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診斷書:
藍格格出生在河北農村,是一個豪爽的北方女孩。母親在她三歲的時候就生病去世了,是爸爸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家庭生活的艱辛讓藍格格早早的就懂事了,她很乖巧,對家人也有求必應。上大學的時候,每次弟弟和她要錢,她都沒有說過“不”,即使為了省錢她每頓飯隻吃一個幹饅頭。上班了,同事請她幫忙,上司安排不屬於她的工作給她,她也從沒說過“不”,漸漸的,大家都知道她很好說話,都來請她幫忙,她的工作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為了給同事幫忙,還常常完不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這讓藍格格苦惱不已。
落日餘暉中,一隻大雁扇動羽翼孤獨的飛翔,落寞的背影拉的好長好長;黃昏晚霞間,一隻蜜蜂收攏翅膀寂寞的駐足,眼眸中會充滿無限的哀傷;孤島黃昏下,一個人抱著臂膀徘徊在林間,迷惘的尋找著家的方向。
離群的大雁害怕孤獨,離群的蜜蜂恐懼寂寞,離群的人類同樣不想迷途,時時刻刻都在尋找著回家的路!
人類,自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注定是一種社會型的動物,沒有哪一個人能離開社會而單獨存在。既然生活在社會中,我們就很難不進入圈子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朋友圈、親戚圈、工作圈、生活圈……我們活在形形色色各種不同的圈子中,小心翼翼的遵守著圈子的規則,維護著身在圈中的資格,因為我們不想被孤立,不想被排斥,不想被趕出圈子。所以,當圈子中的人向我們尋求幫助的時候,我們很難去拒絕,正如當我們求助的時候,別人也沒有拒絕一樣。
幫助朋友,幫助親人,幫助同事,這本無可厚非,甚至我們的樂於助人還應該受到表揚,然而,當這種幫助建立在拖延的前提下時,卻又令當別論了。
誰來對她夠意思?
“我不好意思說不行”“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怎麼能拒絕?”“我抹不開麵子”“在家裏我媽是老大,她的話我必須聽”“這麼點兒小忙我都不幫,以後誰還會和我親近”“大家都是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我真不知道該怎麼拒絕”諸如此類的話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曾經不止一次的聽到或說過,我們“夠朋友”“夠哥(姐)們”“夠孝順”“夠意思”,可是當我們享受著讚譽的時候,我們的老板卻在哭泣!被我們“連累”的人卻在唉聲歎氣!
誠如上文中提到的藍格格,她很豪爽,很願意幫助別人,但她願意放棄自己的本職工作,無時無刻都為別人服務嗎?顯然,她是不願意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聖人,完不成工作,她同樣會被批評,被責怪,被扣工資,被降職,她也需要生活,需要自己的自由!
但是,她為什麼會答應?很簡單,她不懂得說“不”,她不知道應該怎樣向別人說“不”,她不好意思說“不”,她抹不開麵子說“不”!
事實上,像藍格格一樣的人,生活中比比皆是,麵對親人、朋友、同事的請求,我們很難開口拒絕,我們要“麵子”。可是,我們必須明白一點,麵子並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為了麵子,而“砸”掉自己的飯碗,這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