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禹一臉懵逼。
嗯,該怎麼說呢。
齊老爺子這道菜,其實也沒達到S-級的水準。
那個級別的菜哪怕是齊老爺子都得全力以赴了,甚至還可能翻車,不太可能隨隨便便搞出來。
小籠黃米蒸牛肉那種不怎麼費神就能保底S-的菜,屬於獨一份,天大的意外,但即使如此,對調味的要求也很高,前期處理牛肉時也得挼上近一個小時,同樣出不得差錯,僅僅隻是火候放寬了些罷了。
但即使沒達到S-,同屬A+,也比齊禹強得多,甚至略強於比賽中徐勇賢做的白扒廣肚。
如果說齊禹的毛血旺在A+級中有85分的水準,已經算得上優秀,徐勇賢便是95分,妥妥的優異水平,吊打齊禹。
而老爺子這份毛血旺能給到98分。
別小看這幾分差距,看似微乎其微,其實讀過書考過試的都知道區別有多大。
更何況,老爺子熬湯隻是用的清水。
如果用高湯,起碼能給到99分,甚至達到100分,打破極限,越過S-級的門檻。
不說虛頭巴腦的評分,單單論味道,差別也是很明顯的。
總的來說,就是辣度區別不大,鴨血的嫩度甚至略遜於齊禹現做的鴨血豆腐,但就是更香更醇,鴨血本身的香味,豆瓣醬和豆豉的複合香味,辣椒、花椒、蔥薑的香味,融合的要更好,得到的複合香也更加獨特。
明明差不多辣,但吃起來就是更舒爽,更霸道,“痛”感給人的感覺也更微妙。
都是“痛並快樂著”,齊禹的痛是“疼痛”,老爺子的痛則雖然也疼,卻仿佛打破了某種神奇的開關,給人“痛快”的感覺。
就很迷,很玄學,齊禹想不通,所以一臉茫然。
老爺子微微皺眉:“沒看明白?”
齊禹點頭。
老爺子輕輕歎息:“我問你,炒輔料調味料的時候,我翻勺了幾次?分別以什麼手法翻勺的?”
齊禹:???
臥槽?
這什麼魔鬼問題?
翻了幾次勺?
用了什麼手法?
我沒注意啊!
齊禹憋了半天,果斷回避了第一個問題,說:“大翻勺和小翻勺都用了。”
齊老爺子不依不饒,追問:“分別用了幾次?”
齊禹:……
他不得不承認:“沒仔細算。”
“這都不仔細算,你看些什麼呢?”齊老爺子搖搖頭,又問:“那你在比賽中炒醬的時候,加湯之前,翻了幾次勺?”
齊禹:……
“我也不記得了,沒注意。”他實話實說:“就是跟著感覺走,差不多了就翻一翻,差不多了就翻一翻,小翻勺為主,大翻勺也有幾次。”
齊老爺子歎了口氣:“那你覺得,我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呢?”
齊禹怔住。
是啊,爺爺不可能無緣無故的為難自己,那他為什麼問這麼魔鬼的問題呢?
顯而易見,齊禹想讓自己的這道菜更進一步,翻勺是關鍵。
或者說,齊老爺子認為翻勺是關鍵。
其實也不意外,顛鍋翻勺畢竟是四大基本功之一,與火候調味也都息息相關。
四大基本功當中,火候調味屬於“功”的範疇,而刀工與翻勺則是“技”的體現。
而翻勺的重要性還在刀工之上,畢竟刀工可以由專門的切配代勞,翻勺卻隻能自己上,畢竟能熟練掌握翻勺技能並靈活應用,能在恰當時機選擇恰當技巧,而不是單純翻得好看的花架子,無一例外都是專業爐頭,擁有豐富的灶上經驗,已不太可能給別人打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