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其弟雲者,以其來我舉其貴者也。來盟,前定也。不日,前定之盟不日。孔子曰:聽遠音者,聞其疾而不聞其舒;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立乎定、哀,以指隱、桓,隱、桓之日遠矣。『夏五』傳疑也。(經十四四)秋,八月壬申,禦廩災。乙亥,嚐。
禦廩之災不誌,此其誌何也?以為唯未易災之餘,而嚐可也,誌不敬也。天子親耕,以共粢盛;王後親蠶,以共祭服。國非無良農工女也,以為人之所盡,事其祖禰,不若以己所自親者也。何用見其未易災之餘而嚐也?曰甸粟,而內之三宮;三宮米,而藏之禦廩。夫嚐必有兼甸之事焉。壬申,禦廩災;乙亥,嚐。以為未易災之餘而嚐也。
(經十四五)冬,十有二月丁巳,齊侯祿父卒。
(經十四六)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
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人以其死,非正也。
桓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
古者諸侯時獻於天子,以其國之所有,故有辭讓,而無征求。求車,非禮也;求金,甚矣!
(經十五二)三月乙未,天王崩。
(經十五三)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
(經十五四)五月,鄭伯突出奔蔡。
譏奪正也。
(經十五四)鄭世子忽複歸於鄭。
反正也。
(經十五五)許叔入於許。
許叔,許之貴者也,莫宜乎許叔。其曰入,何也?其歸之道,非所以歸也。
(經十五六)公會齊侯於蒿。
(經十五七)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經十五八)秋,九月,鄭伯突入於櫟。
(經十五九)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於袲伐鄭。
地而後伐,疑辭也,非其疑也。
桓公(經十六一)十有六年春,正月,公會宋公、蔡侯、衛侯於曹。
(經十六二)夏,四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
(經十六三)秋,七月,公至自伐鄭。
桓無會,其致何也?危之也。
(經十六四)冬,城向。
(經十六五)十有一月,衛侯朔出奔齊。
朔之名,惡也,天子召而不往也。
桓公(經十七一)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會齊侯、紀侯盟於黃。
(經十七二)二月丙午,公及邾儀父盟於趡。
(經十七三)夏,五月丙午,及齊師戰於郎。
內諱敗,舉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敗也。不言及之者,為內諱也。
(經十七四)六月丁醜,蔡侯封人卒。
(經十七五)秋,八月,蔡季自陳歸於蔡。
蔡季,蔡之貴者也。自陳,陳有奉焉爾。
(經十七六)癸巳,葬蔡桓侯。
(經十七七)及宋人、衛人伐邾。
(經十七八)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
桓公(經十八一)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於濼。公與夫人薑氏遂如齊。
濼之會,不言及夫人,何也?以夫人之伉,弗稱數也。
(經十八二)夏,四月丙子,公薨於齊。
其地,於外也。薨稱公,舉上也。
(經十八三)丁酉,公之喪至自齊。
(經十八四)秋,七月。
(經十八五)冬,十有二月,己醜,葬我君桓公。
葬我君,接上下也。君弑,賊不討不書葬,此其言葬,何也?不責逾國而討於是也。桓公葬而後舉諡,諡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知者慮,義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備,然後可以會矣。
穀梁傳莊公莊公(經一一)元年春,王正月。
繼弑君不言即位,正也。繼弑君不言即位之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不忍即位也。
(經一二)三月,夫人孫於齊。
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接練時,錄母之變,始人之也。不言氏姓,貶之也。人之於天也,以道受命;於人也,以言受命。不若於道者,天絕之也;不若於言者,人絕之也。臣子大受命。
(經一三)夏,單伯逆王姬。
