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是幫助部門實現既定目標的行動安排。計劃是整個管理活動的首要程序。為了保證達到預期目標,部門主管必須根據計劃來組織、領導和管理各方麵的活動,因此,部門主管在對部門實施管理之前,首要的工作是組織製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部門工作計劃。
一、編製計劃的基本步驟
部門係統的經營計劃,根據計劃期限的長短可分為:長期計劃、中期計劃和短期計劃。中、長期計劃的編製過程,一般要經曆三個階段:編製計劃前的準備階段;確定目標階段和製定計劃階段。
1.編製計劃前的準備工作
各部門必須重視編製計劃前的準備工作,做好準備工作是提高計劃科學性的重要條件。因此,編製計劃首先必須通過周密的調查研究,收集和掌握有關的信息情報資料。編製計劃前,必須掌握的資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
(1)環境分析
環境分析就是對通過市場調查、預測所獲得的各種有關環境資料進行的分析研究。對環境因素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準確地掌握部門所處客觀環境的變化規律,了解工作現狀是否與客觀環境相適應。隻有搞好環境因素的分析,才能使計劃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並在多變的環境中,尋找發展的機會。
(2)能力分析
能力分析主要是對本部門的生產能力、銷售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的分析。能力分析也可稱為條件分析,通過能力分析可幫助決策者在製定計劃前充分認識自己部門的實力,以保證計劃製定的既不保守也不冒進,更符合客觀實際。
(3)成績分析
成績分析主要是對企業以往完成的生產、銷售和其他各項業務活動情況的分析。通過成績分析可以掌握部門的經營管理水平、效率和克服困難的能力,等等;在編製計劃時,要充分發揮這些能力,同時,也要估計到計劃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防止問題出現應采取的措施。
一個部門,能否編製出科學的、準確的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調查研究和收集資料的工作質量。規模較大的企業,應設立專門的綜合計劃部門來負責這項調查研究工作,事先擬定調查規劃,明確調查項目、範圍、數量、質量和完成的時間,並對收集的資料做好整理、分析、儲存和保管等工作。
2.確定適宜的目標
在進行環境、能力和成績分析之後,首先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的實際情況,製定本部門經營戰略和方針,決定擴大哪些業務,壓縮哪些業務,建立哪些新的客戶關係;決定產品結構和產品市場戰略。其次,確定整個部門的經營目標和在計劃期要達到的水平。第三,規定各班組和各職能單位在計劃期應完成的具體指標,從而形成完整的指標體係。
3.製定計劃
製定計劃就是著手開始編製計劃階段,一份完整的計劃的編製過程一般需要分三個步驟來進行。
(1)擬定草案
先由部門主管會同下麵各職能單位的負責人一起擬定。一個計劃雛形,這個雛形計劃也要求很全麵、很翔實,它的意義在於啟發大家思路,以便做進一步的討論和補充,最後求得完善。
(2)征求意見
把製定的計劃草案分發給各職能單位,發動職工進行充分討論,鼓勵職工大膽提出補充方案和修改意見。
(3)優化方案
通過對各種方案和意見的反複討論、分析、對比,最後選定最合適的計劃內容,替換草案內容形成最後的計劃。
二、計劃的類別
1.長、中、短期計劃
長期計劃一般指5-10年的計劃;中期計劃多指年計劃;短期計劃則是月計劃、季度計劃或臨時性計劃。從長、中、短期計劃的價值和意義上選擇,部門計劃應以年計劃為主。
2.部門年計劃的製定
(1)決定日常管理的改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