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3 / 3)

以尊遂乎卑,此言不敢叛京師也。

僖公(經三一一)三十有一年春,取濟西田。

(經三一二)公子遂如晉。

(經三一三)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

夏,四月,不時也。四卜,非禮也。免牲者,為之緇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於南郊。免牛亦然。乃者,亡乎人之辭也。猶者,可以已之辭也。

(經三一四)秋,七月。

(經三一五)冬,杞伯姬來求婦。

婦人既嫁,不逾竟。杞伯姬來求婦,非正也。

(經三一六)狄,圍衛。

(經三一七)十有二月,衛遷於帝丘。

僖公(經三二一)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

(經三二二)夏,四月己醜,鄭伯捷卒。

(經三二三)衛人侵狄。

(經三二四)秋,衛人及狄盟。

(經三二五)冬,十有二月己卯,晉侯重耳卒。

僖公(經三三一)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滑,國也。

(經三三二)齊侯使國歸父來聘。

(經三三三)夏,四月辛巳,晉人及薑戎敗秦師於殽。

不言戰而言敗,何也?狄秦也。其狄之,何也?秦越千裏之險,入虛國,進不能守,退敗其師徒,亂人子女之教,無男女之別。秦之為狄,自殽之戰始也。秦伯將襲鄭,百裏子與蹇叔子諫曰:千裏而襲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曰:子之塚木已拱矣,何知!師行。百裏子與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女死,必於殽之岩唫之下。我將屍女於是。師行,百裏子與蹇叔子隨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何為哭吾師也?二子曰:非敢哭師也,哭吾子也。我老矣!彼不死,則我死矣!晉人與薑戎要而擊之殽,匹馬倚輪無反者。晉人者,晉子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為微之?不正其釋殯,而主乎戰也。

(經三三四)癸巳,葬晉文公。

日葬,危不得葬也。

(經三三五)狄侵齊。

(經三三六)公伐邾,取訾樓。

(經三三七)秋,公子遂帥師伐邾。

(經三三八)晉人敗狄於箕。

(經三三九)冬,十月,公如齊。十有二月,公至自齊。

(經三三十)乙巳,公薨於小寢。

小寢,非正也。

(經三三十一)隕霜不殺草。

未可殺而殺,舉重也。可殺而不殺,舉輕也。

(經三三十一)李、梅實。

實之為言,猶實也。

(經三三十二)晉人、陳人、鄭人伐許。

穀梁傳文公文公(經一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繼正即位,正也。

(經一二)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經一三)天王使叔服來會葬。

葬曰會,其誌重天子之禮也。

(經一四)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薨稱公,舉上也。葬我君,接上下也。僖公葬而後舉諡,諡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

(經一五)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

禮,有受命,無來錫命。錫命,非正也。

(經一六)晉侯伐衛。

(經一七)叔孫得臣如京師。

(經一八)衛人伐晉。

(經一九)秋,公孫敖會晉侯於戚。

(經一十)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髡。

日髡之卒,所以謹商臣之弑也。夷狄不言正不正。

(經一十一)公孫敖如齊。

文公(經二一)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晉侯及秦師戰於彭衙。秦師敗績。

(經二二)丁醜,作僖公主。

作,為也,為僖公主也。立主,喪主於虞。吉主於練,作僖公主,譏其後也。作主壞廟,有時日於練焉!壞廟,壞廟之道,易簷可也,改塗可也。

(經二三)三月乙巳,及晉處父盟。

不言公,處父伉也,為公諱也。何以知其與公盟?以其日也。何以不言公之如晉?所恥也。出不書,反不致也。

(經二四)夏,六月,公孫敖會宋公、陳侯、鄭伯、晉士穀,盟於垂斂。

內大夫可以會外諸侯。

(經二五)自十有二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曆時而言不雨,文不憂雨也。不憂雨者,無誌乎民也。

(經二六)八月丁卯,大事於太廟,躋僖公。

大事者何?大是事也,著祫嚐。祫祭者,毀廟之主。陳於太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祭於太祖。躋,升也,先親而後祖也,逆祀也。逆祀,則是無昭穆也。無昭穆,則是無祖也。無祖,則無天也。故曰:文無天。無天者,是無天而行也。君子不以親親害尊尊,此《春秋》之義也。