單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命大夫,故不名也。其不言如,何也?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也。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何也?曰:躬君弑於齊,使之主婚姻,與齊為禮,其義固不可受也。
(經一四)秋,築王姬之館於外。
築,禮也。於外,非禮也。築之為禮,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門出。於廟則已尊,於寢則已卑。為之築,節矣。築之外,變之正也。築之外,變之為正,何也?仇讎之人非所以接婚姻也,衰麻非所以接弁冕也。其不言齊侯之來逆,何也?不使齊侯得與吾為禮也。
(經一五)冬,十月乙亥,陳侯林卒。
諸侯日卒,正也。
(經一六)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禮有受命,無來錫命;錫命非正也。生服之,死行之,禮也。生不服,死追錫之,不正甚矣。
(經一七)王姬歸於齊。
為之中者歸之也。
(經一八)齊師遷紀,郱、鄑、郚。
紀,國也。郱、鄑、郚,國也。或曰遷紀於郱、鄑、郚。
莊公(經二一)二年春,王二月,葬陳莊公。
(經二二)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國而曰伐。於餘丘,邾之邑也。其曰伐何也?公子貴矣,師重矣。而敵人之邑,公子病矣。病公子,所以譏乎公也。其一曰君在而重之也。
(經二三)秋,七月,齊王姬卒。
為之主者,卒之也。
(經二四)冬,十有二月,夫人薑氏會齊侯於禚。
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婦人不言會,言會非正也。饗甚矣。
(經二五)乙酉,宋公馮卒。
莊公(經三一)三年春,王正月。溺會齊侯伐衛。
溺者何也?公子溺也。其不稱公子,何也?惡其會仇讎而伐同姓,故貶而名之也。
(經三二)夏,四月,葬宋莊公。
月葬,故也。
(經三三)五月,葬桓王。
傳曰:改葬也。改葬之禮緦,舉下,緬也。或曰卻屍以求諸侯。天子誌崩不誌葬,必其時也。何必焉?舉天下而葬一人,其義不疑也。誌葬,故也,危不得葬也。曰:近不失崩。不誌崩,失天下也。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稱焉,卑者取卑稱焉。其曰王者,民之所歸往也。
(經三四)秋,紀季以酅入於齊。
酅,紀之邑也。入於齊者,以酅事齊也。入者,內弗受也。
(經三五)冬,公次於郎。
次,止也,有畏也。欲救紀而不能也。
莊公(經四一)四年春,王二月,夫人薑氏饗齊侯於祝丘。
饗,甚矣。饗齊侯,所以病齊侯也。
(經四二)三月,紀伯姬卒。
外夫人不卒,此其言卒,何也?吾女也。適諸侯則尊同,以吾為之變,卒之也。
(經四三)夏,齊侯、陳侯、鄭伯遇於垂。
(經四四)紀侯大去其國。
大去者,不遺一人之辭也,言民之從者四年而後畢也。紀侯賢而齊侯滅之。不言滅,而曰大去其國者,不使小人加乎君子。
(經四五)六月乙醜,齊侯葬紀伯姬。
外夫人不書葬,此其書葬,何也?吾女也。失國,故隱而葬之。
(經四六)秋,七月。
(經四七)冬,公及齊人狩於郜。
齊人者,齊侯也,其曰人何也?卑公之敵,所以卑公也。何為卑公也?不複讎,而怨不釋,刺釋怨也。
莊公(經五一)五年春,王正月。
(經五二)夏,夫人薑氏如齊師。
師而曰如,眾也。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禮也。
(經五三)秋,郳黎來來朝。
郳,國也。黎來,微國之君,未爵命者也。
(經五四)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
是齊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人諸侯,所以人公也。其人公何也?逆天王之命也。
莊公(經六一)六年春,王二月,王人子突救衛。
王人,卑者也。稱名,貴之也。善救衛也。救者善,則伐者不正矣。
(經六二)夏,六月,衛侯朔,入於衛。
其不言伐衛納朔,何也?不逆天王之命也。入者,內弗受也。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絕之也。朔之名惡也,朔入逆,則出順矣;朔出入名,以王命絕之也。
(經六三)秋,公至自伐衛。
惡事不致,此其致,何也?不致,則無用見公之惡、事之成也。
(經六四)螟。
(經六五)冬,齊人來歸衛寶。
以齊首之分惡於齊也。使之如下齊而來我然,惡戰則殺矣。
莊公(經七一)七年春,夫人薑氏會齊侯於防。
婦人不會,會非正也。
(經七二)夏,四月辛卯,昔,恒星不見。
恒星者,經星也。日入至於星出謂之昔。不見者,可以見也。
(經七二)夜中星隕如雨。
其隕也如雨,是夜中與?《春秋》著以傳著,疑以傳疑。中之,幾也;而曰夜中,著焉爾。何用見其中也?失變而錄其時,則夜中矣!其不曰恒星之隕何也?我知恒星之不見,而不知其隕也。我見其隕而接於地者,則是雨說也。著於上,見於下,謂之雨;著於下,不見於上,謂之隕。豈雨說哉!
