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攤子生意確實極好,齊禹才喊完自己要的茄盒,剛剛付完款,就險些被後頭的人給擠出去。
齊禹很煩這種,本來大家排隊就好了,結果總是有沒素質的非要擠,有人擠了剩下的人為了不吃虧也不得不擠,一下就弄得亂糟糟的,而且被人推搡的感覺真的很煩,很容易暴躁。
好在齊禹下盤功夫極其紮實,他一邊嚷嚷著後邊的別擠,一邊膝蓋微微彎曲,腿部肌肉發力,任周邊怎麼推搡也巍然不動。
當然,很用力的推還是能推開的,但那樣一來齊禹可也就不會那麼好說話了,非得讓對方見識見識自己顛鍋炒菜的胳膊有多麼雄壯。
與此同時,攤子裏頭也在熱火朝天的忙碌著,目測不過幾個平方的狹小空間裏擠了四個人,一個在不停歇的切茄子夾餡料裹糊糊,兩個人各操作一口鍋,油炸調味,還有一個在收賬開票唱菜名。
等了約莫五六分鍾,齊禹的茄盒就炸好了,分裝兩盒,兩個塑料袋,各自給了長簽和紙,還算貼心。
齊禹用手上的小票換了茄盒,便就近找了個公共座位坐下。
兩個塑料袋都沒係起,盒子也沒封,蓋子墊在盒子的最底下,以便熱氣能蒸騰出去,免得茄盒一下就回潮了,從這些細節也能看出這家攤子有多用心,難怪茄盒做的這麼好吃。
齊禹拿起竹簽,首先半紮半夾的提起塊番茄芝士味的茄盒,塞進嘴裏,美滋滋地吃起來。
入口就是番茄醬那股熟悉的酸甜味與芝士的奶香,微鹹,但不會與酸甜味重複,反而托住了底,讓酸甜香味更加突出,也更有層次感。
美中不足的是,受限於成本,用的番茄醬和芝士都很一般,番茄醬就是便宜的番茄沙司,後味感覺有點兒揦喉嚨,不太舒服,芝士的奶味則比較淡,拉低了總體的評分。
至於口感,那倒是近乎無可挑剔。
糊糊調的極其到位,麵粉澱粉比例極佳,還加了油進一步起酥,延長維持酥脆的時間,而且糊糊也調了很恰當的底味,吃起來不至於寡淡。炸的火候也非常到位,茄子被徹底炸透,軟糯香甜,餡料也恰好熟透,多汁軟嫩,搭配也非常不錯。
這份配方應當是他們精雕細琢過的,哪怕換做齊禹來,也很難做到更好,除非他耐得住性子花上一段不少的時間去細細琢磨調整。
至於另一份,齊禹最喜歡的甘梅孜然黑椒味茄盒,還要更好幾分。
甘梅粉應該是他們店裏自己做的,孜然麵和黑椒粉同樣是自己打磨,香味並未散失,吃起來多了幾分自然的味道,而少了些滋味的感覺,總體來說,能在B+級裏打上80分,作為一道簡單的小吃已經非常令人驚豔了。
而總的來說,番茄芝士味的茄盒也能評上B+級裏70分以上的良好成績,如果能改成純番茄醬和品質好些的芝士就更棒了,起碼能在B+級裏打上85分,而且成本加的其實也不多。
不過齊禹也明白,這個想法不切實際,站在小攤販的角度考慮,不改才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