用很怪異的文字;有的簡曆寫得像病曆,很亂,揉得很糟。這樣的簡曆,我們一般看都不看,直接淘汰。”一家知名公司的人事經理如此說。
用數字說明問題。用頭銜、數字和名字來突出你過去所取得的成就,遠比那些空洞的形容詞要好。而使用數字語言是提高簡曆含金量的訣竅。
注意用詞。使用有影響力的詞彙。同時要注意,考官們總認為錯別字說明人的素質不高,他們最討厭出現常識性錯誤,一旦他們發現往往就會停止閱讀。
寫上簡短小結。這是引起招聘者注意的好辦法。小結可以寫上你最突出的幾個優點,最好與應聘的職位相稱。最聰明的做法是告訴別人,我能做好這份工作,而不是能做好所有的工作。
三二一模式
所謂“三二一模式”就是三不寫,二多寫,一少寫。
不寫未成年經曆,做簡曆不是寫生平,公司選人不是政府選國家幹部。一般招聘單位對你小時候的事情不感興趣,小學、中學所就讀學校之類,沒人會看。很多人覺得好像寫了也無關痛癢,其實不然,這樣的經曆一般都出現在簡曆開頭部分,看了這段內容,會嚴重影響人事經理看下去的欲望,那就虧大了!
與工作本身不緊密相關的工作、學習經曆不寫。運氣好,人事經理視而不見;運氣不好,他們就會認為,這個人經曆很複雜啊,放我這兒不能人盡其才,來了也會跑!
不寫自我評價和真正意義上的興趣愛好,自己都評價完了,人事經理還評價什麼呢?沒經驗的會覺得你傲氣,有經驗的則不看,寫了這些隻有壞處沒好處。如果你寫的是與工作相關的興趣愛好(比如應聘采購的說喜歡逛街購物,應聘財務的說自己酷愛數錢之類),那沒問題,如果你寫的是我愛唱卡拉OK、泡吧跳舞、打球打牌,那還是算了吧。
與所應聘工作直接相關的經曆要多寫,如果沒有就多寫相關的實習經曆,你最能吸引公司的關鍵能力就是這條。成功案例數據要多寫,記住一句話,事實永遠比空談有說服力,比如成功的案例。如果能多寫出兩三個成功案例,你的能力還不躍然紙上?
過分耀眼的成績要少寫。比如有的簡曆上寫“自己完成了什麼項目,為公司創利了幾百萬……”這些要是自己所為還好,要是把團隊的成績加到自己頭上,那麼HR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水分。
簡曆的注意事項
避免虛誇。有的應聘者錯誤地認為簡曆寫得越奢華、越誇飾越好:知識無所不懂,技能無所不通,極盡誇飾,任意拔高。其實,脫離自身能力的虛誇,往往適得其反,會給招聘者留下不誠實、不踏實的印象;尤其到了麵試時,張口結舌,露出狐狸尾巴,落得個“聰明反被聰明誤”。
避免冗長。應聘者撰寫簡曆形成了這樣的現象:博士生一張紙,碩士生幾頁紙,本科生一疊紙,中專生一摞紙——文憑越低,簡曆越厚。應聘者生怕簡曆薄,不夠分量,不能引起招聘者的重視。殊不知看簡曆的大多是企業領導,他們日理萬機,那些冗長、空洞的簡曆,還來不及看完就被扔到了一邊;甚至簡曆太厚,放進人才檔案庫都嫌擠占空間。所以,撰寫簡曆還是以簡潔精練、重點突出為好。
避免過謙。有的應聘者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簡曆寫得過於謙虛:行文小心翼翼,措辭扭扭捏捏,膽小怕事,缺乏自信。招聘者看了,還以為你真的“沒料”,對你能否勝任工作產生懷疑,從而最終使你與應聘成功失之交臂。所以,填寫簡曆還是應當實事求是,樸實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