(經七三)秋,大水。
高下有水災曰大水。
(經七三)無麥、苗。
麥、苗同時也。
(經七四)冬,夫人薑氏會齊侯於穀。
婦人不會,會非正也。
莊公(經八一)八年春,王正月,師次於郎,以俟陳人、蔡人。
次,止也。俟,待也。
(經八二)甲午,治兵。
出曰治兵,習戰也。入曰振旅,習戰也。治兵而陳、蔡不至矣。兵事以嚴終,故曰善陳者不戰,此之謂也。善為國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死,善死者不亡。
(經八三)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於齊師。
其曰降於齊師何?不使齊師加威於郕也。
(經八四)秋,師還。
還者,事未畢也,遁也。
(經八五)冬,十有一月癸未,齊無知弑其君諸兒。
大夫弑其君,以國氏者,嫌也。弑而代之也。
莊公(經九一)九年春,齊人殺無知。
無知之挈,失嫌也。稱人以殺大夫,殺有罪也。
(經九二)公及齊大夫盟於暨。
公不及大夫,大夫不名,無君也。盟納子糾也。不日,其盟渝也。當齊無君,製在公矣。當可納而不納,故惡內也。
(經九三)夏,公伐齊,納糾。
當可納而不納,齊變而後伐,故幹時之戰不諱敗,惡內也。
(經九四)齊小白入於齊。
大夫出奔反,以好曰歸,以惡曰入。齊公孫無知弑襄公,公子糾、公子小白不能存,出亡。齊人殺無知,而迎公子糾於魯,公子小白不讓公子糾,先入,又殺之於魯。故曰齊小白入於齊,惡之也。
(經九五)秋,七月丁酉,葬齊襄公。
(經九六)八月庚申,及齊師戰於幹時,我師敗績。
(經九七)九月,齊人取子糾殺之。
外不言取,言取,病內也。取,易辭也,猶曰取其子糾而殺之雲爾。十室之邑,可以逃難;百室之邑,可以隱死。以千乘之魯,而不能存子糾,以公為病矣。
(經九八)冬,浚洙。
浚洙者,深洙也。著力不足也。
莊公(經十一)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於長勺。
不日,疑戰也。疑戰而曰敗,勝內也。
(經十二)二月,公侵宋。
侵時,此其月何也?乃深其怨於齊,又退侵宋以眾其敵,惡之。故謹而月之。
(經十三)三月,宋人遷宿。
遷,亡辭也。其不地,宿不複見也。遷者,猶未失其國家以往者也。
(經十四)夏,六月,齊師、宋師次於郎。
次,止也。畏我也。
(經十四)公敗宋師於乘丘。
不日,疑戰也。疑戰而曰敗,勝內也。
(經十五)秋,九月,荊敗蔡師於莘,以蔡侯獻武歸。
荊者,楚也。何為謂之荊?狄之也。何為狄之?聖人立,必後至;天子弱,必先叛。故曰荊,狄之也。蔡侯何以名也?絕之也。何為絕之?獲也。中國不言敗,此其言敗何也?中國不言敗,蔡侯其見獲乎!其言敗何也?釋蔡侯之獲也。以歸,猶愈乎執也。
(經十七)冬,十月,齊師滅譚。
(經十八)譚子奔莒。
莊公(經十一一)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經十一二)夏,五月戊寅,公敗宋師於鄑。
內事不言戰,舉其大者,其日,成敗之也。宋萬之獲也。
(經十一三)秋,宋大水。
外災不書,此何以書?王者之後也。高下有水災曰大水。
(經十一四)冬,王姬歸於齊。
其誌過我也。
莊公(經十二一)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紀叔姬歸於酅。
國而曰歸,此邑也,其曰歸何也?吾女也,失國喜得其所,故言歸焉爾。
(經十二二)夏,四月。
(經十二三)秋,八月甲午,宋萬弑其君捷。
宋萬,宋之卑者也。卑者以國氏,及其大夫仇牧以尊及卑也。仇牧,閑也。
(經十二三)冬,十月,宋萬出奔陳。
莊公(經十三一)十有三年春,齊人、宋人、陳人、蔡人、邾人會於北杏。
是齊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始疑之。何疑焉?桓非受命之伯也,將以事授之者也。曰:可矣乎?未乎?舉人,眾之辭也。
(經十三二)夏,六月,齊人滅遂。
遂,國也。其不日,微國也。
(經十三三)秋,七月。
(經十三四)冬,公會齊侯盟於柯。
曹劌之盟也,信齊侯也。桓盟雖內與,不日,信也。
莊公(經十四一)十有四年春,齊人、陳人、曹人伐宋。
(經十四二)夏,單伯會伐宋。
會,事之成也。
(經十四三)秋,七月,荊入蔡。
荊者,楚也,其曰荊何也?州舉之也。州不如國,國不如名,名不如字。
(經十四四)冬,單伯會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於鄄。
複同會也。
莊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於鄄。
複同會也。
(經十五二)夏,夫人薑氏如齊。
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禮也。
(經十五三)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
(經十五四)鄭人侵宋。
(經十五五)冬,十月。
莊公(經十六一)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經十六二)夏,宋人、齊人、衛人伐鄭。
