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二六)冬,齊高子來盟。
其曰來,喜之也。其曰高子,貴之也。盟立僖公也,不言使,何也?不以齊侯使高子也。
(經二七)十有二月,狄入衛。
(經二八)鄭棄其師。
惡其長也,兼不反其眾,則是棄其師也。
穀梁傳僖公僖公(經一一)元年春,王正月。(傳)繼弑君不言即位,正也。
(經一二)齊師、宋師、曹師次於聶北,救邢。
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齊侯之意也。是齊侯與?齊侯也。何用見其是齊侯也?曹無師。曹師者,曹伯也,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齊侯,不可言曹伯也。其不言齊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揚,不言齊侯也。
(經一三)夏,六月,邢遷於夷儀。
遷者,猶得其國家以往者也。其地,邢複見也。
(經一四)齊師、宋師、曹師城邢。
是向之師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齊侯之功也。
(經一五)秋,七月戊辰,夫人薑氏薨於夷。
夫人薨不地。地,故也。
(經一五)齊人以歸。
不言以喪歸,非以喪歸也。加喪焉,諱以夫人歸也。其以歸,薨之也。
(經一六)楚人伐鄭。
(經一七)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於檉。
(經一八)九月,公敗邾師於偃。
不日,疑戰也。疑戰而曰敗,勝內也。
(經一九)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師於麗。獲莒挐。
莒無大夫,其曰莒挐,何也?以吾獲之目之也。內不言獲,此其言獲,何也?惡公子之紿。紿者奈何?公子友謂莒挐曰:吾二人不相說,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公子友處下。左右曰:孟勞。孟勞者,魯之寶刀也。公子友以殺之。然則何以惡乎紿也?曰:棄師之道也。
(經一十)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喪至自齊。
其不言薑,以其殺二子,貶之也。或曰為齊桓諱殺同姓也。
僖公(經二一)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楚丘者何?衛邑也。國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衛也。則其不言城衛,何也?衛未遷也。其不言衛之遷焉,何也?不與齊侯專封也。其言城之者,專辭也。故非天子不得專封諸侯,諸侯不得專封諸侯。雖通其仁,以義而不與也。故曰:仁不勝道。
(經二二)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薑。
(經二三)虞師、晉師滅夏陽。
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滅夏陽而虞、虢舉矣;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諫曰:語曰:『唇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獻公亡虢,五年而後舉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經二四)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於貫。
貫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黃人也。江人、黃人者,遠國之辭也。中國稱齊、宋,遠國稱江、黃,以為諸侯皆來至也。
(經二五)冬,十月,不雨。
不雨者,勤雨也。
(經二六)楚人侵鄭。
僖公(經三一)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不雨者,勤雨也。
(經三二)夏,四月,不雨。
一時言不雨者,閔雨也。閔雨者,有誌乎民者也。
(經三三)徐人取舒。
(經三四)六月,雨。
雨雲者,喜雨也。喜雨者,有誌乎民者也。
(經三五)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於陽穀。
陽穀之會,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諸侯皆諭乎桓公之誌。
(經三六)冬,公子季友如齊蒞盟。
蒞者位也。其不日,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國與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國與之也。
(經三七)楚人伐鄭。
僖公(經四一)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
潰之為言,上下不相得也。侵,淺事也。侵蔡而蔡潰,以桓公為知所侵也。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
(經四一)遂伐楚,次於陘。
遂,繼事也。次,止也。
(經四二)夏,許男新臣卒。
諸侯死於國,不地;死於外,地。死於師,何為不地?內桓師也。