(經二七)冬,晉人、宋人、陳人、鄭人伐秦。

(經二八)公子遂如齊納幣。

文公(經三一)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得臣會晉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伐沉。沉潰。

(經三二)夏,五月,王子虎卒。

叔服也,此不卒者也,何以卒之?以其來會葬,我卒之也。或曰以其嚐執重以守也。

(經三三)秦人伐晉。

(經三四)秋,楚人圍江。

(經三五)雨螽於宋。

外災不誌,此何以誌也?曰:災甚也。其甚奈何?茅茨盡矣!著於上,見於下,謂之雨。

(經三六)冬,公如晉。

(經三七)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晉侯盟。

(經三八)晉陽處父帥師伐楚,救江。

此伐楚,其言救江,何也?江遠楚近,伐楚所以救江也。

文公(經四一)四年春,公至自晉。

(經四二)夏,逆婦薑於齊。

其曰婦薑,為其禮成乎齊也。其逆者誰也?親逆而稱婦。或者公與,何其速婦之也?曰:公也。其不言公,何也?非成禮於齊也。曰婦,有姑之辭也;其不言氏,何也?貶之也。何為貶之也?夫人與有貶也。

(經四三)狄侵齊。

(經四四)秋,楚人滅江。

(經四五)晉侯伐秦。

(經四六)衛侯使寧俞來聘。

(經四七)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風氏薨。

文公(經五一)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賵。

含,一事也;賵,一事也;兼歸之,非正也。其曰且,誌兼也。其不言來,不周事之用也。賵以早,而含己晚。

(經五二)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風。

(經五三)王使毛伯來會葬。

會葬之禮,於鄙上。

(經五四)夏,公孫敖如晉。

(經五五)秦人入鄀。

(經五六)秋,楚人滅六。

(經五七)冬,十月甲申,許男業卒。

文公(經六一)六年春,葬許僖公。

(經六二)夏,季孫行父如陳。

(經六三)秋,季孫行父如晉。

(經六四)八月乙亥,晉侯驩卒。

(經六五)冬,十月,公子遂如晉。

(經六六)葬晉襄公。

(經六七)晉殺其大夫陽處父。

稱國以殺,罪累上也。襄公已葬,其以累上之辭言之,何也?君漏言也。上泄則下暗,下暗則上聾。且暗且聾,無以相通,夜姑殺者也。夜姑之殺奈何?曰:晉將與狄戰,使狐夜姑為將軍,趙盾佐之,陽處父曰:不可!古者君之使臣也,使仁者佐賢者,不使賢者佐仁者。今趙盾賢,夜姑仁,其不可乎?襄公曰:諾。謂夜姑曰:吾始使盾佐女。今女佐盾矣!夜姑曰:敬諾。襄公死,處父主竟上事,夜姑使人殺之。君漏言也,故士造辟而言,詭辭而出,曰:用我則可,不用我則無亂其德。(經六七)晉狐夜姑出奔狄。

