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在意別人的感受,但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
別人的評價都是注解,你自己才是原文。你既不可能、也沒必要對每個人都笑臉相迎。就算你知道有人不喜歡自己,但這並不會影響你做自己。因為成為自己並不需要打敗誰、吵贏誰,也無須全人類來投票同意。
你不能因為這個世界有人跟你“道不同”,就不好好走自己的路;你不能因為有人暫時擋了一下你的路,就認為自己無路可走了。因為沒有人能夠用負麵的評價傷害到你。真正讓你猶豫的從來不是別人的質疑,而是你自身的不堅定;真正讓你痛苦的從來不是別人的嘴巴,而是你自己的介意。
如果你早日認清別人在自己的世界裏沒那麼重要,你會輕鬆很多;如果你早點認清自己在別人心中沒那麼重要,你會快樂很多。
換言之,對喜歡的人和事不遺餘力,是我們需要不斷學習的快樂秘籍;對討厭的人和事露出微笑,也是我們必須要熟練掌握的生存技巧。
成熟的標誌就是,不需要靠別人的巴結來獲得優越感,不需要靠別人的認同來獲得價值感,不需要靠別人的表揚來獲得存在感,而是允許自己被否定、被批評,但心裏明白這並不能說明什麼,這隻是別人的個人判斷,自己無須認同。
愛因斯坦經常穿一件破大衣出門,朋友看不過去了,就對他說:“你穿得太不體麵了,會讓人笑話的。”
他無所謂地說:“那又怎樣?反正別人都不認識我。”
後來,他的“相對論”震驚世界,但他還是穿著破大衣出門。朋友又勸他:“你現在是個大人物了,穿得那麼不體麵,會讓人笑話的。”
他依然無所謂地說:“那又怎樣?反正別人都認識我了。”
麵對外界的評價,你反問一句“那又怎樣?”,馬上就能變得理直氣壯。
你覺得我善良、優秀、好看,那又怎樣?我又不依賴你的認可而活。
你覺得我狹隘、無能、討厭,那又怎樣?我愛的人依然很愛我。
你說我無禮、強勢、自私,那又怎樣?我根本就沒想過要獲得你的好感。
你覺得我的判斷不對、選擇不好,那又怎樣?我活得無比充實,而且幸福。
你要快樂,不必正常;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三觀不合,別瞎湊合。
那麼你呢?
被當眾叫起來發言時,總是戰戰兢兢的:“我會不會表現得很差?會不會被大家看不起?”
和朋友聊天時,不小心講錯了一句話,心裏一直打鼓:“完了完了,她會不會生我的氣啊?”
被領導安排了一個重要的任務,一直在心裏反複糾結:“萬一搞砸了怎麼辦?”
手頭上還有事情要做,拒絕了幫某個人的忙,就一直擔心:“他會不會覺得我很自私?”
看見某個人今天的心情不太晴朗,你就往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會是因為我三天前說錯的那句話吧?完了完了。”
晚上睡覺之前,想起白天有個同事幫自己打印了文件,而你卻忘了說謝謝,然後輾轉反側:“她會不會覺得我是個沒禮貌的人?”
你覺得某件衣服很漂亮,但有人說另一件更適合你,你就會違心地買下那一件。
你精心打扮了一番,想發個美美的自拍照,但身邊的人說你的自拍照不好看,剛想點“發送”的手就默默縮了回去。
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想發個朋友圈記錄一下,但又擔心別人覺得自己是小題大做,於是把敲了好久的文字、修了好久的配圖都刪了。
你像個內心戲十足的蹩腳演員,無時無刻不在心裏猜疑:
“我說話的時候,領導轉過頭去看別處了,是不是對我不感興趣?我是不是說錯了哪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