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有評委愣了一下:“什麼肉片?”
晁堂:“合川肉片。”
又有另一名評委詫異道:“合川什麼?”
齊老爺子斜了他們一眼:“不是,你們一個個的,要麼是大廚要麼是資深美食評論家,連合川肉片都不知道?”
第一個發話的評委有些尷尬:“我之前隻聽說過合川桃片。”
另一人也連連點頭:“是啊,合川肉片……確實第一次聽,謝師傅,你聽過嗎?”
“當然是聽過的,不僅聽過,還吃過,但當初的那個味道,卻有幾十年沒嚐過了。”謝超軒目露懷念之色,扭頭看向晁堂:“想起來了,當年吃的那合川肉片,好像就是你做的?原來我們這麼多年前就有過交集了。”
晁堂回憶片刻,搖頭:“記不住了,不過這菜我確實也有幾十年沒做過……說起來,這菜做的最好的不是我,是我師兄,還有我師叔。”
眾人扭頭看向齊老爺子。
齊老爺子連連擺手:“不是我,我不會,沒學過。”
晁堂笑了:“是另一個師兄,好多年沒聯係過,可能已經不在了。”
謝超軒有些遺憾:“真可惜。”
眾人沉默一陣,最先發話的評委又開口了:“這麼說來,這道菜非常小眾?”
“是挺小眾的。”謝超軒道:“它不同於固有印象中的川菜,也不似開水白菜、雞豆花等川菜中的宴席派,怎麼說呢,就很有特色,大荔枝口的味道,黏黏糊糊,技法上倒和魯菜有異曲同工之妙,又有一點點東北那邊鍋包肉的特色味道,但絕不能簡單理解為川菜版的鍋包肉。”
聽他這麼一講,眾人的好奇心還真被勾了起來,連連看向晁堂。
恰在這時,手腳麻利的工作人員也將灶台搭起,食材準備好了。
另一邊,剛剛吃完蒜蓉開背蝦,重新投入工作中的齊禹發現了這裏的動靜,集中的注意力不由再次散開,往這裏瞥了一眼。
一看就愣住了。
大師們要做菜?
眨眨眼睛,齊禹當即在百忙之中,分出了一絲絲注意力落在這邊,關注著起。
就見晁堂挑選了少許木耳,一枚生薑,一根胡蘿卜,一把蒜苗,一根黃蔥,一把泡椒,一包泡冬筍,一塊豬梅花肉,然後又弄了點生粉,各式調味料。
齊禹愣了一下。
這是要做什麼菜?怎麼看不出來呢?
接著就見晁堂觀察了梅花肉片刻,運起迪拜刀法,大塊大塊的把梅花肉外麵的筋膜剃掉,將肉片修規整,然後開始片肉。
片的又大又厚——約莫掌心大小,兩枚硬幣的厚度。
切好肉,又仔細用廚房紙抓過兩遍,加鹽巴胡椒粉,分三次下入少許蔥薑水,一枚雞蛋,抓勻,封油醃製。
跟著,他又以切開泡椒,剔掉泡椒籽,切成斜片,然後又將胡蘿卜切成斜片,蒜苗莖葉分開,葉切小段,莖斜刀切馬蹄丁。
黃蔥去葉留白,對半剖開,切成眉毛蔥。
再備好薑片蒜片,冬筍切絲,加料酒食鹽焯水,燙過木耳,調個碗汁兒,準備工作就算完成了。
嗯,碗汁兒的配方與魯菜爆兩樣大差不差,但醋味重很多,味精雞精各三克,胡椒粉六克,鹽四克,生抽醬油一兩,耗油半瓷勺,醋一兩,糖半兩,香油十克,水澱粉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