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太孫與村女15(1 / 2)

且說柳義夫妻兩個記掛閨女,自太平縣日夜兼程趕往京城,一路不曾停歇。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路途中難免種種不如意,因想著閨女,倒也不甚在意。

柳義是出門慣了的,李彩鳳可沒出過遠門,虧得有丈夫照料著,一路磕磕絆絆,夫妻兩個倒更添一層篤愛。

不日到京城,原想著青鬆會來接,誰知到得岸上,青鬆和閨女都在不說,和圳也在跟前候著。

和圳小時候在青柳鎮住過些日子,如今個子長得很高,大樣還是小時候那樣,又跟宋好年有幾分相似,熟悉宋好年的人一眼就能認出來,這是他侄子。

夫妻倆在路上,還不曉得和圳已選定太孫妃,且稟明過父母及帝後,隻當兩個孩子胡鬧,心裏一咯噔,麵上撐出笑意,就要給和圳見禮。

和圳哪裏敢受他們的禮?連忙把人攙住,笑道:“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先去下處。”

說著讓柳義兩口子和杏兒先上車,他和青鬆騎馬跟在車旁。

杏兒遺憾地看一眼馬,“我也會騎馬。”

和圳含笑:“今兒你坐車,下回帶你騎馬。”

杏兒心滿意足,才一爬上車,就給她娘抱個滿懷,滿頭滿臉地摩挲,不住問她這些日子在京城吃得如何,住得咋樣,有沒有受委屈……

杏兒離家幾個月,並不覺得如何想家,平日裏和同窗有說有笑,雖說也記掛家裏,到底快活居多。直到此時被李彩鳳抱住,她才驀然生出一股子委屈。

這委屈也沒啥由頭,杏兒隻是忽然仿佛回到十年前,一時見不著爹娘,便要大放悲聲,好讓爹娘知道她孤單害怕,哄著她疼著她。

杏兒一哭,李彩鳳也禁不住哭起來,柳義一邊笑著勸她倆:“娘兒好容易見一麵,哭啥?高興些。”一邊自個兒也禁不住紅了眼眶。

一家三口抱頭痛哭半晌,和圳在外頭著急,想掀簾子看看裏頭情形,又恐嶽父嶽母臊皮,急得問青鬆:“舅舅,這可怎麼辦?”

青鬆心說,和圳一向聰明,唯獨在杏兒的事情上頭,因格外重視而格外愚蠢。他笑道:“沒啥事,再等等就好。”

果然,沒過多久,杏兒頭一個反應過來,擦幹眼淚道:“可別哭哩,看看外頭景兒,京城這地界不同尋常,別處可見不到皇爺親自督造的屋子。”

柳義和李彩鳳也都收起眼淚,不忙著看景,先悄聲問杏兒:“咋回事,和圳咋跟你們一起?”

杏兒這才想起爹娘還不曉得她已答應和圳要嫁給他,未及言語先紅了臉,好一會兒才道:“爹,娘,我就快要做太孫妃,過些日子聖旨就下來。”

有聖旨擔保,自然不是兩個孩子胡鬧,李彩鳳登時喜出望外,摟著杏兒道:“過了明路就好,我就怕你年紀小,給人輕易哄去。”

杏兒道:“和圳不是那樣的人。”

柳義夫妻兩個又細細盤問杏兒,究竟兩人怎樣定情,她怎麼給召進宮裏去說話,娘娘們待她和藹還是冷漠……

杏兒都一一答了,免得爹娘擔心,又道:“爹娘,你倆咋這樣高興哩?我隻當你們要生氣。”

頭一件,氣她自作主張,不曾稟明父母,便私自應下和圳,如今聖旨即將發下,就是爹娘不答應也來不及。

次一樣,氣她不為家人著想,身為柳家獨女,爹娘精心撫養她這樣大,有心留她做守灶女,偏她為著榮華富貴,便撇下家中。

杏兒不後悔答應和圳,可一想到這兩樁事情,難免愁眉苦臉,過不去心裏那個坎兒。

柳義道:“你都能獨個來京城,我隻當咱家杏兒長大了,沒想到還是個小娃娃,連這點事情都擔驚受怕。”

“爹!”杏兒嗔道,“我就是七老八十,也是你們閨女,像小娃娃咋了?我要做一輩子小娃娃哩!”

她話是這麼說,不多久馬車到別院,又像個大人似的忙東忙西,到處張羅,連別院大管家都不如她忙碌周到。

大管家跟在杏兒後頭冒汗:“姑娘歇著,布置屋子的事情我們來做就好。”

“你們不曉得我爹娘喜好,還得我來。”杏兒根本不放心旁人,她來京城已有幾個月,自以為是個熟人,爹娘對京城還生得很,她就要做起主來。

李彩鳳看不過去,搖頭道:“你來同我們說說話,論起布置屋子,你哪有人家在行?”

其實夫妻兩個才看到別院,也是渾身不自在,不肯占便宜,央青鬆另外尋一處腳店與他們住,“這別院也太些,我們住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