(經四三)楚屈完來盟於師,盟於召陵。
楚無大夫,其曰屈完,何也?以其來會桓,成之為大夫也。其不言使,權在屈完也,則是正乎?曰:非正也。以其來會諸侯,重之也。來者何?內桓師也。於師,前定也。於召陵,得誌乎桓公也。得誌者,不得誌也,以桓公得誌為僅矣。屈完曰:大國之以兵向楚,何也?桓公曰:昭王南征不反,菁茅之貢不至,故周室不祭。屈完曰:菁茅之貢不至,則諾,昭王南征不反,我將問諸江。(經四四)齊人執陳袁濤塗。
齊人者,齊侯也,其人之,何也?於是哆然外齊侯也。不正其逾國而執也。
(經四五)秋,及江人、黃人伐陳。
不言其人及之者何?內師也。
(經四六)八月,公至自伐楚。
有二事偶,則以後事致。後事小,則以先事致。其以伐楚致,大伐楚也。
(經四七)葬許穆公。
(經四八)冬,十有二月,公孫茲帥師,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僖公(經五一)五年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
目晉侯斥殺,惡晉侯也。
(經五二)杞伯姬來朝其子。
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諸侯相見曰朝,伯姬為誌乎朝其子也。伯姬為誌乎朝其子,則是杞伯失夫之道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杞伯姬來朝其子,參譏也。
(經五三)夏,公孫茲如牟。
(經五四)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於首戴。
及以會,尊之也。何尊焉?王世子雲者,唯王之貳也。雲可以重之存焉,尊之也。何重焉?天子世子世天下也。
(經五四)秋,八月,諸侯盟於首戴。
無中事而複舉諸侯,何也?尊王世子,而不敢與盟也。尊則其不敢與盟,何也?盟者,不相信也,故謹信也。不敢以所不信而加之尊者,桓諸侯也。不能朝天子,是不臣也。王世子,子也,塊然受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桓不臣,王世子不子,則其所善焉何也?是則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覲。桓控大國,扶小國;統諸侯不能以朝天子,亦不敢致天王。尊王世子於首戴,乃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含王命會齊桓,亦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受之可乎?是亦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覲。世子受諸侯之尊己,而天王尊矣,世子受之可也。
(經五四)鄭伯逃歸不盟。
以其去諸侯,故逃之也。
(經五五)楚人滅弦,弦子奔黃。
弦,國也;其不日,微國也。
(經五六)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經五七)冬,晉人執虞公。
執不言所於地,縕於晉也。其曰公,何也?猶曰其下執之之辭也。其猶下執之之辭,何也?晉命行乎虞民矣。虞、虢之相救,非相為賜也。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
僖公(經六一)六年春,王正月。
(經六二)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
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病鄭也。著鄭伯之罪也。
(經六三)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善救許也。
(經六四)冬,公至自伐鄭。
其不以救許致,何也?大伐鄭也。
僖公(經七一)七年春,齊人伐鄭。
(經七二)夏,小邾子來朝。
(經七三)鄭,殺其大夫申侯。
稱國以殺大夫,殺無罪也。
(經七四)秋,七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於寧母。
衣裳之會也。
(經七五)曹伯班卒。
(經七六)公子友如齊。
(經七七)冬,葬曹昭公。
僖公(經八一)八年春,王正月,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款,盟於洮。
王人之先諸侯,何也?貴王命也。朝服雖敝,必加於上;弁冕雖舊,必加於首;周室雖衰,必先諸侯。兵車之會也。
(經八二)鄭伯乞盟。
以向之逃歸乞之也。乞者,重辭也,重是盟也。乞者,處其所而請與也。蓋汋之也。
(經八三)夏,狄伐晉。
(經八四)秋,七月,禘於太廟。用致夫人。
用者,不宜用者也。致者,不宜致者也。言夫人必以其氏姓。言夫人而不以氏姓,非夫人也,立妾之辭也,非正也。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夫人卒葬之,我可以不卒葬之乎?一則以宗廟臨之而後貶焉,一則以外之弗夫人而見正焉。
(經八五)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僖公(經九一)九年春,王三月丁醜,宋公禦說卒。
(經九二)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葵丘。
天子之宰,通於四海,宋其稱子,何也?未葬之辭也。禮:柩在堂上,孤無外事。今背殯而出會,以宋子為無哀矣!
