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河時期的顛峰,約3萬5千前年,世界上大部分的水都被鎖在絕大部分的大陸冰層,這長達一千5百公裏之寬的陸橋連接亞洲與北美洲。到一萬兩千年前,人類於西半球各地居住。第一批美洲人自亞洲跨越陸橋,並且數千年來仍留在阿拉斯加。他們接著往後來成為美國的南方陸地移動。他們在西北部、西南部的山與沙漠以及中西部的密西西比河沿著太平洋定居。
在遙遠的上古時代,美洲是一個沒有人類居住的大陸,迄今為止,在整個美洲大陸,一直沒有發掘出任何猿人或類人猿的生活遺跡和化石。但是在至少兩萬年以前,印地安人就生活、勞動和繁衍在美洲大陸上,並且創造出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
美洲的本土民族幾乎所有的都是從西伯利亞東北部橫渡白令海峽的移民,到此後就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但還是有少數民族是在白令海移民到達之後從南太平洋諸島抵達南美西岸的。
從他們培育的植物來看,足以證明他們橫渡大海遠赴美洲的事實。因為在太平洋西岸發現了相同的、高度馴化的、離開人的培植就無法生存的植物,而這種分布的原因隻能是人類的遷徙造成的。
最新研究表明:歐洲人在美洲發現的印第安人,至少有99%是渡白令海而來的種族的後裔。在近代之前,人們認為印第安人首次渡海來到美洲大陸是在約10000年以前。考古新發現和碳14年代測定法的使用,徹底修正了這一估計。現在普遍同意,人類肯定在20000年以前,很可能在20000年或更早些時候就已生活在美洲大陸。印第安人最後一次大遷移大約發生在3000年以前。接著來的是愛斯基摩人,他們不停地往返於海峽兩端,直到現代政治環境迫使他們留在海峽的這一邊或另一邊為止。總之,在離亞洲最近的美洲地區,這時的人口已十分稠密,從而阻止了進一步的遷移。 那麼,當時的移民是怎麼渡海的呢?以當時的生產力來說,似乎是無法達到的,但其實過海到達美洲大陸並沒有什麼困難。冰河時代末期,封凍了大量的海水,海麵下降了460英尺,於是露出了一座寬1300英裏、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陸橋。如此大的“橋”實際上是一塊大而新的次大陸,為當時動植物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範圍。而且,這一地區由於猛然低落下去,不是被冰覆蓋著,而是被湖泊、沼澤、草地和凍土帶的各類灌木所覆蓋;這些植物為當時的大型哺乳動物如乳齒象、猛獁、麝牛、鬃犎、駝鹿、麋山羊和羚羊、駱駝、狐狸、熊、狼和馬提供了牧場。由於這些動物越過陸橋來到美洲大陸,因此,隨之而來的便是以捕捉它們為生的獵人。
在白令地峽還存在的遙遠年代裏,整個北美洲都覆蓋著巨大的冰川。它一直延伸到現在美國的密蘇裏州、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冰山的高度達500公尺。這一稱為威斯康星的美國冰川,在一萬一千年前結束,那時聯接新、舊大陸的陸橋沉入了白令海底。最為保守的估計是,人類在二萬年前來到了美洲,還有的認為早在三萬年、四萬年、五萬年、甚至十萬年前,人類的足跡已留在美洲大陸。地質學家推測,新大陸的最早發現者越過白令海峽後,可能沿著一小塊沒有冰川的堤岸一直向美洲的南方走去,直到他們麵前出現了沒有冰川的廣闊土地時才停了下來。 即使在氣溫的回升使海麵增高、淹沒了這塊連接地之後,最終形成的海峽也很狹窄,可以在看到對岸的情況下乘粗製小船毫不費力地渡過。後來的更先進的移民可能是乘船從亞洲來到美洲,然後沿西北海岸繼續航行,直到最後在今日所謂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登陸和定居。渡海來到阿拉斯加的大多數移民,越過育空高原中部冰封的山峽,繼續進入北美內地。他們被促使他們移居美洲大陸的同樣的力量——尋找新的狩獵場地的動力和後方部落不斷向前挺進的壓力——推動著向前遷移。這樣,分散的狩獵部落不久便布滿南、北美洲兩塊大陸。人們發現,有明確的跡象表明,到11000年以前,亞洲移民已到達南美洲的南端。
