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太人性的(3 / 3)

麵前,這些人在一種粗略的、不自然的簡單化中理解真實的人,以致一些常常重複的粗線

條,配上許多光,周圍塗上許多陰影和半影,就完全滿足他們的要求了。他們很容易把幻象

當作真實必然的人,因為他們慣於把一個幻象、一個投影、一種任意的縮寫當作整個真實的

人。——畫家和雕塑家要表現人的“觀念”,這更是空洞的幻想和感官的欺騙。誰這樣說,

他就是被眼睛施了暴政,因為眼睛隻看到人體的外表和肌膚;而內髒同樣也屬於觀念。造型

藝術想使性格見之於皮膚;語言藝術借言詞來達到同一目的,用聲音模擬性格。藝術從人的

自然的無知出發,越過了人的內在的東西(無論是肉體上的還是性格上的):因為藝術不是

屬於物理學家和哲學家的。

161

對藝術家和哲學家的信仰中的自我評價過高。——我們都以為,倘若一件藝術品、一位

藝術家吸引住我們,震撼我們,其優秀就算得到證明了。可是,在這裏必須首先證明我們自

己在判斷和感覺方麵的優秀才行,而事實並不盡然。在造型藝術領域裏,有誰比貝爾尼尼①

更令人心醉神迷呢?在狄摩西尼之後,有誰比那個引進亞細亞並使之占統治地位達二百

年之久的演說家影響更大呢?支配整個世紀絲毫不能證明一種的優秀和持久效用:所以

不應當執著於對某一位藝術家的衷心信仰。這樣一種信仰不但是相信我們的感覺真實無欺,

而且是相信我們的判斷正確無誤,其實,判斷和感覺可能分別或同時發展得太粗糙或太精

細,太緊張或太鬆弛。一種哲學、一種宗教給人以幸福感和慰藉,同樣絲毫不能證明它們的

真理性,就象瘋子因他的固定觀念感到幸福絲毫不能證明這觀念的合理性一樣。

①貝爾尼尼(L.Bernini,1598———1680),意大利雕塑家、建築家,巴洛克藝

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62

出自虛榮心的天才迷信。——我們自視甚高,但我們根本不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畫出

一張拉斐爾式的草圖,或寫出一場莎士比亞式的戲劇,於是我們自我解嘲說,這種才能乃是

異乎尋常的奇跡,極為罕見的偶然,或者,倘若我們有宗教感情,還會說是天賜的恩惠。所

以,我們的虛榮心和自愛心促進了天才迷信:因為隻有當天才被設想得離我們十分遙遠,如

同一種神跡,他才不會傷人(即如歌德,這位毫無嫉妒之心的人,也把莎士比亞稱作他的最

遙遠高空的星辰;在這裏不妨回想一下那句詩:“人不會渴慕星星”)。然而,如果不去理

會我們虛榮心的暗示,那麼,天才的活動看起來同機械發明師、天文學家、曆史學家、戰術

家的活動絕無根本的區別。如果我們想象這樣一些人,他們的思想積極地朝著一個方向,把

一切用作原料,始終熱烈地注視著自己和別人的內心生活,到處發現範型和啟示,不倦地組

合著自己的方法,那麼,所有這些活動都一目了然了。天才所做的無非是學著奠基、建築,

時時尋找著原料,時時琢磨著加工。人的每種活動都複雜得令人吃驚,不隻天才的活動如

此,但沒有一種活動是“奇跡”。——僅僅在藝術家、演說家和哲學家中有天才,僅僅他們

有“直覺”,這種信念緣何而生呢?(“直覺”似乎成了他們的一副神奇的眼鏡,他們借此

可以直接看到“本質”!)人們顯然隻在這種場合談論天才:巨大智力的效果對於他們是極

為令人愉快的,使他們無意再嫉妒了。稱某人為“神聖”意味著:“在這裏我們不必競

爭”。再者,一切完成的、完滿的東西都令人驚奇,一切製作中的東西都遭人小看。沒有人

能在藝術家的作品上看出它是如何製成的,這是它的優越之處,因為隻要能看到製作過程,

人們的熱情就會冷卻下來。完美的表演藝術拒絕對其排演過程的任何考察,而作為當下直接

的完美作品產生強烈效果。所以,表演藝術家,而不是科學家,首先被視為有天才的。實際

上,揚彼抑此不過是理性的一種孩子氣。

163

手藝的嚴肅。——且不說天才、天生的才能吧!有許多天賦有限的人值得一提,他們靠

某些素質贏得了偉大,變成了人們所說的“天才”,關於這些素質的缺乏,大家心中有數卻

又諱莫如深。他們全都具有那種能幹匠人的嚴肅精神,這種匠人先學習完美地建造局部,然

後才敢動手建造巨大的整體;他們舍得為此花時間,因為他們對於精雕細刻的興趣要比對於

輝煌整體效果的興趣更濃。例如,做一個出色小說家的方子是很容易開出的,但要實行就必

須具備某些素質,當一個人說“我沒有足夠的才能”時,他往往忽略了這些素質。不妨寫出

成百篇以上小說稿,每篇不超過兩頁,但要寫得十分簡潔,使其中每個字都是必要的;每天

記下趣聞軼事,直到善於發現其最言簡意賅、最有感染力的形式;不懈地搜集和描繪人的典

型和性格;首先抓住一切機會向人敘述,也聽人敘述,注意觀察、傾聽在場者的反應;象一

位風景畫家和時裝畫家那樣去旅遊;從各種學科中摘錄那些若加生動描寫便能產生藝術效果

的東西;最後,沉思人類行為的動機,不摒棄這方麵的每種教誨提示,白天黑夜都做此類事

情的搜集者。不妨在這多方麵的練習中度過幾十年,然後,在這工場裏造出的東西就可以公

之於世了。——但是多數人是怎麼做的呢?他們不是從局部、而是從整體開始。他們也許一

度幹得挺漂亮,引人注目,但由於公正的、自然的原因,從此幹得愈來愈糟。——有時候,

理智和性格不足以製定這樣一種藝術家的人生計劃,便有命運和困苦代替它們,引導未來的

大師一步步通過他的手藝的所有必經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