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診斷書:
劉培培是一個典型的逃避型拖延症患者,她害怕失敗,害怕被認定為無能的人,她也知道自己的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可每次當她決心戰勝拖延、改變自己的時候,腦海中就會響起父親的咆哮:“你這個蠢貨!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你還能做什麼?”。原來,培培是個華裔女孩,母親艾琳達早逝,她一直跟著父親生活,而父親劉明則是個相當傳統的中國人。信奉“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教育理念,小時候隻要培培有一點做的不好,劉明就會打罵她,對她大吼,這樣的記憶深深影響著培培,以致於成為了她戰勝拖延最大的障礙。
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都是純粹的,除了趨利避害的本能,並不懂得畏懼,不懂得拖延,不懂得患得患失,不懂得怯懦,但是隨著人們慢慢長大,生活的畫筆在人生的白紙上留下了或濃或淡或明亮或黯淡的諸多痕跡,人們漸漸的學會了恐懼,學會了拖延,學會了怯懦,而交給人們這些的,正是執筆的人。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執掌著人生畫筆的人,一開始是家庭,後來是學校,再後來是社會,最後才輪到我們自己。除了我們自己,其他的執筆人在繪畫的時候總會有意無意的留下一些“敗筆”,留下幾道幾乎劃破白紙的劃痕,甚至我們自己,有的時候也會在“畫紙”上留下一些折痕或傷痕。
這些痕跡是那樣的深,那樣的難以抹去,它刻印在我們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拖延症,正是它所造成的深重影響之一。
曾經的創傷是可怕的心理暗示
研究人員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枚普通的、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硬幣放在受試者的手臂上,然後告訴他,這枚硬幣剛剛被火烤過,很可能燙傷他的皮膚。十分鍾後,當實驗人員將硬幣拿開的時候,受試者的手臂上果然出現了輕微燙傷之後才有的水泡。
這並不是天方夜譚,也不是講故事,而是最真實的事實。心理暗示的威力非常的可怕,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控製著我們行動的是大腦,而占據大腦的則是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就“居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過去所受到的傷害,生活中曾經種種的壓抑與不愉快都是心理暗示最好的“素材”。隻要我們想要克服拖延症,想要戰勝曾經的陰影,它就會一次次的強化我們心中失敗與痛苦的記憶,重新喚醒拖延的惡魔,讓我們放棄改變的想法。
不得不說,這實在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情。
但是,萬物相生相克,從來都沒有絕對,精神創傷通過心理暗示的方法帶給我們的傷害雖然深重,但卻不是不可修複、不可戰勝的。
是的,精神創傷可以修複,拖延的惡魔也可以戰勝,隻要我們找對方法,掌握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