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對投資方案的選擇與決策。
“任何事情,隻要能往壞的方麵發展,就一定會往那個方向發展。”這是美國著名的法學家莫菲總結出的一條定律,人們稱之為“莫菲定律”。它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盲目樂觀,事前應對困難估計得充分一些,並為此做一些必要的準備。
企業進行項目投資時,提供給決策層決策的投資方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互不排斥的獨立方案和互相排斥的互斥方案。對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投資方案采取不同的決策方法,能提高投資決策的效率,提高整個投資項目的績效。
對於獨立方案的決策,可運用淨現值、獲利指數、內含收益率以及投資回收期、會計收益率等指標進行分析判斷,決定方案的取舍。隻要運用得當,一般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
對於互斥方案的決策,基本方法有以下兩種:
1.增量收益分析法。
這一方法是根據增量淨現值、增量內含收益率或增量獲利指數等標準進行方案比選。其判斷標準是如果增量投資淨現值大於零、增量內含收益率大於最低投資收益率、增量獲利指數大於1,則增量投資在經濟上是可行的。具體來說,就是對於投資規模不同的互斥方案,如果增量淨現值大於零、增量內含收益率大於最低收益率、增量獲利指數大於1,則投資額大的方案較優;反之,投資額小的方案較優。
2.順序排列法。
在順序排列法中,根據全部待選方案各自的淨現值或獲利指數按降級順序排列,然後進行項目挑選,通常選其大者為最優。按照淨現值、內含收益率、獲利指數這三種指標分別選擇投資方案時,其排列順序在一般情況下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況下,運用淨現值與運用內含收益率或獲利指數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即出現排序矛盾。這時通常以淨現值作為選擇標準,或采用上述的增量收益分析法進行決策。
要知道,工作的每個失誤或錯誤都意味著損失。企業若是選錯了投資項目,絕對是一種不可彌補的損失,甚至影響到企業的生死存亡,所以事先一定要把問題考慮周全,既要考慮關鍵問題,也要考慮那些被認為是微不足道的小問題。
投資部經理還可以利用決策樹分析法對投資方案進行分析和選擇。運用樹狀圖形對投資方案進行分析和選擇的決策方法稱為決策樹分析法。這種方法是把影響會計決策備選方案的有關因素(如自然狀態、概率、收益值等)畫成一個樹狀圖形進行分析。決策樹一般由決策點、方案枝、狀態點和概率枝四個要素構成。以決策點為出發點,引出若幹方案枝,每條方案枝代表一個備選方案。方案枝的末端有一個狀態點,從狀態點引出若幹個概率枝,每條概率枝代表一種自然狀態,概率枝上標明每種自然狀態下可能得到的損益值。這種方法對於備選方案較多的風險型財務決策比較有效。
某企業計劃生產某種設備,並做出如下安排:第一階段,花1年時間耗資30萬美元對該項目進行市場調研。第二階段,如果市場需求較大,公司將在第2年初投資80萬美元設計和生產幾種設備樣品。這些樣品將由有關工程技術人員進行評價,並據此決定是否繼續實施該項目。第三階段,如果某種設備樣品被采用,將在第3年初投資800萬美元建造廠房進行批量生產。預計在此後的5年內,該項目的淨現金流量為400萬美元或600萬美元。這要取決於當時的經濟情況。
在第一階段,如果投資30萬美元進行市場調研,第0年,即現在的期望收益淨現值為(517×0.909×0.7+0×0.909×0.3)-30=299(萬美元)。其中,0.909是期限為1年、折現率為10%的折現因素。如果放棄投資,第0年的期望收益淨現值為零。
在第二階段,如果投資80萬美元設計和生產幾種設備樣品,第2年年初的期望收益淨現值為(1095×0.909×0.6+0×0.909×0.4)-80=517(萬美元)。其中,0.909是期限為1年、折現率為10%的折現因素。如果放棄投資,第2年年初的期望收益淨現值為零。
在第三階段,如果投資800萬美元建造廠房,第3年年初的期望收益淨現值為(400+600)×3.79×0.5-800=1095(萬美元)。其中,3.79是期限為5年、折現率為10%的年金折現因素。如果放棄投資,第3年年初的期望收益淨現值為零。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該項目的收益淨現值為正值,證明該項目是可行的。
(第二節)認清投資“陷阱”的技巧。
企業投資是企業市場爭霸戰中的重頭戲,若投資部經理投資的目光準,及時迅猛,企業就能搶占市場,獲取豐厚的回報。若判斷錯誤,輕則貽誤商機,重則拖垮整個企業,使企業被淘汰出局。
1.過度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