(經九三)秋,七月乙酉,伯姬卒。
內女也,未適人不卒,此何以卒也?許嫁笄而字之,死則以成人之喪治之。
(經九四)九月戊辰,諸侯盟於葵丘。
桓盟不日,此何以日?美之也。為見天子之禁,故備之也。葵丘之會,陳牲而不殺,讀書加於牲上,壹明天子之禁,曰:毋雍泉,毋訖糴,毋易樹子,毋以妾為妻,毋使婦人與國事。
(經九五)甲子,晉侯詭諸卒。
(經九六)冬,晉裏克殺其君之子奚齊。
其君之子雲者,國人不子也。國人不子,何也?不正其殺世子申生而立之也。
僖公(經十一)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齊。
(經十二)狄滅溫,溫子奔衛。
(經十三)晉裏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以尊及卑也,荀息閑也。
(經十四)夏,齊侯、許男伐北戎。
(經十五)晉殺其大夫裏克。
稱國以殺,罪累上也。裏克弑二君與一大夫,其以累上之辭言之,何也?其殺之不以其罪也。其殺之不以其罪,奈何?裏克所為弑者,為重耳也。夷吾曰:是又將殺我乎?故殺之,不以其罪也。其為重耳弑,奈何?晉獻公伐虢,得麗姬,獻公私之。有二子,長曰奚齊,稚曰卓子。麗姬欲為亂,故謂君曰:吾夜者夢夫人趨而來,曰:『吾苦畏。』胡不使大夫將衛士而衛塚乎?公曰:孰可使?曰:臣莫尊於世子,則世子可。故君謂世子曰:麗姬夢夫人趨而來曰『吾苦畏』,女其將衛士而往衛塚乎?世子曰:敬諾。築宮。宮成,麗姬又曰:吾夜者夢夫人趨而來,曰:『吾苦饑。』世子之宮已成,則何為不使祠也?故獻公謂世子曰:其祠。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君田而不在,麗姬以酖為酒,藥脯以毒。獻公田來,麗姬曰:世子已祠。故致福於君。君將食,麗姬跪曰:食自外來者,不可不試也。覆酒於地而地賁,以脯與犬,犬死。麗姬下堂而啼呼曰:天乎!天乎!國子之國也,子何遲於為君?君喟然歎曰:吾與女未有過切,是何與我之深也!使人謂世子曰:爾其圖之。世子之傅裏克謂世子曰:入自明。入自明,則可以生;不入自明,則不可以生。世子曰:吾君已老矣,已昏矣。吾若此而入自明,則麗姬必死。麗姬死,則吾君不安。所以使吾君不安者,吾不若自死。吾寧自殺以安吾君。以重耳為寄矣,刎脰而死。故裏克所為弑者,為重耳也。夷吾曰:是又將殺我也。(經十六)秋,七月。
(經十七)冬,大雨雪。
僖公(經十一一)十有一年春,晉殺其大夫丕鄭父。
稱國,以殺罪累上也。
(經十一二)夏,公及夫人薑氏會齊侯於陽穀。
(經十一三)秋,八月,大雩。
雩,月正也。雩,得雨曰雩,不得雨曰旱。
(經十一四)冬,楚人伐黃。
僖公(經十二一)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庚午,日有食之。
(經十二二)夏,楚人滅黃。
貫之盟,管仲曰:江、黃遠齊而近楚,楚為利之國也。若伐而不能救,則無以宗諸侯矣!桓公不聽,遂與之盟。管仲死,楚伐江、滅黃,桓公不能救。故君子閔之也。
(經十二三)秋,七月。
(經十二四)冬,十有二月丁醜,陳侯杵臼卒。
僖公(經十三一)十有三年春,狄侵衛。
(經十三二)夏,四月,葬陳宣公。
(經十三三)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鹹。
兵車之會也。
(經十三四)秋,九月,大雩。
(經十三五)冬,公子友如齊。
僖公(經十四一)十有四年春,諸侯城緣陵。
其曰諸侯,散辭也。聚而曰散,何也?諸侯城,有散辭也。桓德衰矣。
(經十四二)夏,六月,季姬及繒子遇於防,使繒子來朝。
遇者,同謀也。來朝者,來請己也。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以病繒子也。
(經十四三)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林屬於山為鹿。沙,山名也。無崩道而崩,故誌之也。其日,重其變也。
(經十四四)狄侵鄭。
(經十四五)冬,蔡侯肹卒。
諸侯時卒,惡之也。
僖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齊。
(經十五二)楚人伐徐。
(經十五三)三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盟於牡丘。
兵車之會也。
(經十五三)遂次於匡。
遂,繼事也。次,止也,有畏也。
(經十五四)公孫敖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
善救徐也。
(經十五五)夏,五月,日有食之。
(經十五六)秋,七月,齊師、曹師伐厲。
(經十五七)八月,螽。