(經十六三)秋,荊伐鄭。
(經十六四)冬,十有二月,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滑伯、滕子,同盟於幽。
同者,有同也,同尊周也。不言公,外內寮一,疑之也。
(經十六五)邾子克卒。
其曰子,進之也。
莊公(經十七一)十有七年春,齊人執鄭詹。
入者,眾辭也。以人執,與之辭也。鄭詹,鄭之卑者。卑者不誌,此其誌何也?以其逃來誌之也。逃來則何誌焉?將有其末,不得不錄其本也。鄭詹,鄭之佞人也。
(經十七二)夏,齊人殲於遂。
殲者,盡也。然則何為不言遂人?盡齊人也,無遂之辭也。無遂則何為言遂?其猶存遂也。存遂奈何?曰:齊人滅遂,使人戍之,遂之因氏飲戍者酒而殺之,齊人殲焉。此謂狎敵也。
(經十七三)秋,鄭詹自齊逃來。
逃義曰逃。
(經十七四)冬,多麋。
莊公(經十八一)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何以知其夜食也?曰:王者朝日,故雖為天子,必有尊也;貴為諸侯,必有長也。故天子朝日,諸侯朝朔。
(經十八二)夏,公追戎於濟西。
其不言戎之伐我,何也?以公之追之,不使戎邇於我也。於濟西者,大之也。何大焉?為公之追之也。
(經十八三)秋,有蜮。
一有一亡曰有。蜮,射人者也。
(經十八四)冬,十月。莊公(經十九一)十有九年春,王正月。
(經十九二)夏,四月。
(經十九三)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於鄄,遂及齊侯、宋公盟。
媵,淺事也,不誌;此其誌何也?辟要盟也。何以見其辟要盟也?媵,禮之輕者也;盟,國之重也。以輕事遂乎國重無說,其曰陳人之婦,略之也。其不日,數渝,惡之也。
(經十九四)夫人薑氏如莒。
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
(經十九五)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
其曰鄙,遠之也。其遠之何也?不以難邇我國也。
莊公(經二十一)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薑氏如莒。
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
(經二十二)夏,齊大災。
其誌,以甚也。
(經二十三)秋,七月。
(經二十四)冬,齊人伐我。
莊公(經二一一)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經二一二)夏,五月辛酉,鄭伯突卒。
(經二一三)秋,七月戊戌,夫人薑氏薨。
婦人弗目也。
(經二一四)冬,十有二月,葬鄭厲公。
莊公(經二二一)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肆,失也。眚,災也。災紀也,失故也,為嫌天子之葬也。
(經二二二)癸醜,葬我小君文薑。
小君非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
(經二二三)陳人殺其公子禦寇。
言公子而不言大夫,公子未命為大夫也;其曰公子,何也?公子之重視大夫,命以執公子。
(經二二四)夏,五月。
(經二二五)秋,七月丙申,及齊高傒盟於防。
不言公,高傒伉也。
(經二二六)冬,公如齊納幣。
納幣,大夫之事也。禮有納采,有問名,有納征,有告期,四者備而後娶,禮也。公之親納幣,非禮也,故譏之。
莊公(經二三一)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齊。
(經二三二)祭叔來聘。
其不言使,何也?天子之內臣也。不正其外交,故不與使也。
(經二三三)夏,公如齊觀社。
常事曰視,非常曰觀。觀,無事之辭也,以是為屍女也,無事不出竟。
(經)公至自齊。
公如,往時,正也。致月,故也。如往月致,月有懼焉爾。
(經二三四)荊人來聘。
善累而後進之。其曰人何也?舉道不待再。
(經二三五)公及齊侯遇於穀。
及者,內為誌焉爾。遇者,誌相得也。
(經二三六)蕭叔朝公。
微國之君,未爵命者,其不言來,於外也。朝於廟,正也;於外,非正也。
(經二三七)秋,丹桓宮楹。
禮:天子、諸侯黝堊,大夫倉,士黈。丹楹,非禮也。
(經二三八)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
(經二三九)十有二月甲寅,公會齊侯盟於扈。
莊公(經二四一)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宮桷。
禮:天子之桷,斲之礱之,加密石焉;諸侯之桷,斲之礱之。大夫斲之,士斲木刻桷,非正也。夫人,所以崇宗廟也。取非禮與非正,而加之於宗廟,以飾夫人,非正也。刻桓宮桷,丹桓宮楹,斥言桓宮,以惡莊也。
(經二四二)葬曹莊公。
(經二四三)夏,公如齊逆女。
親迎,恒事也,不誌,此其誌何也?不正其親迎於齊也。
(經二四四)秋,公至自齊。
