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診斷書:
凱文是一個工程承包商,在地產界也算是一個小名人,他之所以出名,倒不是因為他的事業多麼的成功,而是因為他的“與世無爭”。他從來不和同行搶生意,他也很少參與建築工程的投標,他固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沒想過去擴大它,讓他拿出一份標書簡直是一種折磨。即便是迫於無奈參加了競爭,他的標書也絕對會最後才交。他對別人說:“自己不想爭”,但實際上隻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是在——害怕失敗。
一隻感受到危險的獵狗,會呲著牙,炸起渾身的毛發,凶厲的吼叫;一隻感受到危險的刺蝟,會蜷縮成球狀,將身體隱藏,讓身上的所有尖刺一致向外;一隻感受到危險的母雞,會撲棱著翅膀,發出咯咯的鳴叫。自我保護是每一個生物都具備的一種本能,作為萬靈之長的人類,自然也擁有這種本能。
誠如凱文,他不願意參與競爭,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因為在他看來,競爭是危險的,競爭會導致失敗,失敗會讓他一無所有。所以,他不去參與競爭,所以,他要保護自己!
很多拖延者之所以深陷拖延的泥沼,正是因為他們害怕被評判,害怕自己的努力受到蔑視,害怕自己的價值被否定,害怕自己的行為被說三道四,害怕自己給自己打分,害怕真實的自己不夠盡如人意,害怕……他們想要保護自己,而拖延,正是他們手中最好的“尖刺”。
“我失敗,是因為我拖延”
大千世界,紛繁蕪雜,身在其中,被一個又一個圈子套住,輾轉於一個又一個的圈子當中,我們害怕被遺忘,害怕被拋棄,害怕被當成空氣。我們希望得到認同,希望自身的存在對別人來說是重要的,希望別人看到的自己是優秀的,是光鮮的,所以,我們努力的去做到最好,我們努力的隱藏自己不足的一麵,我們努力的想維護自己光明的形象。隻因為我們害怕聽到別人說——“你不行,你很差,你是一個失敗者!”,我們害怕聽到自己說——“我不行,我很差,我是一個失敗者!”。
一個不會打保齡球的人,被朋友邀請一起打球時,不會說我不會打,而會說我的手受傷了,等以後再打。然後告訴別人:“要是我的手沒受傷,我一定能夠打敗某某某。”
一個考試隻能考40分的人,不會直接承認自己很差,而會請病假缺考或拖著不把題答完,然後告訴別人:“要是我沒請假,要是我把題做完了,我的成績會很高”
自欺欺人是害怕失敗的人最常用的手段,拖延是拖延者最完美的借口。
“我失敗,是因為我拖延。”拖延者們把這句話當作了最後的救命稻草,緊抓不放,因為這句話背後還有潛台詞:“我不拖延,我就不會失敗;我不拖延,我就會成功!”
不要害怕失敗,失敗隻是成功的暫停
莫舞是某大學信息科技學院的一名應屆畢業生,本科學的是編程。
莫舞的成績非常優秀,她對計算機代碼有著十分敏銳的認知,她的編程能力讓許多人驚歎。
四年的大學生活結束後,莫舞如願以償的進入了自己心儀已久的一家軟件公司,公司給她的待遇也相當不錯。莫舞和她身邊所有的人一樣,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她工作很認真,也很敬重自己的領導,她想要出人頭地,可是,入職三個月之後,莫舞卻發現,自己並不是公司的“月亮”,自己隻是地上的一顆塵埃,那麼的不起眼,沒有人對自己另眼相看,沒有“星星”圍繞在自己周圍,自己引以為傲的編程能力也沒有受到關注。一切的一切,都讓曾經的天之驕女莫舞認識到了自己很平凡,她變的沉默,變的內向,變的越來越宅。
小組開討論會的時候,莫舞不再發言,她害怕自己的觀點會被批判,害怕自己的認知被否定,當同事的想法與她自己的想法相衝突時,她會想都不想就放棄自己的想法。漸漸的,她發現自己失去了立場,自己找不到自己的觀點了!她變的越來越頹廢,越來越焦慮,過去靈性十足的編程語言在她手中變的呆板,她越來越糾結於瑣碎的細節,她做事越來越拖延,她的自我保護欲望越來越強烈,她想將真實的自己深深隱藏起來!
直到有一天,總經理找她進行了一次深談,她才陡然意識到,自己陷入了拖延的怪圈。她不再糾結於自己過去的失敗,也不再懷念曾經的輝煌,她踏踏實實的幹著自己的工作,勇敢的闡述自己的想法,她身上的靈性重新迸發,她的才華也得到了施展,一年後,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坐上了主管的位置。而促使莫舞蛻變的,正是總經理的一句話,他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失敗,隻有處於暫停狀態的成功。”
成功也會累,也需要休息,也需要假期,而失敗恰好正是成功假期中的暫停,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害怕失敗呢?失敗並不可怕,沒有暫停,就沒有以後更流暢的播放,沒有失敗,也沒有以後更輝煌的成功,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