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1 / 3)

164

天才迷信的利弊。——對於偉大、卓越、多產的才智之士的信仰,雖然未必,卻也經常

與一種純粹宗教或半宗教的迷信相聯,即以為這些才智之士是超人的源泉,具有某種奇異的

能力,借之而可以由迥異於常人的途徑獲取知識。大家相信他們仿佛洞穿了現象之外衣,直

視世界的本質,他們無需經曆科學的艱辛刻苦,憑著這種神奇的眼光,便能傳達關於人與世

界的某種最終有效的、決定性的東西。隻要奇跡在知識領域裏還有信徒,也許就可以認為,

信徒們自己必因之而受益,他們隻須絕對服從這些偉大的才智之士,便可使自己正在發育時

期的才智獲得最好的培養和訓練。相反,倘若對於天才及其特權、特殊能力的迷信在天才自

己心中也根深蒂固,這種迷信對他本人是否有益,至少還是個問題。無論如何,如果人類被

一種自我恐懼襲擊,不管是著名的對凱撒的恐懼,還是現在所考察的對天才的恐懼;如果那

理應隻奉獻給一位神祇的熏香也熏入了天才的腦中,使他開始飄飄然而自以為超人,這終歸

是危險的症侯。漸次的後果是:自以為可以不負責任,擁有特權,相信自己有法術賜福赦

罪,若有人試圖將他同別人比較甚至估價更低,揭露其作品的缺點,便狂怒不已。由於他停

止了自我批評,他羽毛上的健翎終於紛紛脫落:迷信掘斷了他的力量的根子,在他失去力量

之後,甚至可能使他變成偽君子。對於有巨大才智的人們來說,也許更為有益的是,對自己

的力量及其來源有一個明確認識,懂得有些什麼純粹人類的特性在他們身上彙合,他們遇到

的是哪些幸運的情形:首先,是充沛的精力,堅定地朝著一個目標,巨大的個人勇氣;其

次,教育方麵的幸運,及早獲得良師、典範和方法。當然,如果他們的目標是發生盡量大的

影響,就會愈加裝作不了解自己,順便做出半瘋狂的姿態;因為人們總是驚詫和嫉妒他們身

上的力量。他們憑借這種力量使人喪失意誌,陷於幻覺,覺得前麵走著的是超自然的導師。

是的,相信某人有超自然的力量,這是令人振奮鼓舞的。在這個意義上,正如柏圖所說,瘋

狂極大地造福人類。——在個別罕見的場合,這一種瘋狂也可以是牢牢規束漫無節製的天性

的手段。在個人生活中,瘋狂的幻念也常有毒藥的治療價值;但是,在每個自信有神性的

“天才”身上,它終究會隨著“天才”年老而發揮毒性。作為例子,不妨回想一下拿破侖,

他的性格無疑正是通過他對自己、對他的命數的信念以及由此產生的對人類的蔑視而生長為

強有力的整體的,這使他高出所有現代人之上,但這種信念最後轉變為一種近乎瘋狂的宿命

論,奪走了他的敏銳眼光,導致了他的毀滅。

165

天才與無價值之作。——在藝術家中,恰是那種獨創的、自為源泉的人有時會寫出極其

空洞乏味的東西來,相反,有所依賴的天性,所謂的才子,倒是充滿對一切可能的美好事物

的記憶,即使在才力不足時也能寫出一些說得過去的東西。而獨創者卻是與自己隔絕的,所

以記憶無助於他們,於是他們變得空乏了。

166

公眾。——民眾對於悲劇除了好好地受一番感動,可以痛哭一場之外,本無別的希求;

