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論道(3 / 3)

他長歎一聲,目光閃動,隱隱已有淚光之痕,想必當年,也是一番蒼桑曲折吧。

得人之恩,沒齒難忘。雖是得道高僧,亦不免性情中人啊。

良久良久,老僧才漸漸平靜下來,道:“宋先生臨終之前循循重托,一定要將這本書傳承下去。老衲感其恩義,更覺此任重大。雖妥善保管,終免不了歲月侵蝕,故往西竺尋一高僧,一起運用大神通力,以地、水、風、火、空中的‘空’法將其封印,自是水火不侵風雨不壞,若非運用我梵門真言,就無法召出開啟。”

他歎道:“老衲經那一事,心念皆灰,從此削發為僧徹底畈依我佛,再也沒有開啟過。直到近些年來略有所悟,漸成大道,才閑暇無事拿出翻翻。誰料以此施治周邊村民,每用無不神效。這才明白,宋家為何如此拚盡性命也要保護它周全。我佛能度人心,卻難醫治人病,若論世俗功德,此書遠勝舍利寶塔,實是千金不易舉世難尋啊。”

葉風一瞬不瞬地盯著他,鋒芒閃閃,道:“難怪我得蒙村民指引一來這裏,你就要我發下兩年之誓,與你共學歧黃之術,原來早有意將它托付與我?”

老僧微微一笑,道:“我一見你,就看出你深華內斂,內功深厚,又博學廣識,心懷淳正,正是故人所講的不二傳人……”

長歎一聲,老僧道:“奈何你心魔未滅,塵緣未了,雖是我以大梵般若心法,助你封印情緣,亦難奏全功。唉,這一年多來,你當老衲沒見你無人處時之苦楚嗎?既是如此,終難逆天而行,還是放你早點下山吧。”

葉風垂頭默然,良久才低聲道:“對不起了大師。葉某有負重望,好不愧疚,其實……你另擇他人而授之,應該會比我更合適。”

老僧搖頭苦笑,道:“茫茫人海,良才難覓,老衲一意修禪,行醫不過是偶爾為之。難道你要老僧為了這本書,而放棄修行,重入紅塵奔波俗事牽繞?”

葉風麵微一赧,垂頭道:“大師所言甚是。再造之恩,葉風感銘五內,本當鞍前馬後決無二話的,怎奈實在是有不得已苦衷……”

老僧搖頭道:“你錯了,我並沒有說你一定要學它,如果確實不願承之衣缽懸壺濟世,也可以替我找個合適的人,傳授與他。”

這個要求,倒不算是太難。

微微鬆了口氣,葉風鄭重地接過來,撫摸著那厚重的書本,感受著手掌底下溫潤的梵言氣息。這厚重的書本啊,記載了宋家多少人的嘔心泣血?又隱含了多少人的血淚辛酸?

冥冥之中,仿佛有無數殷切的目光,在默默地注視著他——那又是怎麼樣的仁德勇猛,為了普天下蒼生之命,竟然付出了斷絕子嗣的代價!

此刻也明白了,老僧為什麼會親曆群山,為自己尋覓各種草藥。他是何等人也?雖然陋居僻鄉,藉藉無名,當年也必是名動天下的風雲人物,為了一個陌不熟識的人,迂尊降貴,還傳授佛門至高秘法大梵般若功。此等深情厚意,不也是為了天下蒼生嗎?

心情澎湃,情難自己,葉風撲通一聲,以手支腳,單腳跪地,一字一句鏗鏘擲地:“大師放心,葉風在此發誓,必將與此書共存亡,若不能親行,必擇良才授之,不負重托!”

男人膝下有黃金,在他、在宋家列代麵前,磕一百個響頭也不為過!

老僧欣慰地笑了,攙扶起他:“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我還在這書,封進大梵般若全套心法,你以前所習的,不過是為了靜心治病的初淺功夫,若能翻一翻興許大有裨益。佛助有緣人,無論如何,你終歸是與佛有緣的。”

他說著,手指虛空一劃,黑暗之中,突然亮起了一點星火,有如星星眨開了眼睛,一閃一閃的,手指迸出了五顏六色,隨著手指的虛劃,幾個梵門真言憑空出現在葉風麵前,金光奪目,瑞氣千條,又如精靈飛舞,盤旋吟唱,漸漸形成了一個閃著七彩玲瓏之光的圓形拱門,耀眼得令人難以正視……

耳邊,傳來老僧的聲音:“這就是召喚異空的法言,我會將它一起封入你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