迎者,行見諸,舍見諸。先至,非正也。
(經二四五)八月丁醜,夫人薑氏入。
入者,內弗受也。日入,惡入者也。何用不受也?以宗廟弗受也。其以宗廟弗受,何也?娶仇人子弟,以薦舍於前,其義不可受也。
(經二四六)戊寅,大夫宗婦,覿用幣。
覿,見也。禮:大夫不見夫人,不言及不正,其行婦道,故列數之也。男子之贄,羔雁雉腒;婦人之贄,棗栗鍛修。用幣,非禮也。用者,不宜用者也。大夫,國體也,而行婦道,惡之,故謹而日之也。
(經二四七)大水。
(經二四八)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
(經二四九)赤歸於曹郭公。
赤蓋,郭公也,何為名也?禮:諸侯無外歸之義。外歸,非正也。
莊公(經二五一)二十有五年春,陳侯使女叔來聘。
其不名,何也?天子之命大夫也。
(經二五二)夏,五月癸醜,衛侯朔卒。
(經二五三)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言日言朔,食正朔也。
(經二五三)鼓用牲於社。
鼓,禮也;用牲,非禮也。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諸侯置三麾,陳三鼓、三兵;大夫擊門,士擊柝,言充其陽也。
(經二五四)伯姬歸於杞。
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
(經二五五)秋,大水,鼓用牲於社於門。
高下有水災曰大水。既戒鼓而駭眾,用牲可以已矣。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眾。
(經二五六)冬,公子友如陳。
莊公(經二六一)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
(經二六二)夏,公至自伐戎。
(經二六三)曹殺其大夫。
言大夫而不稱名姓,無命大夫也。無命大夫而曰大夫,賢也。為曹羈崇也。
(經二六四)秋,公會宋人、齊人伐徐。
(經二六五)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莊公(經二七一)二十有七年春,公會杞伯姬於洮。
(經二七二)夏,六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於幽。
同者,有同也,同尊周也,於是而後授之諸侯也。其授之諸侯何也?齊侯得眾也。桓會不致,安之也。桓盟不日,信之也。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嚐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兵車之會四,未嚐有大戰也--愛民也。
(經二七三)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
言葬不言卒,不葬者也。不葬而曰葬,諱出奔也。
(經二七四)冬,杞伯姬來。
(經二七五)莒慶來逆叔姬。
諸侯之嫁子於大夫,主大夫以與之。來者接內也,不正其接內,故不與夫婦之稱也。
(經二七六)杞伯來朝。
(經二七七)公會齊侯於城濮。
莊公(經二八一)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齊人伐衛,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
於伐與戰,安戰也。戰衛,戰則是師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為微之也?今授之諸侯,而後有侵伐之事,故微之也。其人衛,何也?以其人齊,不可不人衛也。衛小齊大,其以衛及之,何也?以其微之,可以言及也。其稱人以敗,何也?不以師敗於人也。
(經二八二)夏,四月丁未,邾子瑣卒。
(經二八三)秋,荊伐鄭。
荊者,楚也。其曰荊,州舉之也。
(經二八三)公會齊人、宋人,救鄭。
善救鄭也。
(經二八四)冬,築微。
山林藪澤之利,所以與民共也。虞之,非正也。
(經二八五)大無麥禾。
大者,有顧之辭也,於無禾及無麥也。
(經二八六)臧孫辰告糴於齊。
國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一年不升,告糴諸侯。告,請也。糴,糴也。不正,故舉臧孫辰以為私行也。國無九年之畜,曰不足;無六年之畜,曰急;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諸侯無粟,諸侯相歸粟,正也。臧孫辰告糴於齊,告,然後與之,言內之無外交也。古者稅什一,豐年補敗,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雖累凶年民弗病也。一年不艾而百姓饑,君子非之。不言如,為內諱也。
莊公(經二九一)二十有九年春,新延廄。
延廄者,法廄也。其言新有故也。有故則何為書也?古之君人者,必時視民之所勤。民勤於力,則功築罕;民勤於財,則貢賦少;民勤於食,則百事廢矣。冬築微,春新延廄,以其用民力為已悉矣!