螽,蟲災也。甚則月,不甚則時。
(經十五八)九月,公至自會。
(經十五九)季姬歸於繒。
(經十五十)己卯,晦,震夷伯之廟。
晦,冥也。震,雷也。夷伯,魯大夫也。因此以見天子至於士,皆有廟。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是以貴始德之本也。始封必為祖。
(經十五十一)冬,宋人伐曹。
(經十五十二)楚人敗徐於婁林。
夷狄相敗,誌也。
(經十五十三)十有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於韓。獲晉侯。
韓之戰,晉侯失民矣。以其民未敗而君獲也。
僖公(經十六一)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於宋,五。
先隕而後石,何也?隕而後石也。於宋,四竟之內曰宋。後數,散辭也,耳治也。
(經十六一)是月,六鶂退飛,過宋都。
是月者,決不日而月也。六鶂退飛過宋都,先數,聚辭也,目治也。子曰:石,無知之物;鶂微,有知之物。石無知,故日之;鶂微,有知之物,故月之。君子之於物,無所苟而已。石、鶂且猶盡其辭,而況於人乎!故五石六鶂之辭不設,則王道不亢矣!民所聚曰都。
(經十六二)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
大夫日卒,正也。稱公弟叔仲,賢也。大夫不言公子公孫,疏之也。
(經十六三)夏,四月丙申,繒季姬卒。
(經十六四)秋,七月甲子,公孫茲卒。
大夫日卒,正也。
(經十六五)冬,十有二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於淮。
兵車之會也。
僖公(經十七一)十有七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經十七二)夏,滅項。
孰滅之?桓公也。何以不言桓公也?為賢者諱也。項,國也,不可滅而滅之乎,桓公知項之可滅也,而不知己之不可以滅也。既滅人之國矣,何賢乎?君子惡惡疾其始,善善樂其終。桓公嚐有存亡繼絕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
(經十七三)秋,夫人薑氏會齊侯於卞。九月,公至自會。
(經十七四)冬,十有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
此不正,其日之,何也?其不正前見矣。其不正之前見,何也?以不正入虛國,故稱嫌焉爾。
僖公(經十八一)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衛人、邾人伐齊。
非伐喪也。
(經十八一)夏,師救齊。
善救齊也。
(經十八二)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於甗。齊師敗績。
戰不言伐,客不言及。言及,惡宋也。
(經十八二)狄救齊。
善救齊也。
(經十八三)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
(經十八四)冬,邢人、狄人伐衛。
狄其稱人,何也?善累而後進之。伐衛,所以救齊也。
僖公(經十九一)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
(經十九二)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於曹南。
(經十九三)繒子會盟於邾。
(經十九四)己酉,邾人執繒子,用之。
微國之君,因邾以求與之盟。人因己以求與之盟,己迎而執之--惡之,故謹而日之也。用之者,叩其鼻以衈社也。
(經十九五)秋,宋人圍曹。
(經十九六)衛人伐邢。
(經十九七)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於齊。
(經十九八)梁亡。
自亡也。湎於酒,淫於色,心昏,耳目塞;上無正長之治,大臣背叛,民為寇盜。梁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梁亡,鄭棄其師,我無加損焉,正名而已矣!梁亡,出惡正也。鄭棄其師,惡其長也。
僖公(經二十一)二十年春,新作南門。
作,為也,有加其度也。言新,有故也,非作也。南門者,法門也。
(經二十二)夏,郜子來朝。
(經二十三)五月乙巳,西宮災。
謂之新宮,則近為禰宮;以諡言之,則如疏之然。以是為閔宮也。
(經二十四)鄭人入滑。
(經二十五)秋,齊人、狄人盟於邢。
邢為主焉爾。邢小,其為主,何也?其為主乎救齊。
(經二十六)冬,楚人伐隨。
隨,國也。