(經六八)閏月不告月,猶朝於廟。

不告月者,何也?不告朔也。不告朔,則何為不言朔也?閏月者,附月之餘日也,積分而成於月者也。天子不以告朔,而喪事不數也。猶之為言,可以已也。

文公(經七一)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須句。

取邑不日,此其日,何也?不正其再取,故謹而日之也。

(經七一)遂城郚。

遂,繼事也。

(經七二)夏,四月,宋公壬臣卒。

(經七三)宋人殺其大夫。

稱人以殺,誅有罪也。

(經七四)戊子,晉人及秦人戰於令狐。

(經七五)晉先蔑奔秦。

不言出,在外也。輟戰而奔秦,以是為逃軍也。

(經七六)狄侵我西鄙。

(經七七)秋,八月,公會諸侯、晉大夫,盟於扈。

其曰諸侯,略之也。

(經七八)冬,徐伐莒。

(經七九)公孫敖如莒蒞盟。

蒞,位也。其曰位,何也?前定也。其不日,前定之盟不日也。

文公(經八一)八年春,王正月。

(經八二)夏,四月。

(經八三)秋,八月戊申,天王崩。

(經八四)冬,十月壬午,公子遂會晉趙盾,盟於衡雍。乙酉,公子遂會雒戎,盟於暴。

(經八五)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複,丙戌,奔莒。

不言所至,未如也。未如則未複也。未如而曰如,不廢君命也。未複而曰複,不專君命也。其如非如也,其複非複也。唯奔莒之為信,故謹而日之也。

(經八六)螽。

(經八七)宋人殺其大夫司馬。

司馬,官也。其以官稱,無君之辭也。

(經八七)宋司城來奔。

司城,官也。其以官稱,無君之辭也。來奔者不言出,舉其接我也。

文公(經九一)九年春,毛伯來求金。

求車猶可,求金甚矣。

(經九二)夫人薑氏如齊。

(經九三)二月,叔孫得臣如京師。

京,大也;師,眾也。言周,必以眾與大言之也。

(經九四)辛醜,葬襄王。

天子誌崩不誌葬,舉天下而葬一人,其道不疑也。誌葬,危不得葬也。日之,甚矣!其不葬之辭也。

(經九五)晉人殺其大夫先都。

(經九六)三月,夫人薑氏至自齊。

卑以尊致,病文公也。

(經九七)晉人殺其大夫士縠,及箕鄭父。

稱人以殺,誅有罪也,鄭父累也。

(經九八)楚人伐鄭。

(經九九)公子遂會晉人、宋人、衛人、許人,救鄭。

(經九十)夏,狄侵齊。

(經九十一)秋,八月,曹伯襄卒。

(經九十二)九月癸酉,地震。

震,動也。地,不震者也;震,故謹而日之也。

(經九十三)冬,楚子使萩來聘。

楚無大夫,其曰萩,何也?以其來我,褒之也。

(經九十四)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襚。

秦人弗夫人也,即外之弗夫人而見正焉。

(經九十五)葬曹共公。

文公(經十一)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孫辰卒。

(經十二)夏,秦伐晉。

(經十三)楚殺其大夫宜申。

(經十四)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曆時而言不雨,文不閔雨也。不閔雨者,無誌乎民也。

(經十五)及蘇子盟於女栗。

(經十六)冬,狄侵宋。

(經十七)楚子、蔡侯次於厥貉。

文公(經十一一)十有一年春,楚子伐麇。

(經十一二)夏,叔彭生會晉郤缺於承匡。

(經十一三)秋,曹伯來朝。

(經十一四)公子遂如宋。

(經十一五)狄侵齊。

(經十一六)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於鹹。

不言帥師而言敗,何也?直敗,一人之辭也。一人而曰敗,何也?以眾焉言之也。傳曰:長狄也。兄弟三人,佚宕中國,瓦石不能害。叔孫得臣,最善射者也。射其目,身橫九畝,斷其首而載之,眉見於軾。然則何為不言獲也?曰:古者不重創,不禽二毛,故不言獲,為內諱也。其之齊者,王子成父殺之,則未知其之晉者也。

文公(經十二一)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來奔。

(經十二二)杞伯來朝。

(經十二三)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其曰子叔姬,貴也,公之母姊妹也。其一傳曰:許嫁,以卒之也。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許嫁,二十而嫁。

(經十二四)夏,楚人圍巢。

(經十二五)秋,滕子來朝。

(經十二六)秦伯使術來聘。

(經十二七)冬,十有二月戊午,晉人秦人戰於河曲。

不言及,秦晉之戰已亟,故略之也。

(經十二八)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鄆。

稱帥師,言有難也。

文公(經十三一)十有三年春,王正月。

(經十三二)夏,五月壬午,陳侯朔卒。

(經十三三)邾子籧篨卒。

(經十三四)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經十三五)大室屋壞。

大室屋壞者,有壞道也,譏不修也。大室猶世室也。周公曰大廟,伯禽曰大室,群公曰宮。禮,宗廟之事。君親割,夫人親舂,敬之至也。為社稷之主,而先君之廟壞,極稱之,誌不敬也。

(經十三六)冬,公如晉。

(經十三七)衛侯會公於遝。

(經十三八)狄侵衛。

(經十三九)十有二月己醜,公及晉侯盟,還自晉。

還者,事未畢也。自晉,事畢也。

(經十三十)鄭伯會公於棐。

文公(經十四一)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晉。

(經十四二)邾人伐我南鄙。

(經十四三)叔彭生帥師伐邾。

(經十四四)夏,五月乙亥,齊侯潘卒。

(經十四五)六月,公會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伯、曹伯、晉趙盾。癸酉,同盟於新城。

