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加班加點,可是,工作壓力並沒有減少,反倒越來越大。他十分痛苦,於是向朋友訴苦:“我實在承受不了了。每天一上班,腦袋裏就塞滿了各種信息與想法,無法理清。回到家還是一團亂麻,又睡不著。再這樣下去,我非發瘋不可。”
其實,小李之所以覺得力不從心,並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足,而是他掉進了效率的陷阱中。
根據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觀點,正確地做事讓我們更快地朝目標邁進;做正確的事是確保我們朝著目標邁進。
成功人士就是能正確做事,更懂得做正確之事的人,他們明白選擇的重要性,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張弛有度。
麥肯錫資深谘詢顧問奧姆威爾·格林紹曾指出:“我們不一定知道正確的道路是什麼,但一定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這對所有人都具有重要的告誡意義,它告訴我們一個十分重要的做事方法,即使我們一時找不到“正確的道路”(正確的事)在哪裏,那就從手頭上的事做起,做“正確的事”。
將“做正確的事”與“正確地做事”結合起來,我們能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資源達到目標。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還能讓自己在與別人的競爭中占盡先機,處於領先地位。
3.成為高效能人士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成為高效能人士,就要了解以下6個關鍵因素:
1)明確公司目標
明確公司的發展目標,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這樣可避免重複作業,減少犯錯誤的機會。在工作中,還要理清這些問題,方便高效實現目標:我應該對現在的工作方法作出哪些改變?我要從哪個地方開始?我應該注意哪些事情,避免影響目標的達到?有哪些可用的工具與資源?
2)找出“正確的事”
根據公司發展目標找出“正確的事”。工作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有時候,問題本身已經相當清楚,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很清楚,但是,在此之前,請你確保自己正在解決的是正確的問題——很有可能,它並不是先前交給你的那個問題。搞清楚交給你的問題是不是真正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更深入地挖掘和收集事實,多問,多看,多聽,多想,很快,你就能找到“正確的事”並全力以赴地解決。
3)學會說“不”
要學會拒絕,不讓額外的要求擾亂自己的工作進度。對於許多人來說,拒絕別人的要求似乎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但學會拒絕是非常重要的職場溝通能力。在決定該不該答應對方的要求時,應該先問問自己:想要做什麼?或是不想做什麼?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如果答應了對方的請求是否會影響既有的工作進度?接受了別人的請求,是否真的可以取得雙贏的效果?
4)溝通增效
溝通在提高工作效率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你可能會遇到“手邊的工作都做不完,老板又丟給我一堆工作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你應該主動溝通,清楚地向老板說明你的工作安排,主動提醒老板排定事情的優先級,並認真聆聽老板的意見。良好的溝通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負擔。
5)過濾“次要信息”
學會有效過濾次要信息,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信息上。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理這些信息。
6)使用“優先表”
著名的邏輯學家布萊克斯說過:“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會被各種瑣事、雜事所糾纏。
有的人由於沒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而被一些事弄得筋疲力盡、心煩意亂,總是不能靜下心去做最該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應該做的事,結果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工作效率不高,效能不顯著。為此,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自己處理事情的優先表,在上麵列出自己一周之內急需解決的問題,並且根據優先表排出相應的工作進程,使自己的工作能夠穩步高效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