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屯營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三屯營鎮位於遷西縣西部,西接遵化通北京,北接寬城通承德,這樣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三屯營的重要作用。不過在明初的時候,這裏不過是一個邊塞小城,可是因為一個人,這裏才成了邊境重鎮,這個人就是大明朝的一代名將戚繼光。
看著麵前的三屯營,皇太極輕輕的皺了皺眉頭,看了一眼身邊邊的**,沉聲問道:“這裏就是三屯營,當年戚繼光鎮守的地方?”
緩緩的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是的,當年令倭寇聞風喪膽的戚繼光來薊鎮後,長城以北的瓦剌、韃靼、朵顏部落異常驚懼。為切實發揮長城的防禦作用,戚繼光向大明朝廷建議,加厚城牆,並首創空心敵台。空心敵台既可駐守數十精兵,又可貯備糧食和軍火,當時薊門一線共建了三千多座空心敵台。戚繼光利用長城優勢在青山口和喜峰口一帶多次大敗朵顏部首領董狐狸和長昂,並擒獲董狐狸的弟弟長禿,迫使朵顏部保證不再進犯明朝。隻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空心敵台大多已經荒廢了。”
**的語氣十分的平淡,皇太極卻頗為感慨,如果戚繼光還活著,自己也不敢到這裏來啊!仔細的打量著三屯營,皇太極讚賞的說道:“戚繼光不愧為一代名將,三屯營這個位置選得真好。”
緩緩的點了點頭,**認真的說道:“回貝勒爺,戚繼光駐守薊鎮三屯營長達十六年,在這段時間裏,他一方麵訓練將士修築長城,一方麵重修和擴建了三屯營城和鎮府,使三屯營成為名副其實的軍事重鎮。重修後的三屯營城高三丈,周長七裏,城上建有五座角樓和九座敵樓,兩處水關東西相向,城中央建有鍾鼓樓,鎮府是城中小城,府門前一對石獅鎮守。就算打破了三屯營,裏麵的鎮府也是非常難打的。”
見**說的認真,皇太極笑著說道:“先生知道什麼盡管說,這份功勞我給你記下。”
對著皇太極施了一禮,**笑著說道:“貝勒爺說笑了,陳某既然來到了大金,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當時的三屯營城內,官府民房排列有序,七十二條胡同將城內分割成許多方塊,擴城河、草料場、演武廳和閱武場一應俱全,三屯營城修好後,戚繼光修文治武,從此邊關安然。如果對城內的情況不熟悉,就算衝進了三屯營,到了裏麵肯定也是吃虧的。”
聽了**的話,皇太極的眉頭忽然皺了起來,沉聲說道:“如果按照你的說,三屯營怎麼打?我們隻有三萬人,時間也不寬裕,在這裏耗不起!”說完目光緊緊的盯著**,眼中充滿了懷疑。
“貝勒爺,陳某剛剛說的都是當年戚繼光築城的三屯營,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的戚繼光隨著張居正的倒台,也沒有得到什麼好結果。他留下的三屯營自然也就沒有在得到朝廷的重視,這麼多年過去了,三屯營很多東西夠荒廢了。不過當年駐守在這裏的軍隊卻又不一樣,雖然有些荒廢了也是有限度的。”**淡然的笑了笑,沉著臉說道:“不過我覺得貝勒爺一定對這裏有興趣,就因為駐守在這裏的兵卒很特殊。”
緊緊的盯著**,皇太極沉聲問道:“能讓本貝勒感興趣的事情可不多,陳先生何以如此篤定?”
“當年戚繼光的戚家軍名聞塞外,戚繼光隻帶著三千人來到薊遼,編練了三萬戚家軍。如果不是朝廷猜忌,戚繼光其實可可以編練更多的戚家軍。”見皇太極低頭思考,**接著說道:“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蒙古鐵騎三萬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大破朵顏三萬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又率火槍騎兵隊出塞包抄,一口氣打垮五萬蒙古騎兵,活捉長禿。”
輕輕的歎了口氣,**頗為感歎的說道:“自從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可以說是無比光輝的戰績。可是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得到卻並不是皇家的重用,讓人情何以堪。”
看了一眼**,皇太極沉聲問道:“你不會告訴我在三屯營的就是戚家軍吧?”
沒有接皇太極的話,**看著三屯營,自顧自的說道:“萬曆年間三次征討朝鮮,前前後後和倭寇打了很久,戚家軍基本損失殆盡。可是萬曆皇帝對戚繼光並沒有好感,戚家軍也就沒有得到重建,餘下的不足萬人現在就駐守在三屯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