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

(經十四六)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

孛之為言猶茀也。其曰入北鬥,鬥有環域也。

(經十四六)公至自會。

(經十四七)晉人納捷菑於邾,弗克納。

是郤克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為微之也?長轂五百乘,綿地千裏,過宋、鄭、滕、薛,夐入千乘之國,欲變人之主。至城下,然後知。何知之晚也!弗克納。未伐而曰弗克,何也?弗克其義也。捷菑,晉出也;貜且,齊出也。貜且,正也;捷菑,不正也。

(經十四八)九月甲申,公孫敖,卒於齊。

奔大夫不言卒,而言卒,何也?為受其喪,不可不卒也。其地於外也。

(經十四九)齊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舍未逾年,其曰君,何也?成舍之為君,所以重商人之弑也。商人其不以國氏,何也?不以嫌代嫌也。舍之不日,何也?未成為君也。

(經十四十)宋子哀來奔。

其曰子哀,失之也。

(經十四十一)冬,單伯如齊。

(經十四十二)齊人執單伯。

私罪也。單伯淫於齊,齊人執之。

(經十四十三)齊人執子叔姬。

叔姬同罪也。

文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春,季孫行父如晉。

(經十五二)三月,宋司馬華孫來盟。

司馬,官也。其以官稱,無君之辭也。來盟者何?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國與之也。

(經十五三)夏,曹伯來朝。

(經十五四)齊人歸公孫敖之喪。

(經十五五)六月辛醜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

(經十五六)單伯至自齊。

大夫執則致,致則名;此其不名,何也?天子之命大夫也。

(經十五七)晉郤缺帥師伐蔡。

(經十五八)戊申,入蔡。

(經十五九)秋,齊人侵我西鄙。

其曰鄙,遠之也。其遠之,何也?不以難介我國也。

(經十五十)季孫行父如晉。

(經十五十一)冬,十有一月,諸侯盟於扈。

(經十五十二)十有二月,齊人來歸子叔姬。

其曰子叔姬,貴之也。其言來歸,何也?父母之於子,雖有罪,猶欲其免也。

(經十五十三)齊侯侵我西鄙。

(經十五十四)遂伐曹,入其郛。

文公(經十六一)十有六年春,季孫行父會齊侯於陽穀。齊侯弗及盟。

弗及者,內辭也。行父失命矣,齊得內辭也。

(經十六二)夏,五月,公四不視朔。

天子告朔於諸侯,諸侯受乎禰廟,禮也。公四不視朔,公不臣也。以公為厭政以甚矣。

(經十六三)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齊侯盟於師丘。

複行父之盟也。

(經十六四)秋,八月辛未,夫人薑氏薨。

(經十六五)毀泉台。

喪不貳事;貳事,緩喪也。以文為多失道矣!自古為之,今毀之,不如勿處而已矣。

(經十六六)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經十六七)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

文公(經十七一)十有七年春,晉人、衛人、陳人、鄭人伐宋。

(經十七二)夏,四月癸亥,葬我小君聲薑。

(經十七三)齊侯伐我西鄙。

(經十七四)六月癸未,公及齊侯盟於穀。

(經十七五)諸侯會於扈。

(經十七六)秋,公至自穀。

(經十七七)冬,公子遂如齊。

文公(經十八一)十有八年春,王二月丁醜,公薨於台下。

台下,非正也。

(經十八二)秦伯罃卒。

(經十八三)夏,五月戊戌,齊人弑其君商人。

(經十八四)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經十八五)秋,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

使舉上客,而不稱介。不正其同倫而相介,故列而數之也。

(經十八六)冬,十月,子卒。

子卒,不日,故也。

(經十八七)夫人薑氏歸於齊。

惡宣公也。有不待貶絕,而罪惡見者;有待貶絕,而惡從之者。侄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緩帶。一曰:就賢也。

(經十八八)季孫行父如齊。

(經十八九)莒弑其君庶其。

穀梁傳宣公宣公(經一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繼故而言即位,與聞乎故也。

(經一二)公子遂如齊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婦薑至自齊。

其不言氏,喪未畢,故略之也。其曰婦,緣姑言之之辭也。遂之挈,由上致之也。

(經一三)夏,季孫行父如齊。

(經一四)晉放其大夫胥甲父於衛。

放,猶屏也。稱國以放,放無罪也。

(經一五)公會齊侯於平州。公子遂如齊。六月,齊人取濟西田。

內不言取,言取,授之也。以是為賂齊也。

(經一六)秋,邾子來朝。

(經一七)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

遂,繼事也。

(經一八)晉趙盾帥師救陳。

善救陳也。

(經一九)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於棐林,伐鄭。

列數諸侯而會晉趙盾,大趙盾之事也。其曰師,何也?以其大之也。於棐林地,而後伐鄭,疑辭也。此其地何?則著其美也。

(經一十)冬,晉趙穿帥師侵崇。

(經一十一)晉人、宋人伐鄭。

伐鄭,所以救宋也。

宣公(經二一)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華元帥師,及鄭公子歸生帥師,戰於大棘。宋師敗績,獲宋華元。