僖公(經二一一)二十有一年春,狄侵衛。
(經二一二)宋人、齊人、楚人盟於鹿上。
(經二一三)夏,大旱。
旱時,正也。
(經二一四)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於雩,執宋公以伐宋。
以,重辭也。
(經二一五)冬,公伐邾。
(經二一六)楚人使宜申來獻捷。
捷,軍得也。其不曰宋捷,何也?不與楚捷於宋也。
(經二一七)十有二月癸醜,公會諸侯盟於薄。
會者,外為主焉爾。
(經二一七)釋宋公。
外釋不誌,此其誌,何也?以公之與之盟目之也。不言楚,不與楚專釋也。
僖公(經二二一)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
(經二二二)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經二二三)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於升陘。
內諱敗,舉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敗也。不言及之者,為內諱也。
(經二二四)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師敗績。
日事遇朔曰朔。《春秋》三十有四戰,未有以尊敗乎卑、以師敗乎人者也。以尊敗乎卑、以師敗乎人,則驕其敵。襄公以師敗乎人,而不驕其敵,何也?責之也。泓之戰,以為複雩之恥也。雩之恥,宋襄公有以自取之。伐齊之喪,執滕子,圍曹,為雩之會,不顧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執之,故曰:禮人而不答,則反其敬;愛人而不親,則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則反其知。過而不改,又之,是謂之過。襄公之謂也。古者被甲嬰胄,非以興國也,則以征無道也。豈曰以報其恥哉!宋公與楚人戰於泓水之上,司馬子反曰:楚眾我少,鼓險而擊之,勝無幸焉!襄公曰:君子不推人危,不攻人厄,須其出。既出,旌亂於上,陳亂於下。子反曰:楚眾我少,擊之,勝無幸焉!襄公曰:不鼓不成列,須其成列而後擊之。則眾敗而身傷焉,七月而死。倍則攻,敵則戰,少則守。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也,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信之所以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為道?道之貴者時,其行勢也。
僖公(經二三一)二十有三年春,齊侯伐宋,圍閔。
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不正其以惡報惡也。
(經二三二)夏,五月庚寅,宋公茲父卒。
茲父之不葬,何也?失民也。其失民,何也?以其不教民戰,則是棄其師也。為人君而棄其師,其民孰以為君哉!
(經二三三)秋,楚人伐陳。
(經二三四)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僖公(經二四一)二十有四年春,王正月。
(經二四二)夏,狄伐鄭。
(經二四三)秋,七月。
(經二四二)冬,天王出居於鄭。
天子無出。出,失天下也。居者,居其所也。雖失天下,莫敢有也。
(經二四三)晉侯夷吾卒。
僖公(經二五一)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衛侯毀滅邢。
毀之名何也?不正其伐本而滅同姓也。
(經二五二)夏,四月癸酉,衛侯毀卒。
(經二五三)宋蕩伯姬來逆婦。
婦人既嫁,不逾竟。宋蕩伯姬來逆婦,非正也。其曰婦,何也?緣姑言之之辭也。
(經二五四)宋殺其大夫。
其不稱名姓,以其在祖之位,尊之也。
(經二五五)秋,楚人圍陳,納頓子於頓。
納者,內弗受也。圍,一事也;納,一事也;而遂言之,蓋納頓子者,陳也。
(經二五六)葬衛文公。
(經二五七)冬,十有二月癸亥,公會衛子、莒慶,盟於洮。
莒無大夫,其曰莒慶,何也?以公之會目之也。
僖公(經二六一)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會莒子、衛寧速盟於向。
公不會大夫,其曰寧速,何也?以其隨莒子可以言會也。
(經二六二)齊人侵我西鄙,公追齊師至巂,弗及。
人,微者也。侵,淺事也。公之追之,非正也。至巂,急辭也。弗及者,弗與也,可以及而不敢及也。其侵也,曰人;其追也,曰師。以公之弗及,大之也。弗及,內辭也。