印第安人以前曾稱為紅種人,因為他們的皮膚經常是紅色的,後來才知道這些紅色是由於習慣在麵部塗紅顏料所給人的錯誤認識。
從民族特征來看,所有的印第安人都屬於蒙古種人。他們以顴骨高凸、頭發硬直粗黑、臉上和身上汗毛稀疏、小時候脊骨背後帶有蒙古種人的斑點為特征。不過,不同的部落變異甚大;美洲最早的印第安人比後來的印第安人更不像蒙古種人,因為在今天所謂的蒙古種人完全進化之前,他們就已離開了亞洲。移民以近親繁殖的小集團散居各地帶,也說明了諸獨特生理類型存在的原因。
印第安的文化源遠流長,神秘莫測,主要類型有:瑪雅文化、亞馬孫河流域和熱帶森林的草原部落,主要包括阿拉瓦克人、加勒比人和圖皮瓜拉尼人、巴西東部的狩獵采集部落,屬於熱斯族和博托庫多人、潘帕斯和巴塔哥尼亞人、火地人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瑪雅人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支,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他們構成了多樣的美州土著人民族,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瑪雅”是為了方便而起的他們的一個集體的稱號,這包括為該地區貢獻某種程度的文化和語言遺產的人。但這之中也包括許多不同的人口、社會和種族群體,他們中誰都有自己特殊的傳統、文化和曆史的特征。
在21世紀初,約有7百萬瑪雅人,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危地馬拉,伯利茲,薩爾瓦多和洪都拉斯還存在著大量遺留的古代文化遺產。一些瑪雅人已經相當地融入了現代文化,另一些人還在繼續著更傳統的習俗,這些人以瑪雅語作為主要語言。據說全盛時代瑪雅人口達1400萬;有基本統一的文化,稱瑪雅文化。
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為北美大陸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大約在公元前5000前已經開始種植農作物了。到公元1000年左右,形成了一玉米、大豆和南瓜等農作物為主的農業種植體係。到18世紀中期,美國東南部五大部落還學會了種植煙草、土豆、大蒜、桃子等。其中,玉米和土豆影響最大。
印第安人雖然沒有文字,但是他們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著多種口頭語言和口頭文學。印第安人豐富的地理知識,留下了很多的地名。這些地名都是印第安人留給北美人民的寶貴遺產。美國的州、地區、城市、河流、山川、使用印第安人名稱的有一半以上。如“肯塔基”在印第安語中意為“肥沃的河邊牧草”;“邁阿密”意為“半島上的居民”。
多少年後的今天,印第安人的生活仍然帶有非常濃厚的民族色彩,酋長印第安人的婚禮最為有代表性。婚禮地點多選擇在印第安人聚居區公共建築物裏舉行,一般是一幢較大的木頭房屋。舉行婚禮時,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村中居民紛紛來到木房裏,眾人席地而坐,互致問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裝,款式新穎,色澤豔麗。雖然印第安人性情開朗,但婚禮場合卻顯得非常安靜,即使說話也是輕言細語。
印第安人相信“萬物有靈論”,他們崇敬自然,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報以敬畏態度。印第安人相當程度上已經被歐洲基督教信仰所同化,在今天的美國大部分印第安人信基督,但印第安的原始信仰仍然存在,它與基督教相混雜,成為一種奇怪的宗教信仰。卡耶特說,宗教信仰在印第安人生活中占據很高地位,最重要的部落首領是宗教領袖,他在內部事務上的權力高於部落首長。在大多數部落,部落首長僅負責對外事務,主要是與聯邦或當地政府打交道,他對外代表部落,但他的任命權在宗教領袖,他在對內事務上更要聽宗教領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