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在這個問題上有過前後不一的表現
從1944年起
他幾次說過要建立一個歐洲聯邦
但隨著戰後美國對西歐控製的加強和聯邦德國經濟實力的增長
他的態度逐漸明朗
開始反對超國家模式的一體化歐洲聯邦
而強調堅持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的歐洲邦聯
他並不是拒絕一體化
但要求能帶來某些好處
而又無損於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
他甚至認為
“組成邦聯的各國應把一部分主權
特別是在經濟、防務和文化領域內的一部分主權
交給共同的邦聯權力機構
”正因為這種現實的態度
戴高樂的第五共和國政府繼續推動實現1957年共同體羅馬條約所規定的、六國建立經濟共同體的一體化目標
這是各國都能夠接受的、比較現實的看法
1969年12月的海牙首腦會議帶來了這一轉機
1969年6月
喬治·蓬皮杜取代戴高樂成為法國總統
4個月後
維利·勃蘭特繼庫特·基辛格之後擔任了德國總理
雖然兩位新上任的領導人在聯合的長遠目標方麵意見並不一致
勃蘭特是聯邦歐洲的支持者
而蓬皮杜則不然
但兩人均對歐洲聯合抱有比前任更加積極的態度
於是
法德聯合軸心再度形成
聯合動力增加
在法德的倡導下
出席海牙會議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一致同意在以下幾個方麵推進聯合的發展:第一
以建設歐洲聯盟為目標;第二
加強政府間的政治合作;第三
強化歐共體機構;第四
接收新成員國;第五
建立經濟與貨幣聯盟
歐洲議會充分利用了這一契機進行擴權
第二個是1972年3月出台的《關於擴大歐洲議會權力的報告》
此報告建議全麵擴大議會的權力
其中包括議會與部長理事會的“共同決策”的權力
以將歐共體的消極決策變為積極決策
1957年簽訂的羅馬條約的近期目標是建立關稅同盟和實現農業一體化;長遠的目標則要把經濟一體化擴大到所有經濟部門
以求“建立歐洲各國間緊密聯盟的基礎
”這包括:取消一切妨礙各國間勞動力和資本自由流通的關卡;取消一切限製或破壞貿易的措施;確定由共同體的機構管理的內外投資政策;協調社會福利政策並使之合理化
按羅馬條約的要求
預計近期目標的實現
把各成員國變成一個共同市場
就要12 15年時間
而遠期目標的實現時間
當時尚難預計
經濟共同體要真正成為事實
第一步就是關稅同盟
因為要使六國成為統一的市場
就要取消各成員國之間的關稅
按羅馬條約規定
這一過程用12年時間
分三個階段
到1970年1月完成
在三個階段中
分別降低關稅的百分比
最後實現取消關稅
但在實施過程中
各成員國為了加速增強在共同市場內對美國商品傾銷的競爭力
決定加快步伐
結果提前一年半
即在1968年7月就完成了
關稅同盟的實現
使共同體成員國的商品可以自由流通
關稅同盟是共同市場的基礎
也是共同體經濟一體化的支柱
關稅同盟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從1958年到1972年
六國之間的貿易額增加了9倍之多;而共同體外的貿易隻增加3倍
除關稅同盟完全實現之外
1968年8月
還製訂並實行了共同的農業政策
這是經濟共同體的另一支柱
這一政策對內主要是
通過對共同體內部生產的農產品實行價格保證(即按保證價格收購
即使過剩時也如此)和提供補貼
而對外
則對外來進口農產品提高關稅
以保護六國內部的農業生產(因為六國的農產品價格一般都比較高)
這是經過長達10餘年的討價還價達成的
實際上也是法國和聯邦德國長期爭執妥協的結果
製定共同的農業政策之所以比建立關稅同盟困難得多
主要因為在各成員國中
農業在國民經濟所占的比重不同
農業發展的水平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
聯邦德國工業比較發達
它比較注重關稅同盟
以利於其商品在共同市場內暢通
而法國則農業所占比重大
共同的農業政策對法國是非常有利的
由於關稅同盟使聯邦德國得益大大超過法國
而農業政策的製定卻相當緩慢;加上共同市場外的美國和加拿大的農產品競爭
促使法國加緊推動共同體的農業一體化
甚至采取最後通牒式的方式
迫使其他成員國達成1968年共同農業政策的有關協議
這樣
法國就部分地補償了工業不如聯邦德國而造成的差距
一個工業領先
另一個農業領先
構成了以“巴黎
波恩”為軸心的歐洲共同體基本平衡發展
為農業生產者提供包括鼓勵出口的各種補貼
並用“保證價格”收購過剩的農產品的政策
刺激了起初發展較緩慢的西歐農業
從1961
1971年
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增長8.8%
70年代
主要農產品已自給有餘
共同體的農業政策是帶有高度保護主義色彩的政策
是同美國貿易的一大矛盾
同時農業補貼支出逐年增加
以至後來竟占共同體預算的2/3
這一政策也造成了農產品日益生產過剩
成為共同體內部一個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
1973年
經過了10年的分歧和談判
英國終於成為共同市場的成員國
同它一同加入的還有丹麥和愛爾蘭
共同市場由6國變成9國
實現了第一次擴大
從共同體的發展曆程來看
如果說40年代後半期是一體化作輿論準備的探索階段和50年代中後期是共同體形成階段的話
那麼從1958年羅馬條約生效到1973年實現第一次擴大
是共同體比較順利的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