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繼續超越均勢:反恐與美國的南亞安全戰略(3)(2 / 3)

在經濟領域,美印之間的貿易在上世紀90年代穩步增長,特別是印度對美出口方麵。目前,美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2003年,美國對印度的出口為50億美元,從印度進口為130億美元。2004年,印度對美出口超過150億美元。同時,2003年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淨值達到55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來自美國公司。隨著印度投資環境的改善,[28]來自美國的資本將有大幅度提高,特別是商務處理外包業務(Business Process Out sourcings,BPOs)。[29]

冷戰時期,盡管雙邊關係疏遠,但印度仍然是美國對外援助的主要接受國之一。[30]隨著兩國關係的轉型,這種援助逐漸增加。事實上,“9·11”事件以前的很長時期,印度是南亞國家中接受美國援助最多的國家。從1947年到2003年,美國向印度提供了140億美元的貸款和資助,以及1.57億美元的軍事援助。2004年,美國國際發展署在印度的援助預算達8900萬美元,主要集中在5個項目:經濟增長、衛生、災難處理、環境保護和教育。2003年,軍事訓練和加強不擴散出口控製等與安全有關的援助為200萬美元。[31]根據美印已同意實行的外國軍事出口項目,印度2002財政年度獲得1.38億美元的軍售,2003年度為6300美元。

在安全領域,2004年6月,美印防務政策小組舉行了最新一次會議,討論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進一步的聯合軍事演習計劃和向印度出售武器的可能性。在新德裏的一名美國高級外交官說,“毫無疑問,軍事合作是推動美印關係轉型的最有活力、實在和積極的一個因素。”自從2001年9月以來,美印安全合作廣泛開展,除了聯合反恐,還包括軍事演習和武器出售。

聯合軍事演習已涉及各個軍種,包括2003年6月印度空軍參加在阿拉斯加舉行的多國聯合軍事演習、9月在中印邊界附近舉行的特種部隊聯合軍事演習、2004年2月在印度中部舉行的名為“對抗印度”(Cope India)的空軍聯合軍事演習、7月在阿拉斯加舉行的名為“合作對抗雷”(Cooperative Cope Thunder)的空軍聯合軍事演習、10月在印度西海岸進行的由美國核潛艇參加的名為“馬拉巴2004”(Malabar 2004)的第六輪海軍聯合軍事演習。

作為世界上第二大武器進口國,印度每年花巨資采購先進武器。長期以來,蘇聯/俄羅斯是印度武器的最大供應國。近年來,印度對以色列和美國的先進武器越來越感興趣。在美國的同意下,以色列已向印度提供了“綠鬆”(Green Pine)雷達係統和“費爾康”(Phalcon)預警機。印度正與以色列洽談美以聯合研製的“箭”(Arrow)導彈防禦係統。2004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先後訪問印度,其中一項重要議題是兩國向印度出售先進武器。其中美國方麵,已向印度出售“佩裏級”(Perry class)護衛艦和海鷹(Sea Hawk)直升機、正向印度提供C‐230J“超級大力士”(Super Hercules)運輸機、準備出售8架能攜帶反艦導彈的P‐3C“奧利安”(Orion)遠程海上偵察機,談判中的還有改進型的“愛國者”(Patriot)反導防禦係統。印度特種部隊還希望從美國得到應付生物和化學武器的保護裝備。印度有媒體稱,這些武器交易“具有長遠的政治和戰略意義”,因為“在美國和印度的一些戰略家看來,他們正在尋求亞洲另一版本的美日同盟”。[32]美國一方麵準備向印度提供愛國者導彈在內的先進武器,另一方麵又打算向巴基斯坦交付F‐16戰鬥機,這無疑將使南亞形勢更加複雜和危險。

除了聯合軍事演習和軍售,反恐是當然和基本的安全合作內容,這種合作甚至在“9·11”事件前就已經開始。迄今為止,美印反恐聯合工作小組(the US India Joint Working Group on Counterterrorism)已舉行六輪會談。根據美國國務院公布的“全球恐怖主義類型”(Patterns of Global Terrorism)報告,2003年印度比其他任何國家遭受更多的“重大恐怖主義事件”,該報告還首次把印度國內的“人民戰爭組織”(the People's War Group)和“毛分子共產主義中心”(the Maoist Communist Center)列為“其他恐怖主義組織”(other terrorist groups)。[33]此外,在2003年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米什拉曾闡述了“反恐民主聯盟”的設想,提出以美國、印度和以色列為軸心,聯合其他民主國家,加強反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