(經二六三)夏,齊人伐我北鄙。
(經二六四)衛人伐齊。公子遂如楚乞師。
乞,重辭也。何重焉?重人之死也,非所乞也。師出,不必反;戰,不必勝,故重之也。
(經二六五)秋,楚人滅夔,以夔子歸。
夔,國也。不日,微國也。以歸,猶愈乎執也。
(經二六六)冬,楚人伐宋圍閔。
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以吾用其師、目其事也,非道用師也。
(經二六七)公以楚師伐齊,取穀。
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民以其死,非其正也。
(經二六七)公至自伐齊。
惡事不致,此其致之,何也?危之也。
僖公(經二七一)二十有七年春,杞子來朝。
(經二七二)夏,六月庚寅,齊侯昭卒。
(經二七三)秋,八月乙未,葬齊孝公。
(經二七四)乙巳,公子遂帥師入杞。
(經二七五)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
楚人者,楚子也,其曰人,何也?人楚子,所以人諸侯也。其人諸侯,何也?不正其信夷狄而伐中國也。
(經二七六)十有二月甲戌,公會諸侯盟於宋。
僖公(經二八一)二十有八年春,晉侯侵曹。
(經二八二)晉侯伐衛。(傳)再稱晉侯,忌也。
(經二八三)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
先名後刺,殺有罪也。公子啟曰:不卒戍者,可以卒也。可以卒而不卒,譏在公子也,刺之可也。
(經二八四)楚人救衛。
(經二八五)三月丙午,晉侯入曹,執曹伯,畀宋人。
入者,內弗受也。日入,惡入者也。以晉侯而斥執曹伯,惡晉侯也。畀,與也。其曰人,何也?不以晉侯畀宋公也。
(經二八六)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於城濮,楚師敗績。
(經二八七)楚殺其大夫得臣。
(經二八八)衛侯出奔楚。
(經二八九)五月癸醜,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於踐土。
諱會天王也。
(經二八九)陳侯如會。
如會,外乎會也。於會受命也。
(經二八十)公朝於王所。
朝不言所;言所者,非其所也。
(經二八十一)六月,衛侯鄭自楚複歸於衛。
自楚,楚有奉焉爾。複者,複中國也。歸者,歸其所也。鄭之名,失國也。
(經二八十二)衛元咺出奔晉。
(經二八十三)陳侯款卒。
(經二八十四)秋,杞伯姬來。
(經二八十五)公子遂如齊。
(經二八十六)冬,公會晉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子、秦人於溫。
諱會天王也。
(經二八十七)天王守於河陽。
全天王之行也,為若將守而遇諸侯之朝也,為天王諱也。水北為陽,山南為陽。溫,河陽也。
(經二八十八)壬申,公朝於王所。
朝於廟,禮也;於外,非禮也。獨公朝,與諸侯盡朝也。其日,以其再致天子,故謹而日之。主善以內,目惡以外。言曰公朝,逆辭也,而尊天子。會於溫,言小諸侯。溫,河北地,以河陽言之,大天子也。日係於月,月係於時,壬申,公朝於王所,其不月,失其所係也。以為晉文公之行事,為已傎矣!
(經二八十九)晉人執衛侯,歸之於京師。
此入而執,其不言入,何也?不外王命於衛也。歸之於京師,緩辭也,斷在京師也。
(經二八二十)衛元咺自晉複歸於衛。
自晉,晉有奉焉爾。複者,複中國也。歸者,歸其所也。
(經二八二十)諸侯遂圍許。
遂,繼事也。
(經二八二一)曹伯襄複歸於曹。
複者,複中國也。天子免之,因與之會。其曰複,通王命也。
(經二八二一)遂會諸侯圍許。
遂,繼事也。
僖公(經二九一)二十有九年春,介葛盧來。
介,國也。葛盧,微國之君,未爵者也。其曰來,卑也。
(經二九二)公至自圍許。
(經二九三)夏,六月,公會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秦人,盟於翟泉。
(經二九四)秋,大雨雹。
(經二九五)冬,介葛盧來。僖公(經三十一)三十年春,王正月。
(經三十二)夏,狄侵齊。
(經三十三)秋,衛殺其大夫元咺。
稱國以殺,罪累上也,以是為訟君也。衛侯在外,其以累上之辭言之,何也?待其殺而後入也。
(經三十三)及公子瑕。
公子瑕,累也,以尊及卑也。
(經三十四)衛侯鄭歸於衛。
(經三十五)晉人、秦人圍鄭。
(經三十六)介人侵蕭。
(經三十七)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
天子之宰,通於四海。
(經三十七)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