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小噱頭(1 / 2)

齊清河被齊老爺子一頓訓,脖子不由自主縮了縮。

但齊老爺子說的很對。

開私房菜館,和開夫妻小炒飯店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樣的。

夫妻小店味道固然也是至關重要的基礎,但出菜速度同樣非常重要,為此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犧牲味道,隻要保證在中上以上的水準就好。

這也是為什麼,以齊清河的廚藝,做菜分明也很用心,要求很高,但食客們吃到的飯菜,大部分也隻有B級水平,少部分甚至隻有B-,隻有個別招牌能達到B+,A-級及以上隻能點齊禹的菜。

當然,這也已經是極其優秀的水平,不亞於大部分口碑出眾的私房菜館,價格卻僅僅和夫妻小炒持平,頂多略高一些,所以他們家此前的生意一直特別好,成了絕大部分出來吃飯的學生和打工族、工人的首選。

但開私房菜館不一樣了,單個廚師的出菜速度雖然仍很重要,優先度卻大打折扣,再不能跟味道品質並駕齊驅,味道成了唯一的最優先級指標。

莫說左右開弓,就是一鍋出三份同樣的菜都得摒棄,為了保證味道火候,一鍋至多隻能出兩份菜,硬要出三份,那就必須縮減每份菜對應的分量。

如果忙不過來,那就再招廚師,廚師多了後廚麵積不夠,那就擴建廚房,直到能滿足客人點單需求為止。

想要賺更多的錢,就不能方方麵麵都和以前一樣摳摳嗖嗖,該省的要省,但該花的也必須得花,而私房菜館相對高的菜價,也足以支撐更高的人力成本。

甚至於實在不行,讓客人多等等也無妨,奔著味道而來的客人們,對上菜速度的寬容度要比小飯店高得多,隻要不是慢的離譜,味道又足夠好,都能接受,並且下次還會再來。

當然,上灶台後就不怎麼費心思的湯菜、燉菜、蒸烤菜等等,還是可以同時做的,不必那麼死板。

齊清河不是不懂這個道理,隻是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一忙起來就下意識照以前那麼幹了,此刻被齊老爺子點醒,當即放慢了自己的出餐速度。

這一下,對菜品質量的提升是全方位的,切墩和打荷壓力不那麼大了,食材切配的自然更妥當,上漿醃製等的水平也要提高不少,齊清河對火候與調味的把控也更好幾分,甚至連擺盤都要精致些許。

他終於能發揮出自己的應有水準,做出的菜平均都上升了一個檔次,大部分都達到了B+級的層次,隻是除了極少部分拿手菜之外,A-級仍是難以逾越的檻,畢竟B+級和A-級差距太大了,那是資深大廚與大師之間的區別。

齊老爺子嚐了嚐齊清河接下來做出的幾道菜,輕輕點頭,再嚐嚐龐亦津、種宏明、徐勇賢、靳世衍和晁堂兩個徒弟的菜,還算滿意。

以他們七個的本事,足以支撐起私房菜館的絕大部分菜品,也能與諸多潛在的競爭對手相比也是極其優秀的水準。也就靳世衍稍遜,但他隻做拿手菜,也能保證B級以上水準。

上菜速度也讓人相當滿意,即使是高峰期滿座的情況下也不會太慢,這還是切墩、打荷跟水台等工種與諸多爐頭磨合還不太夠的情況,後續磨合好形成默契了,加上事先準備充分,後廚絕對足以應付最高強度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