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格格的確幫助了很多人,可因為這種幫助,她的工作進度被無限拖延,她的計劃被打的混亂,她不能按時完成自己的任務,而因為她的任務不能完成,她的上司會焦頭爛額,負責其他相關任務的同事也會被連累,甚至整個公司都會因為她的拖延誤工而蒙受損失。如此,“幫助”的代價會否太大?這時,誰又來對她“夠意思”?
沒有誰是萬能的,也沒有誰是救世主,所以,該拒絕的時候便拒絕吧,學會說“不”,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一定要學會說“不”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一個人情的社會,受傳統文化及自身價值觀念的影響,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懂得如何去拒絕別人,哪怕,我們內心其實很不情願,哪怕我們還有重要而緊急的工作亟待完成,哪怕我們覺得這個忙我們沒必要去幫,沒時間去幫,沒能力去幫,哪怕我們其實是想拒絕的,可脫口而出的依舊是那個令人無奈的字:“行!”
黃聖是一名測試工程師,供職於江西某陶瓷公司,他個性溫和,是公司出了名的老好人,人緣很好,大家有事都喜歡請他幫忙。上周五,公司新進了一批陶土,小樣測試之後,準備進行大規模測試,經理將監督指導測試的任務交給了黃聖,黃聖很高興,也很盡心。可是,測試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三車間的主管趙東卻急慌慌的跑過來找黃聖。原來,三車間一台從德國進口的機器罷工了,趙東請黃聖過去給看看。黃聖不好意思拒絕就答應了,拋下正在測試的生產線,和趙東去了三車間。不久,經理來巡查,在測試車間沒看到黃聖,黑著臉就走了。周一的時候,黃聖就收到了公司的解聘通知。
幫忙可以,但需量力!幫忙可以,但需審時度勢!幫忙可以,但不能把自己也搭進去!
大型的生產線測試明明正在進行,黃聖卻不負責任的跑了,即便他是去幫忙,依舊無法令人原諒。
幫忙是好事,但無原則的有求必應卻不一定是好事。
有的時候,有原則的拒絕實際上要比無原則的幫忙要靠譜的多。就像黃聖,他是一個測試工程師,他會修理機器嗎?不會!所以,即便他去了三車間,也不可能幫上什麼忙,甚至還有可能幫倒忙,為此,還耽誤對公司而言十分重要的大型測試,這樣的選擇委實是不明智的!
所以,有些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說“不”!
因為,隻有學會說“不”,我們才能徹底的遠離拖延,因為,不懂拒絕,正是我們患上拖延症的罪魁之一!
“不”要怎麼說?很簡單!我們可以開門見山,告訴朋友我的確抽不出時間;我們也可以巧妙婉轉,讓朋友“呼叫”等待;我們也可以實事求是,告訴朋友我真的辦不到。拒絕的方式有很多,拒絕的方式因人而異,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要學會說不,即使那很難!因為,我們真的真的拖延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