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有許多人都滿足於自己的現狀,覺得自己現在生活的挺好,有穩定的工作,不錯的收入,和美的家庭,可愛的孩子……但是,你可曾想過,若是你被公司炒了呢?若是你所在的公司倒閉了呢?若是你的愛人突然提出離開呢?
不!不!不要誤會,這不是自我詛咒,而隻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假設!是的,假設!
或許你會說,假設是假設,又不是事實,但是,若是假設成為事實呢?你能保證上述假設永遠都不會發生嗎?
沒有誰能保證,正如我們無法預見自己的明天一樣。
不思進取是一種對自我的犯罪,沉溺於現在你就永遠都不會睜眼看未來。
沒有了貓,老鼠也會失去動力,沒有了競爭對手,我們隻會自我消亡。
仔細想想你的狀態吧?你每一天都是怎樣過的?你有沒有懶洋洋的混日子?你有沒有在上班時間無聊的喝茶看報紙?你感覺到身上的壓力了嗎?你的身上有壓力嗎?你做事是不是一直在拖延?你不是把拖延工作當成了一種無所謂的耽擱?
如果你是,那麼,好吧,不要懷疑,你就是那隻溫水中的青蛙,並且已經快要被煮死了。
保持危機感,闊步前行
一口噴泉,之所以能夠噴射出美麗的水花,是因為地下水承受了足夠的壓力,如果壓力不夠,噴泉的美麗還會有嗎?
追求安逸,追求舒適,享受生活,這並沒有什麼錯,但沉溺於安逸,沉溺於舒適,沉溺於享受卻是大錯特錯!
看看這個故事吧:
田真是一個漁民,自幼生活在海邊,他打漁的經驗非常豐富,每次出海都會滿載而歸,賣魚得來的收入也完全能保證讓他過上優渥的生活。田真對自己的生活滿意極了。
這天,陽光燦爛,海上不見一絲風,田真正躺在沙灘上享受日光浴,他的鄰居,小科員莫北很不解的問他:“這麼好的天氣,你為什麼不出海捕魚呢?”田真笑著說:“我一天捕到的魚能滿足我一周的生活需要,我為什麼要天天出海?享受一下陽光豈不是更好?”莫北無語,搖搖頭離開了。
兩年後,當莫北和田真再次相見,兩人的身份卻出現了變化,莫北成為了區民政局的局長,而田真,正是民政局的救助對象之一。看著麵黃肌瘦、衣衫破爛的田真,莫北很詫異:“你怎麼混到這地步了?你不捕魚了?”
田真搖頭:“我以為靠著捕魚的手藝,我能吃一輩子,可是,這兩年,捕魚的人越來越多,捕魚的設備越來越先進,能捕的魚卻越來越少。我隻有一張漁網,一艘木船,競爭不過人家,再也捕不到魚了。”
田真的遭遇令人唏噓,然唏噓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
誠如世界著名管理大師理查德·帕斯卡爾曾經說過的那樣:“21世紀,沒有危機感才是最大的危機”。失去危機感的人,耽於享受的人,就如田真,最後隻能在無盡的拖延中消磨掉自己的意誌,毀滅掉自己的人生。
古有防微杜漸、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之語,今天,前車無數之鑒也告誡著我們要居安思危。如是,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沉淪,去沉溺,去不思進取。若危機臨頭時,我們才陡然驚覺:原來這個世界並不安全,會不會太晚?
當然了,危機感並不等於危機,危機感隻是一種時時警惕、防微杜漸的心理狀態,並不是說現實中真的存在危機與逆境。但是,當危機真正來臨時,卻隻有時刻保持危機感的人才能處變不驚,才會鎮定自若,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