(經二九二)夏,鄭人侵許。
(經二九三)秋,有蜚。
一有一亡,曰有。
(經二九四)冬,十有二月,紀叔姬卒。
(經二九五)城諸及防。
可城也,以大及小也。
莊公(經三十一)三十年春,王正月。
(經三十二)夏,師次於成。
次,止也,有畏也。欲救鄣而不能也。不言公恥,不能救鄣也。
(經三十三)秋,七月,齊人降鄣。
降,猶下也。鄣,紀之遺邑也。
(經三十四)八月癸亥,葬紀叔姬。
不日卒而日葬,閔紀之亡也。
(經三十五)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
(經三十六)冬,公及齊侯遇於魯濟。
及者,內為誌焉爾。遇者,誌相得也。
(經三十七)齊人伐山戎。
齊人者,齊侯也,其曰人,何也?愛齊侯乎!山戎也,其愛之何也?桓內無因國,外無從諸侯,而越千裏之險,北伐山戎,危之也,則非之乎,善之也。何善乎爾?燕,周之分子也;貢職不至,山戎為之伐矣。
莊公(經三一一)三十有一年春,築台於郎。
(經三一二)夏,四月,薛伯卒。
(經三一三)築台於薛。
(經三一四)六月,齊侯來獻戎捷。
齊侯來獻捷者,內齊侯也。不言使,內與同,不言使也。獻戎捷,軍得曰捷,戎菽也。
(經三一五)秋,築台於秦。
不正罷民三時,虞山林藪澤之利。且財盡則怨,力盡則懟,君子危之,故謹而誌之也。或曰倚諸桓也。桓外無諸侯之變,內無國事,越千裏之險,北伐山戎,為燕辟地。魯外無諸侯之變,內無國事,一年罷民三時,虞山林藪澤之利,惡內也。
(經三一六)冬,不雨。
莊公(經三二一)三十有二年春,城小穀。
(經三二二)夏,宋公、齊侯遇於梁丘。
遇者,誌相得也。梁丘在曹、邾之間,去齊八百裏,非不能從諸侯而往也。辭所遇,遇所不遇,大齊桓也。
(經三二三)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
(經三二四)八月癸亥,公薨於路寢。
路寢,正寢也。寢疾居正寢,正也。男子不絕於婦人之手,以齊終也。
(經三二五)冬,十月乙未,子般卒。
子卒日,正也;不日,故也。有所見則日。
(經三二六)公子慶父如齊。
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
(經三二七)狄伐邢。
穀梁傳閔公閔公(經一一)元年春,王正月。
繼弑君不言即位,正也。親之非父也,尊之非君也,繼之如君父也者,受國焉爾。
(經一二)齊人救邢。
善救邢也。
(經一三)夏,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
莊公葬而後舉諡,諡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
(經一四)秋,八月,公及齊侯盟於洛姑。
盟納季子也。
(經一四)季子來歸。
其曰季子,貴之也。其曰來歸,喜之也。
(經一五)冬,齊仲孫來。
其曰齊仲孫,外之也。其不目而曰仲孫,疏之也。其言齊,以累桓也。
閔公(經二一)二年春,王正月,齊人遷陽。
(經二二)夏,五月乙酉,吉禘於莊公。
吉禘者,不吉者也。喪事未畢而舉吉祭,故非之也。
(經二三)秋,八月辛醜,公薨。
不地,故也。其不書葬,不以討母葬子也。
(經二四)九月,夫人薑氏孫於邾。
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
(經二五)公子慶父出奔莒。
其曰出,絕之也,慶父不複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