獲者,不與之辭也。言盡其眾,以救其將也。以三軍敵華元,華元雖獲,不病矣。

(經二二)秦師伐晉。

(經二三)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經二四)秋,九月乙醜,晉趙盾弑其君夷皋。

穿弑也,盾不弑,而曰盾弑,何也?以罪盾也。其以罪盾,何也?曰:靈公朝諸大夫而暴彈之,觀其辟丸也。趙盾入諫,不聽。出亡,至於郊,趙穿弑公,而後反趙盾。史狐書賊曰:趙盾弑公。盾曰:天乎!天乎!予無罪。孰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史狐曰:子為正卿,入諫不聽。出亡不遠,君弑,反不討賊,則誌同。誌同則書重,非子而誰?故書之曰『晉趙盾弑其君夷皋』者,過在下也。曰:於盾也,見忠臣之至;於許世子止,見孝子之至。

(經二五)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宣公(經三一)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傷。

之口,緩辭也,傷自牛作也。

(經三一)改卜牛,牛死,乃不郊。

事之變也。乃者,亡乎人之辭也。

(經三一)猶三望。

(經三二)葬匡王。

(經三三)楚子伐陸渾戎。

(經三四)夏,楚人侵鄭。

(經三五)秋,赤狄侵齊。

(經三六)宋師圍曹。

(經三七)冬,十月丙戌,鄭伯蘭卒。

(經三八)葬鄭穆公。

宣公(經四一)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

及者,內為誌焉爾。平者,成也。不肯者,可以肯也。

(經四一)公伐莒取向。

伐猶可,取向甚矣,莒人辭不受治也。伐莒,義兵也;取向,非也,乘義而為利也。

(經四二)秦伯稻卒。

(經四三)夏,六月乙酉,鄭公子歸生弑其君夷。

(經四四)赤狄侵齊。

(經四五)秋,公如齊,公至自齊。

(經四六)冬,楚子伐鄭。

宣公(經五一)五年春,公如齊。

(經五二)夏,公至自齊。

(經五三)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子叔姬。

諸侯之嫁子於大夫,主大夫以與之。來者,接內也;不正其接內,故不與夫婦之稱也。

(經五四)叔孫得臣卒。

(經五五)冬,齊高固及子叔姬來。

及者,及吾子叔姬也。為使來者,不使得歸之意也。

(經五六)楚人伐鄭。

宣公(經六一)六年春,晉趙盾、衛孫免侵陳。

此帥師也,其不言帥師,何也?不正其敗前事,故不與帥師也。

(經六二)夏,四月。

(經六三)秋,八月,螽。

(經六四)冬,十月。

宣公(經七一)七年春,衛侯使孫良夫來盟。

來盟,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國與之。不言其人,亦以國與之。不日,前定之盟不日。

(經七二)夏,公會齊侯伐萊。

(經七三)秋,公至自伐萊。

(經七四)大旱。

(經七五)冬,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於黑壤。

宣公(經八一)八年春,公至自會。

(經八二)夏,六月,公子遂如齊,至黃乃複。

乃者,亡乎人之辭也。複者,事畢也,不專公命也。

(經八三)辛巳,有事於太廟。

(經八四)仲遂卒於垂。

為若反命而後卒也。此公子也,其曰仲,何也?疏之也。何為疏之也?是不卒者也。不疏,則無用見其不卒也,則其卒之,何也?以譏乎宣也。其譏乎宣,何也?聞大夫之喪,則去樂卒事。

(經八四)壬午,猶繹。

猶者,可以已之辭也。繹者,祭之旦日之享賓也。

(經八四)萬入去龠。

以其為之變,譏之也。

(經八五)戊子,夫人熊氏薨。

(經八六)晉師、白狄伐秦。

(經八七)楚人滅舒鄝。

(經八八)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經八九)冬,十月己醜,葬我小君頃熊。雨不克葬。

