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時的工作,已經讓我們的大腦產生了疲勞,八小時外,我們再也不能“火上澆油”,一根琴弦繃得太緊會斷掉,大腦神經繃得太緊,同樣也會斷掉。
所以,下班了,我們不妨給大腦放個假,讓它休息一下,想想除工作外所有我們能想的事情,比如香噴噴的美食,比如激情熱血的卡通,比如狗血的肥皂劇,比如傳得沸沸揚揚的八卦,比如鄰居家的那隻金毛狗,又比如對麵樓上的奇葩男,沒準兒,想著想著,就會觸類旁通,靈感來襲,讓我們想到一個八小時內永遠都想不到的金點子,想到一個八小時內一直在想卻沒有絲毫頭緒的問題的解決辦法呢?
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有時候就是如此,這也算是大腦對我們的放假謝禮吧。
不要將生活職業化
人的慣性其實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因為慣性,我們拖延,因為慣性,我們把職業習慣帶進了生活。我們用一種固定的、僵硬的、職業色彩濃重的思維來經營生活,用職業化的手段來處理人際關係,想想,這該是多麼糟糕的一件事情:
寧檬是一個漂亮的女刑警,她的業務能力很強,經常受到領導的稱讚。由於職業習慣,她懷疑一切,對所有的線索和事情都追根究底,非要弄清楚來龍去脈。這種習慣,也被寧檬帶到了生活裏。她對生活中的所有事情,無論是大事還是小情都打破沙鍋問到底。有人給她介紹對象,她相親的時候就像是在審訊犯人,調查戶口,讓所有的男士都望而怯步。身邊的朋友有人受傷,她非要問清楚傷是怎麼受的,即使對方明顯不願意講。她和人談話聊天,永遠都帶著審視和懷疑,聊不到三句,就能引申到犯罪心理學上去。結果,雖然她的職位越升越高,但她身邊的朋友卻越來越少,沒有人願意親近她,哪怕是她的同事。33歲的她也依舊沒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盡管她長的很漂亮。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像寧檬一樣的人並不少,寧檬就是一個生活職業化的典型。
雖說,我們是一個人,我們的思維不可能割裂,但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兩者縱便不能永遠涇渭分明,但分別還是相當明顯的。用工作的思維去生活,或用生活的態度去工作都是不恰當的,一旦上述情況發生,我們的世界將陷入混亂。
所以,當我們下班的時候,不妨讓自己的大腦同樣“關機”,不妨將我們的思維換一個係統“重啟”,將職業化的色彩摒除在八小時之外,如是,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精彩,我們的工作也會變的不一樣。
如果不信,你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