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雖無事,必舉正月,謹始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誌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為公也。君之不取為公,何也?將以讓桓也。讓桓正乎?曰:不正。《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隱不正而成之,何也?將以惡桓也。其惡桓,何也?隱將讓而桓弑之,則桓惡矣;桓弑而隱讓,則隱善矣。善則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揚父之美,不揚父之惡。先君之欲與桓,非正也,邪也;雖然,既勝其邪心以與隱矣。己探先君之邪誌,而遂以與桓,則是成父之惡也。兄弟,天倫也。為子受之父,為諸侯受之君。己廢天倫,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隱者,可謂輕千乘之國。蹈道,則未也。
(經一二)三月,公及邾婁儀父盟於眛。
及者何?內為誌焉爾。儀,字也。父,猶傅也,男子之美稱也。其不言邾子,何也?邾之上古微,未爵命於周也。不日,其盟渝也。眛,地名也。
(經一三)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於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雲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經一四)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母以子氏,仲子者何?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禮,賵人之母則可,賵人之妾則不可。君子以其可辭受之,其誌,不及事也。賵者,何也?乘馬曰賵,衣衾曰襚,貝玉曰含,錢財曰賻。
(經一五)九月,及宋人盟於宿。
及者何?內卑者也。宋人,外卑者也。卑者之盟不日。宿,邑名也。
(經一六)冬,十有二月,祭伯來。
來者,來朝也,其弗謂朝,何也?寰內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會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與朝也。聘弓鍭矢,不出竟埸。束修之肉,不行竟中。有至尊者,不貳之也。
(經一七)公子益師卒。
大夫日卒,正也;不日卒,惡也。
隱公(經二一)二年春,公會戎於潛。
會者,外為主焉爾。知者慮,義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然後可以出會。會戎,危公也。
(經二二)夏,五月,莒人入向。
入者,內弗受也。向,我邑也。
(經二三)無侅帥師入極。
入者,內弗受也。極,國也。苟焉以入,人為誌者,人亦入之矣。不稱氏者,滅同姓,貶也。
(經二四)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於唐。
(經二五)九月,紀履緰來逆女。
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以國氏者,為其來交接於我,故君子進之也。
(經二六)冬,十月,伯姬歸於紀。
禮: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從人者也。婦人在家,製於父;既嫁,製於夫;夫死,從長子。婦人不專行,必有從也。伯姬歸於紀,此其如專行之辭,何也?曰:非專行也。吾伯姬歸於紀,故誌之也。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
(經二七)紀子伯、莒子盟於密。
或曰紀子伯、莒子而與之盟,或曰年同爵同,故紀子以伯先也。
(經二八)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夫人薨,不地。夫人者,隱之妻也。卒而不書葬,夫人之義,從君者也。
(經二九)鄭人伐衛。
隱公(經三一)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內壤;闕然不見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內辭也,或外辭也。有食之者,內於日也。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
(經三二)三月庚戌,天王崩。
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天子之崩,以尊也。其崩之,何也?以其在民上,故崩之。其不名,何也?大上,故不名也。
(經三三)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尹氏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之也?於天子之崩為魯主,故隱而卒之。
(經三四)秋,武氏子來求賻。
武氏子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天子之大夫,其稱武氏子,何也?未畢喪,孤未爵;未爵使之,非正也。其不言使,何也?無君也。歸死者曰賵,歸生者曰賻。曰歸之者,正也;求之者,非正也。周雖不求,魯不可以不歸;魯雖不歸,周不可以求之。求之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辭也。交譏之。
(經三五)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諸侯日卒,正也。
(經三六)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於石門。癸未,葬宋繆公。
日葬,故也;危不得葬也。
隱公(經四一)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
傳曰:言伐言取,所惡也。諸侯相伐、取地於是始。故謹而誌之也。
(經四二)戊申,衛祝籲弑其君完。
大夫弑其君,以國氏者,嫌也。弑而代之也。
(經四三)夏,公及宋公遇於清。
及者,內為誌焉爾。遇者,誌相得也。
(經四四)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經四五)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翬者,何也?公子翬也。其不稱公子,何也?貶之也。何為貶之也?與於弑公,故貶也。
(經四六)九月,衛人殺祝籲於濮。
稱人以殺,殺有罪也。祝籲之挈,失嫌也。其月,謹之也。於濮者,譏失賊也。
(經四七)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
衛人者,眾辭也。立者不宜立也。晉之名惡也,其稱人以立之,何也?得眾也,得眾則是賢也。賢則其曰不宜立,何也?《春秋》之義:諸侯與正而不與賢也。
隱公(經五一)五年春,公觀魚於棠。
傳曰:常事曰事,非常曰觀。禮:尊不親小事,卑不屍大功。魚,卑者之事也,公觀之,非正也。
(經五二)夏,四月,葬衛桓公。
月葬,故也。
(經五三)秋,衛師入郕。
入者,內弗受也。郕,國也。將卑師眾曰師。
(經五四)九月,考仲子之宮。
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成之為夫人也。禮:庶子為君。為其母築宮,使公子主其祭也。於子祭,於孫止。仲子者,惠公之母,隱孫而修之,非隱也。
(經五五)初獻六羽。
初,始也。穀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初獻六羽,始僭樂矣。屍子曰:舞《夏》,自天子至諸侯,皆用八佾。初獻六羽,始厲樂矣。(經五六)邾人、鄭人伐宋。
(經五七)螟。
蟲災也。甚則月,不甚則時。
(經五八)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隱不爵命大夫,其曰公子彄,何也?先君之大夫也。
(經五九)宋人伐鄭,圍長葛。
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久之也。伐不逾時,戰不逐奔,誅不填服。苞人民、毆牛馬,曰侵;斬樹木、壞宮室,曰伐。
隠公(經六一)六年春,鄭人來輸平。
輸者,墮也。平之為言,以道成也。來輸平者,不果成也。
(經六二)夏,五月辛酉,公會齊侯,盟於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