相反,藝術家在看一出新悲劇時,感興趣的是巧妙的技術發明和藝術技巧,題材的安排和處

理,舊主題、舊構思的翻新。——他的立場是對待藝術品的審美立場,是創作者的立場;民

眾的立場是嚐嚐新鮮,隻看題材。介於二者之間的人無甚可說,他既非民眾,也非藝術家,

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他的興趣是含糊而微不足道的。

167

公眾的藝術教育。——隻要同一個主題尚未經過許多大師成百次地處理,公眾就不會學

得超出題材的興趣;然而當他們長期從許多版本中認出這個主題,因而不再感到新奇緊張的

刺激之時,他們自己終於也會把握和欣賞處理這個主題時的細微差別以及巧妙新穎的創造了。

168

藝術家和他的跟隨者必須同步。——從的一個等級向另一個等級前進應當循序漸

進,以便不但藝術家自己、而且聽眾和觀眾都一同前進,並且確知發生了什麼事情。否則,

藝術家在玄妙高空創作其作品,而公眾不再能達到這高度,終於又頹然墜落下來,兩者之間

就出現了一條鴻溝。因為,藝術家如果不再提舉他的公眾,公眾就會飛快墜落,而且天才把

他們負得愈高,他們墜落就愈深愈危險,就象被蒼鷹帶上雲霄又不幸從鷹足跌落的烏龜一樣。

169

滑稽的來源。——試想一下,人在數千年裏是容易陷入最高度恐懼的動物,一切突然

的、意外的遭遇迫使他隨時準備戰鬥,也許還要準備死亡,即使在後來的社會環境中,一切

安全也以思想和行動中的預料和習慣為基礎,那麼,我們就不會奇怪,倘若言論和行動中一

切突然的、意外的東西並未造成危險和損害,人就會頓時輕鬆,轉化為恐懼的反麵:因為害

怕而顫抖的、收緊的心一下子放鬆舒展——於是人笑了。這種從瞬時的恐懼向短暫的放縱的

轉化就叫做滑稽。相反,在悲劇現象中,人從巨大的、持續的放縱迅速轉入巨大的恐懼;然

而,在終有一死的生靈中,巨大持續的放縱要比恐懼的緣由少得多,所以世界上滑稽比悲劇

多得多;人們笑比悲痛經常得多。

170

藝術家的功名心。——希臘的藝術家,例如悲劇詩人,是為勝利而創作的;沒有競爭,

他們的全部藝術便不可想象:赫西俄德的善良的厄裏斯①,功名心,給他們的創造力插上了

雙翼。這種功名心首先要求他們的作品在他們自己眼中保持盡善盡美,他們就這樣理解優

秀,對於流行的趣味以及吹捧某部藝術作品的公眾輿論不屑一顧;所以埃斯庫羅斯和歐裏庇

得斯長期沒有成就,直到他們終於為自己培養出按照他們製定的標準評價他們的作品的藝術

審判員們。所以,他們是力求按照他們自己的評價,在他們自己的審判席前戰勝競爭對手,

他們想真正是更優秀的;然後他們才要求外界同意他們的評價,追認他們的判決。在這裏,

爭取榮譽就是“自成優勝者,並願有目共睹”。無前者而仍然求後者,謂之虛榮。無後者而

終不失後者,謂之驕傲。

①厄裏斯(Eris),赫西俄德神譜中司競賽和紛爭的女神。

171

藝術品中的必然因素。——熱衷於談論藝術品中必然因素的人,倘苦是藝術家,則意在

提高藝術的榮耀(inmajoremartisgloriam),倘若是外行,則出於無知。一件藝術品的

形式,用以表達其思想的,因而是其語言方式,如同一切語言方式一樣總有一些馬虎之處。

雕塑家可能增添或舍棄許多細小筆觸;表演藝術家同樣如此,不論是演員還是音樂領域的演

奏家或指揮。這許多細小的筆觸和潤飾今天使他高興,明天就未必,它們的存在與其說是為

了藝術,不如說是為了藝術家,因為他在為表現主要思想而不得不嚴肅自製之際,間或也需

要甜點心和玩具,以免太苦了自己。

172

把大師忘掉。——演奏大師作品的鋼琴家,如果他把大師忘掉,顯得他好象在傾訴自己

的生平或此刻正身曆某境,就彈奏得最好。當然,如果他毫無價值,他嘮叨他的生平就會使

大家厭惡了。所以他必須懂得吸引聽眾的想象力。“技巧名家氣派”(Virtuosentum)的全

部虛弱和愚蠢又可由此得到說明。

173

命運的修正(Corrigerlafortune)。——在大藝術家的生涯中,有一些惡劣的際

遇,譬如說它們迫使一位畫家把他最重要的作品當作稍縱即逝的想法畫成速寫,或者迫使貝

多芬在有些大型奏鳴曲(例如B大調奏鳴曲)裏僅僅給我們留下一部交響曲的使人不能滿意

的鋼琴摘錄。在這裏,後來的藝術家應當力求事後修正大師們的生活:例如,作為一位樂隊

完整效果的行家,他可以為我們複活仿佛死在鋼琴上的交響曲。

174

縮小。——有些物、事或人經受不了縮小處理。不能把拉奧孔群雕縮小成擺設用的小人

像;它必須是大的。可是更加罕見的是本性渺小的東西經受得了放大;所以傳記作家把偉人

寫得渺小,總比把小人物寫得偉大更成功些。

175

現代藝術中的感生。——現在,當藝術家們致力於其藝術作品的感性效果時,他們往往

失算;因為他們的觀眾或聽眾不再具有他們那樣完滿的感官,完全違背藝術家的意圖,反而

由其藝術作品而陷入一種近乎無聊的感覺之“明亮”中。——也許,他們的感性開始之處,

正是藝術家的感性終止之處,所以二者充其量隻在一點上相遇。

176

作為道德家的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對於激情是深思熟慮過的,肯定有一條從他的氣

質通往許多激情的捷徑(戲劇家一般是相當惡的人)。但是他不能象蒙田那樣談論激情,而

是借熱情的劇中人物之口說出他對激情的觀察;這雖然不自然,但他的戲劇卻也因此思想豐

富,使其他一切戲劇相形之下顯得空洞,因而很容易招來普遍憎恨。——席勒的警句(它們

幾乎總是基於錯誤的或無價值的隨感)正是劇場警句,(並且作為劇場警句產生強烈效果;

