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的聲音隻是參考,你不開心就不參考。與其戰戰兢兢地活在別人的評價裏,不如無視、拉黑或者㨃回去。就算因此而被某個人討厭、被某個小圈子排擠、被貼上“不好惹”的標簽,也沒什麼,世界不僅不會因此而變得糟糕,反而會更加清爽和明媚。
如果有人對你說:“你知道別人是怎麼在背後說你的嗎?”
不妨酷酷地回一句:“我不需要知道,他們不重要。”
如果有人對你說:“我不喜歡你。”不妨“謙卑”地回應:“如果我的性格或者處事原則讓你不爽了,那麼我在這裏由衷地對你說一句,你能把我怎麼樣呢?”
寫稿到半夜,看見陸姑娘發了一個朋友圈:“文憑輸了,家境輸了,顏值輸了,隻剩下卑微的三觀、一文不值的自尊心和一本正經的道德底線。”再刷新,那條朋友圈不見了。
我問她怎麼了,她給我講了一個很讓人無語的事。由於同事的拖延,導致陸姑娘本該今天處理並上交的材料不得不延遲到後天,所以陸姑娘必須去跟領導解釋一下。
她糾結了好半天,因為跟領導說真話,肯定會讓那個同事挨批評,可如果不解釋,那麼這份責任就得自己承擔。思來想去,她還是怯生生地找領導了,沒多久,那個同事徑直走到她麵前,把一摞文件當眾砸在她的桌子上。
她想解釋,但全程語塞,憋紅了臉站在工位上,就像一位初次登台的脫口秀演員,好半天也講不出一句俏皮話。
她說:“我提醒了她好多次,可她根本不當一回事,有空跟人閑聊八卦,卻沒空做點兒正事。這明明都是她自己的問題,她怎麼一點兒不知道反思,反倒全都怪罪到我身上呢?”
我回複道:“因為壞人的心理素質永遠比好人強大。比拚道德底線,好人經常會輸給壞人,就像是比拚味道的濃鬱程度,香水永遠幹不過韭菜盒子。”
成年人的世界有很多的無奈:自私的人很少自卑,無知的人很少敬畏,招人煩的人很少不開心,反倒是守規則的人更容易被冒犯,懂事的人更容易被虧待,滿心是歉意的人更容易遍體鱗傷。
麵對別人的非議與批評,你永遠都有兩種選擇,一種叫“自甘墮落”,一種叫“心態超好”。
我所謂的“自甘墮落”,不是指多看幾個視頻,多喝幾杯碳酸飲料,而是整天都在想方設法地吸引別人、討好別人,糾結於該如何解釋自己,如何讓人喜歡、滿意和關注。
而我所謂的“心態超好”,就是別人笑你太瘋癲,你就笑別人:“哎喲,這都被你看出來了。”
事實上,那些你不解釋清楚就無法理解你的人,多數也是你解釋了半天也不會理解你的人。因為理解你的人不需要你的解釋,討厭你的人也不會因為你的三言兩語就轉變對你的看法,甚至在某些人看來,你賣力解釋自己的樣子就像一個犯人在開脫罪名。
那麼,怎樣才能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呢?
首先,你要學會給不同的人打分。
給某某打10分,意味著你特別在乎他,他的評價就像聖旨,他說什麼,你都願意跪著接旨。
給某某打1分,意味著他在你的世界裏無足輕重,他的評價就像廁紙,他說什麼,你都可以直接扔了。
當你給所謂的“別人”打完分,你就會發現,雖然身邊人潮洶湧,但真正重要的人寥寥無幾。
其次是“別太自戀”。
很多時候,你覺得別人對你有看法,是因為你一直在盯著別人,因為你對別人也有看法。
穿上了新衣服,你就覺得全世界的人們都在看你。抱歉,沒有人在看你!
心儀的某某與你對視時微微一笑,你就覺得他對你有意思了。抱歉,人家隻是禮貌而已。
領導在會上誇了你幾句,你就覺得大家都對你另眼相看了。抱歉,散會了,大家就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