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的話,皇太極恨不得把他踹到馬下去,自己這次本就是九死一生。如果不是**投降,自己恐怕連遵化都打不下來,那個奇襲北京城的策略更是無從談起。昨天皇太極已經接到了消息,遼東派出了五萬人出來,雖然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裏,可是皇太極相信肯定是衝著自己來。
因為**說這裏有糧草軍需,皇太極隻是想著要到這裏撈一筆,如果三屯營是戚家軍在駐守,那還撈個屁啊!
似乎覺察出了皇太極的不對勁,**淡然的笑了笑,語氣平淡的說道:“大明朝北疆有兩支精銳部隊,不過都得不到重視,其中一支在遼東,是由總兵陳策率領的川軍。另外一支就是三屯營的戚家軍,率領這支戚家軍的乃是戚繼光的侄子戚金。不過朝廷已經下旨為張居正和戚繼光平反,雖然戚家軍還沒有得到重用,不過陳某看來這一天恐怕不遠了。”
**的話說道這裏,皇太極就是一愣,他終於明白為什麼**要帶自己到這裏來了。現如今戚家軍在這裏苟延殘喘,隻有一萬人,可是等到大明朝重新重視起戚家軍,那就晚了。那個時候就不是自己這些人攻打戚家軍了,而是戚家軍反過來打自己了。
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士卒,皇太極心裏越來越堅定,就算這些人全都回不去了,你要把三屯營拿下來,把戚家軍消滅掉。這要比到北京城下轉一圈更實用,而且自己現在也去不了北京,自然如此在這裏打掉大明朝的一隻老虎也是值得的。
見身後的營盤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皇太極輕輕的一揮手,沉聲說道:“回營去,我們研究一下!”
看著離去的皇太極,戚金眉頭皺的很緊,雖然說戚金是戚繼光的侄子,可是也已經是人到中年了。戚繼光有兒子,可是戚家軍卻沒有交到戚繼光的兒子手上,因為戚金非常的優秀。
十幾歲的時候,戚金就跟在戚繼光的身邊,從打倭寇到後來打蒙古韃子,戚金一直都在。在戚繼光身邊多年,戚金可謂深的戚繼光的真傳,對於戚家軍的一切他都非常的了解。
不過和戚繼光不同的是戚金的性格,戚繼光是胸中懷著大義,為了大義不惜自汙。隻要是為了胸中的理想,為了心中的抱負,戚繼光能夠忍常人不能忍之事。所以當年戚繼光做了很多別人不理解的事情,讓人們以為他是一個粗人,一個不是光明磊落的人。當然這裏麵有很多都是東林黨栽贓嫁禍的,畢竟這些人掌握著話語權,戚繼光是沒有說話的權利的。
戚金卻和戚繼光不一樣,同樣都有著一係列的抱負,可是戚金的性格卻不像戚繼光。反而和當年的名將俞大猷非常的相似,同樣的剛正不阿,同樣的嫉惡如仇,同樣的不畏權貴。
俞大猷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馬生涯四十七年,“時而受重用,名聲顯赫;時而受貶責,淪為囚徒”,四為參將,六為總兵,累官都督。俞大猷和戚繼光不同,所以他的官路兵部順利,戚繼光則是依附於張居正。不過後來張居正倒台,戚繼光也受到了牽連。
戚金雖然身為薊州總兵,帶著戚家軍駐守三屯營,可是這麼多年遭受冷雨無數。如果不是為了叔叔的心血,為了戚家軍,戚金恐怕早就辭官回鄉了。
建奴兵困遵化的時候,戚金也想著去救援,可是自己實力不濟。現在三屯營之中隻有八千戚家軍,不要說出城了,能不能守住三屯營都不好說。
“將軍,我們是不是像朝廷求援?”站在戚金身後的一個參將皺著眉頭說道,雖然戚家軍善戰,可是這幾年糧餉不足,器械朝廷可是多般克扣,戚家軍已經不再是當年裝備精良的戚家軍了。
輕輕的搖了搖頭,戚金沉聲說道:“家奴能夠到這裏來,就說明遵化已經丟了,我們就算派人去求援也沒用。朝廷如果派兵,就不用我們去求,如果不派兵,我們求了也沒有用。”
“是,將軍!”參將施了一禮,恭敬的退了回去。在戚家軍之中,戚金的話要比天啟皇帝的聖旨更管用。
(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我是木匠皇帝》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0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