相反,莎士比亞的警句卻為他的榜樣蒙田爭了光,在精致的形式中包含著十分嚴肅的思想,

但也因此對於劇場觀眾來說太疏遠,太精細,於是沒有效果了。

177

善於讓人聽。——不但要善於演奏,而且要善於讓人聽。如果場地太大,大師手中的小

提琴隻能發出唧唧聲;在那種地方,人們會把大師混同於低能兒。

178

不完全之效果。——浮雕如此有力地刺激想象力,因為它們仿佛正要從牆中走出,受到

某種阻礙,突然停住了。同樣,有時候,一種思想、一種完整的哲學之浮雕式不完全的表

現,也比和盤托出更有效果,這可以給讀者留有餘地,激勵他把這強烈反差所襯托出的東西

繼續完成,思索到底,自己來克服迄今為止妨礙其完全走出的障礙。

179

反對騖奇。——當藝術穿著破舊衣衫時,最容易使人認出它是藝術。

180

集體才智。——一個好作家不但擁有自己的才智,而且還擁有他的朋友們的才智。

181

雙重誤會。——敏銳而明快的作家的不幸是,人們以他們為膚淺,因此不在他們身上下

苦功;晦澀的作家的幸運是,讀者費力地讀他們,並且把自己勤奮的快樂也歸功於他們。

182

與科學的關係。——凡是要親自在一門學科中有所發現,然後才感覺其溫暖可親的人,

都不算真正喜歡這門學科。

183

鑰匙。——一種思想,傑出人物賦予重大價值,平庸之輩則報以挖苦嘲笑,對於前者是

打開隱秘寶庫的鑰匙,對於後者卻隻是一塊廢鐵。

184

不可翻譯的。——一本書中不可翻譯的東西,既非其中最好的,亦非其中最壞的。

185

作家的自相矛盾。——一位讀者攻擊作家的所謂自相矛盾,但這矛盾往往根本不在作家

的書中,而在讀者的頭腦裏。

186

幽默。——最幽默的作家使人發出幾乎覺察不到的微笑。

187

反題。——反題(Antithese)是一道窄門,錯誤最愛經這道門悄悄走向真理。

188

作為文體家的思想家。——多數思想家都寫作得很差,因為他們不但向我們傳達他們的

思想,而且傳達思想的思想。

189

詩中的思想。——詩人用韻律的車輦隆重地運來他的思想;通常是因為這思想不會步行。

190

違背讀者精神的罪行。——倘若作家隻是為了與讀者平起平坐而否認自己的才能,那他

就犯了讀者一旦發現就決不原諒的唯一死罪。你可以背後議論一個人的所有壞處,但是是以

這種方式,如人們所說,必須知道重新激起他的虛榮心。

191

真誠的界限。——即使最真誠的作家,當他想補足一個長句時,也太經常地漏掉一個詞。

192

最好的作者。——最好的作者是那羞於成為作家的人。

193

治理作家的苛法。——應當把作家看作罪犯,隻有在極罕見的場合才有言論自由或得到

赦免:這是對付書籍泛濫的一種辦法。

194

現代文化的小醜。——中世紀宮廷裏的小醜與我們的無聊文人相仿,這是同一類人,理

智不健全,詼諧,誇張,愚蠢,其存在有時隻是為了用打諢和饒舌緩和情緒的激昂,用叫喊

掩蓋重大事件的過於沉重莊嚴的鍾聲;從前是為王公貴族效勞,現在是為黨派效勞(正如在

黨派意識和黨派紀律中,民眾對於王公的舊式順從大部分延續到了今天)。但整個現代文學

家的狀況與無聊文人相距很近了,這是“現代文化的小醜”,倘若把他們看作理智不健全的

人,便也可以寬大待之。

把寫作視為職業,實在是一種瘋狂。

195

仿效希臘人。——由於幾百年來情感的誇張,一切詞彙都變得模糊而腫脹了,這種情況

嚴重地妨礙了認識。高級文化,在認識的支配(倘若不是專製)下,必須有情感的大清醒和

一切詞彙的強濃縮;在這方麵,狄摩西尼時代的希臘人是我們的楷模。一切現代論著的特點

便是誇張;即使它們簡單地寫下,其中的詞彙仍然令人感到很古怪。周密的思考,簡練,冷

峻,質樸,甚至有意矯枉過正,質言之,情感的自製和沉默寡言——這是唯一的補救。——

此外,這種冷峻的寫作方式和情感方式作為一種對照,在今天也是很有魅力的;當然,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