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西歐一體化(1 / 3)

1950年5月9日

法國外交部長羅貝爾·舒曼對新聞界發布了一條爆炸性消息:法國和聯邦德國將實現煤鋼聯營的目標

並在此基礎上將聯合擴展到其它領域

聯合的目的在於消弭戰爭、維持和平

這就是著名的《舒曼計劃》的要旨

該計劃不但受到德國還受到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4國的歡迎

1951年4月18日

6國在巴黎簽署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

簡稱《巴黎條約》

根據條約

成員國將逐步把煤炭與鋼鐵生產和運營的統籌權力轉交給煤鋼共同體來行使

並在各國間建立起煤鋼共同市場

該條約的簽定意味著

成員國已走出傳統的國家間合作模式

在超國家聯合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1952年9月25日

煤鋼共同體宣告正式成立

該共同體的組織機製基本上是按照《舒曼計劃》的策劃人讓·莫內等人的藍圖設置的

莫內和不少創始人均屬於聯邦主義者

他們相信

隻要建立起一套具有超國家性質的機構

並代代相傳

聯合就可以從一個領域擴展到其它領域

並走向深化

最終建成歐洲聯邦

而且他們主張由技術和官員中的精英人物來掌握權力

以便更有效推動聯合

根據他們的設計

煤鋼共同體建立了一個大權在握的機構

高級機構

這個機構以技術和官員中的精英為主導

該機構擁有煤鋼共同體的決策和執行等項主要權力

作為國家利益代表機構的部長理事會的權力是對重要的立法決策進行把關並負責溝通各國與共同體之間的聯絡

不過該機構後來通過幹預高級機構的權力而擴大了自身的作用

該共同體還設有歐洲法院這一司法機關

負責裁決煤鋼聯營中出現的法律糾紛

煤鋼共同體的代表機構是共同大會

它便是歐洲議會的前身

該機構的設立並非是出自聯邦主義者的設想

而是出自部分成員國議員的建議

他門認為有必要設置一個代表機構

以便使國家議會對高級機構實施必要的民主監督

根據《巴黎條約》

共同大會共設席位78個

席位分配如下:法國、德國、意大利各18席

比利時和荷蘭各10席

盧森堡4席

條約對代表產生的方式作了這樣的規定:“大會由締約各方依照各自規定的程序

由其議會每年在其內部指派的或通過直接普選的代表組成

”實際上

大會的代表並未以選舉方式產生

而是同1949年成立的歐洲委員會的谘詢大會一樣由國家議會選派

而且由於共同大會缺少召開全體會議的設施

不得不租賃谘詢大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會議大廳

共同大會與谘詢大會有不少相似之處

有的國家議會的議員甚至同時兼任這兩個代表機構的代表

初創時

共同大會在煤鋼共同體中的權力十分有限

僅為一個監督機構

《巴黎條約》第20條為它規定的權限是“行使本條約賦予它的監督權”

大會最重要的監督權是可以2/3的多數票通過不信任案彈劾高級機構

不過

在相當長的時間裏

大會未動用過此項權力

大會的另一項監督權是向高級機構和部長理事會提出口頭和書麵質詢;對此

高級機構有義務作出答複

而部長理事會則無此義務

顯而易見

共同大會在煤鋼共同體內僅為一個輔助性機構

從1952年到1957年

是歐洲議會發展的第一階段

在這時期

共同大會作為代表機構在煤鋼共同體中的權力和作用極小

可以說僅為一個民主的點綴

它被排斥在決策中心之外

盡管如此

它的建立為一個歐洲級的議會奠定了基礎

歐洲議會的第二個階段以1958年創建兩個新的共同體為開端

讓·莫內等聯邦主義者於1955年提出了建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建議

與此同時

德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也提出了全麵實現經濟一體化的設想

據此

煤鋼共同體六國於1955年6月1日至3日在意大利的墨西拿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

在會上各成員國同意建立經濟和原子能兩個新共同體

會議還決定形成以共同大會第一任議長斯巴克為首的特別委員會

起草有關新共同體的條約

斯巴克委員會起草的《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建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的草案

在經過反複磋商和修改之後

終於為各成員國接受

六國於1957年3月25日簽署了這兩個條約

由於簽署地點在羅馬

兩個條約被統稱為《羅馬條約》

1958年3月30日的共同大會決定改名為歐洲大會

在《羅馬條約》生效後

大會的陣容得到了擴大

席位從78增至142席

幾乎增加了一倍

其中:法國、聯邦德國和意大利均為36席

比利時和荷蘭為14席

盧森堡為6席

更多的成員國黨派在大會內擁有了席位

1962年3月30日

歐洲大會決定正式改名為“歐洲議會”

從1958年到1969年的海牙首腦會議

是歐洲議會發展的第二階段

歐洲聯合的長期目標是完全一體化

但是一體化到底要走多遠

要用多長時間

卻難以確定

爭論比較集中的是聯邦主義和邦聯主義

聯邦主義者認為

為了求得和平與發展

最後應放棄民族國家的形式

建立超國家的權力機構

凡參加這種組織的國家

至少必須讓出相當部分的主權

《舒曼計劃》的策劃人讓·莫內便是聯邦主義者的一個代表

邦聯主義者卻認為

各國各有自己的具體情況和具體利益

這些決不會因為讓出主權就不複存在

因而反對建立歐洲聯邦

主張在主權國家之間進行邦聯式的聯合

早期創設歐洲共同體的領導人

包括法國的舒曼在內

對聯邦主義期望過高

因此事實上很難做到並招致邦聯主義者的激烈反對

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戴高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