葬既有日,不為雨止,禮也。雨不克葬,喪不以製也。

(經八九)庚寅,日中而克葬。

而,緩辭也,足乎日之辭也。

(經八十)城平陽。

(經八十一)楚師伐陳。

宣公(經九一)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齊。公至自齊。

(經九二)夏,仲孫蔑如京師。

(經九三)齊侯伐萊。

(經九四)秋,取根牟。

(經九五)八月,滕子卒。

(經九六)九月,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會於扈。

(經九七)晉荀林父帥師伐陳。

(經九八)辛酉,晉侯黑臀卒於扈。

其地於外也,其日未逾竟也。

(經九九)冬,十月癸酉,衛侯鄭卒。宋人圍滕。楚子伐鄭。晉郤缺帥師救鄭。

(經九十)陳殺其大夫泄冶。

稱國以殺其大夫,殺無罪也。泄冶之無罪如何?陳靈公通於夏征舒之家,公孫寧、儀行父,亦通其家。或衣其衣,或衷其襦,以相戲於朝。泄冶聞之,入諫曰:使國人聞之則猶可,使仁人聞之則不可。君愧於泄冶,不能用其言而殺之。

宣公(經十一)十年春,公如齊。公至自齊。齊人歸我濟西田。

公娶齊,齊由以為兄弟,反之,不言來。公如齊,受之也。

(經十二)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經十三)己巳,齊侯元卒。

(經十四)齊崔氏出奔衛。

氏者,舉族而出之之辭也。

(經十五)公如齊。五月,公至自齊。

(經十六)癸巳,陳夏征舒弑其君平國。

(經十七)六月,宋師伐滕。

(經十八)公孫歸父如齊,葬齊惠公。

(經十九)晉人、宋人、衛人、曹人伐鄭。

(經十十)秋,天王使王季子來聘。

其曰王季,王子也。其曰子,尊之也。聘,問也。

(經十十一)公孫歸父帥師伐邾,取繹。

(經十十二)大水。

(經十十三)季孫行父如齊。

(經十十四)冬,公孫歸父如齊。

(經十十五)齊侯使國佐來聘。

(經十十六)饑。

(經十十七)楚子伐鄭。

宣公(經十一一)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經十一二)夏,楚子、陳侯、鄭伯盟於夷陵。

(經十一三)公孫歸父會齊人伐莒。

(經十一四)秋,晉侯會狄於櫕函。

不言及,外狄。

(經十一五)冬,十月,楚人殺陳夏征舒。

此入而殺也,其不言入,何也?外征舒於陳也。其外征舒於陳,何也?明楚之討有罪也。

(經十一五)丁亥,楚子入陳。

入者,內弗受也。日入,惡入者也。何用弗受也?不使夷狄為中國也。

(經十一五)納公孫寧、儀行父於陳。

納者,內弗受也。輔人之不能民而討,猶可;入人之國,製人之上下,使不得其君臣之道,不可。

宣公(經十二一)十有二年春,葬陳靈公。

(經十二二)楚子圍鄭。

(經十二三)夏,六月乙卯,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於邲。晉師敗績。

績,功也;功,事也。日,其事敗也。

(經十二四)秋,七月。

(經十二五)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滅蕭。

(經十二六)晉人、宋人、衛人、曹人同盟於清丘。

(經十二七)宋師伐陳。

(經十二八)衛人救陳。

宣公(經十三一)十有三年春,齊師伐莒。

(經十三二)夏,楚子伐宋。

(經十三三)秋,螽。

(經十三四)冬,晉殺其大夫先穀。

宣公(經十四一)十有四年春,衛殺其大夫孔達。

(經十四二)夏,五月壬申,曹伯壽卒。

(經十四三)晉侯伐鄭。

(經十四四)秋,九月,楚子圍宋。

(經十四五)葬曹文公。

(經十四六)冬,公孫歸父會齊侯於穀。

宣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春,公孫歸父會楚子於宋。

(經十五二)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人者,眾辭也。平稱眾,上下欲之也。外平不道,以吾人之存焉道之也。

(經十五三)六月,癸卯,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

滅國有三術:中國謹日,卑國月,夷狄不日。其日潞子嬰兒,賢也。

(經十五四)秦人伐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