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感覺,入口時的味道還不如用蒜苗呢。
翻車了?
直覺騙了他?
齊清河同樣迫不及待的夾了口豆腐,緊跟著就皺了皺眉,有些納悶的看向齊禹:“那個,小禹啊,有句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
“那就不講。”
齊清河:……
可是他不吐不快,還是說:“我總覺得還不如你之前做的麻婆豆腐啊,雖然差別不是很大,但蒜薹入口,感覺是不如蒜苗吃進去時那麼明顯,鮮活的感覺少了很多。”
齊禹抬頭望天:“實不相瞞,我也有……嗯?等等?不對!“
話沒說完,一股奇特的後味卻忽然反了上來,他微微一愣後,不禁坐直了身子,又夾了一塊豆腐,塞進嘴裏,細細品嚐,咽下,然後輕輕在嘴裏鼓了鼓氣。
來了來了!
那種感覺來了!
他眼前一亮,說:“爸,你再好好嚐嚐!重點是它的後味!雖然入口時確實比蒜苗稍差些,但咽下去後,伴隨著口水分泌和呼吸,一股隱隱約約的香辛甜就從喉嚨裏反了上來,很舒服的!”
齊清河依言再次嚐試,然後愣住:“哎?還真是!”
齊禹嘴角勾起:“我就說吧!”
齊老爺子輕輕點頭:“確實各有千秋,味道上可能略有不如,但吃起來的感覺卻更好,而且同樣充滿活力。”
“怎麼說呢,感覺蒜苗吃進嘴裏給人的活力,就像是晌午時的太陽,熱切直接;而蒜薹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淩晨四五點的日出,柔和自然,但韌性很足。一口口吃下去,蒜苗是始終如一的熱切,而蒜薹則是漸漸地遞進,在嘴裏越來越突出。”
一旁,謝超軒聽他們討論的熱切,也勾起了好奇心,忍不住過來嚐了一口麻婆豆腐,然後連連點頭,笑道:“說的沒錯,這道菜確實蒜薹的要更合適些。美食嘛,好吃固然是最重要的方麵,但感覺也很重要,尤其是早點,能讓人感覺更舒服,哪怕味道差些,也更好。”
這話說起來有點兒繞,但大家都明白了謝超軒的意思。
齊禹卻隱約覺得有點兒不對。
並不是這道菜用蒜薹更合適,而是這會兒做這道菜,用蒜薹更合適。
直覺告訴他,換個時候,或者說換個心情,再用蒜薹來做這道菜,可能都沒得這種感覺。
自家爺爺點評的固然很對,蒜苗就像正午陽光,蒜薹則像晨曦日出,雖然有點玄學,但就是這種感覺。
可也隻有此時此刻,用蒜薹做這道菜,才有晨曦日出更好於正午陽光的感覺,如果換做其他時候,還是正午陽光那種熱辣奔放的活力,帶給人的感覺更好。
是玄學嗎?
他做菜終於也徹底邁入玄學領域了?
不,仔細想想,恐怕並非如此。
關鍵,或許還在時間。
就像早餐宜以清淡為主一個道理,大清早即使吃這麼重口的麻婆豆腐,也是蒜薹給人的感覺比蒜苗更好幾分。
問題是,做菜前忽然冒出的這種直覺,是哪裏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