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進軍(1 / 2)

袁世凱這麵想著如何應付阪西利八郎,而在晃州城外,此時經過了數日休整的王文華部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向著蜈蚣關進軍,這次,王文華並沒有親自率軍前進,這是因為他的身體出現了問題,王文華不知道為什麼就染上了風寒,而且頗為嚴重,用西醫的話講,此時王文華發燒已經出現了肺炎的先兆。

這是非常嚴重的疾病了,要是一個不小心,在戰場上,或許王文華就要命喪於此,但是王文華作為護國黔軍的統帥,又是本部的大帥、先鋒,同時他也深明戰爭的禮法,要是他因為自己的身體而推遲進軍計劃的話,那麼萬一出現了什麼意外的話,這個責任不是他能過承擔的,而且說起來,現在馬繼增原本用於偷襲雲南的部隊,也已經調轉馬頭,向著王文華駐紮的晃州而來。如果王文華推遲進兵的話,那麼不要說其他,就是馬繼增兵馬一到,而後嶽彪與其形成夾擊之勢,那就不是他能夠抵擋的。

所以王文華這才拖著病體,也要親自率軍前行,可是沒有辦法,他的病情日益嚴重,如果不能夠好好休息的話,他真的有可能命喪於此,其實他死不死他清楚這對於戰爭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他出現了意外的話,那麼護國黔軍將會暫時的逝去統帥,而且因為他這一路軍是由滇軍、黔軍合成的部隊,所以如果一旦他這個最開始的統帥去了。

讓他們自主的推選的話,那恐怕到時候就會是一番爭鬥的局麵了,甚至有可能導致這一路軍不戰自潰。所以這樣的責任,也是他王文華無法承擔的,兩相為難下,王文華不由得陷入了困境。不過好在,就在全軍等候他命令的時候,王文華帳下的一員軍官,出現在了他的麵前。

此人名叫袁祖銘,說起來,這袁祖銘也是劉顯世昔年時的老將了,而且他也是劉顯世所依仗的兩員大將之一,這兩員大將一位是此時護國黔軍的統帥王文華,另一位就是這個袁祖銘了。

說起來,王文華的韜略其實還是比之袁祖銘而不及的,之所以此時王文華掛帥,而不是他袁祖銘,這都是因為王文華的身份與其不同,王文華雖然在黔軍會議時與劉顯世激烈的對抗,要求甚至是逼迫其發兵援助護國軍,但是實際上這都是政、見上的矛盾、分歧罷了,王文華這個人,其實論起來,還是劉顯世的外甥。

所以相比之下,王文華更受劉顯世的重用,而且因為王文華這個人不但韜略深邃,而且善弄文墨,也確實比之袁祖銘更適合當做一路軍馬的統帥,可是這不表示王文華在軍事才能上就比袁祖銘更為精深。

說起來,袁祖銘也是一個傳奇人物,袁祖銘少年時頑劣好鬥,喜愛狩獵,不喜歡學習。他的父親袁廷泰常因為他頑劣不喜讀書而以棍棒教育之,在他年少時就讓其完婚,期望通過娶親成家能使其有所收斂。一次,袁祖銘又因頑劣惹事被父親捆綁起來吊在房梁上猛抽,被打得皮開肉綻,其妻張氏看見後痛哭不止,跪在一旁為丈夫求情。看見兒媳求情,袁廷泰怒氣方消,但還是痛斥袁祖銘,稱若再不悔改定將其逐出家門。受到這次痛打,袁祖銘的頑劣性格有所收斂。

隨後,袁廷泰將他送到興義府熊兆周先生所辦的私塾就讀。某天,因天氣炎熱,袁祖銘帶頭逃學並領著一幫同學到安龍招提戲水。回到私塾後,因他帶頭曠課被熊兆周先生一陣鞭笞,耳部被打得流血,袁祖銘一氣之下跟父親說,不願再回熊兆周先生的私塾讀書。

其父聽後大罵袁祖銘,還說:“打得好,老師打你是望你成才,還不快去給老師賠罪!”第二天,其父備上禮物,帶著袁祖銘來到熊兆周先生處,感謝先生的嚴加管教,並叫兒子跪下謝罪。熊兆周先生被袁廷泰父子的行為所感動,從此對袁祖銘更加嚴格要求,並循循善誘,使得袁祖銘有所覺悟,學業大進。

讀完私塾,袁廷泰請故友趙和春帶袁祖銘到貴陽投考學校。臨行時,袁廷泰對袁祖銘說:“你此去貴陽讀書應勤奮自強,學有所成,並以此光宗耀祖。如若一事無成就不要回來見我。”袁祖銘到貴陽後考入貴州陸軍小學,在學校期間,他牢記父親的教誨倍加刻苦學習。

宣統元年學業期滿,赴武昌報考陸軍中學,因視力不佳未被錄取。此時,貴州護軍使劉顯世督辦貴州軍務,練兵於興義,經興義小學堂堂長王文華舉薦,袁祖銘幫助劉顯世訓練鄉團,後率兵至貴陽被委為哨官。從此,袁祖銘側身行伍,一直為劉顯世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