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取舍後的決定(1 / 2)

齊禹再次快速過了一遍十九道菜,有了決定。

第一道菜,其實並不是烤鴨,而是水晶肴肉,又叫楓涇丁蹄。

按照嚴格的操作流程,這道菜需要先將豬蹄提前用清水浸泡至少一夜,但比賽時間隻有八小時,顯然來不及。

好在不是沒有辦法縮減浸泡的時間,交出這份菜譜的選手就提供了一個非常樸實無華的法子——加鹽。

利用鹽水的高滲透壓,加速浸出豬蹄內的血水,以起到快速去腥臊異味的作用。

當然,用這種法子難免一定程度上破壞肉質,但問題不大,這點影響微乎其微,不追求完美成菜根本不必太過在意。

這一步也極其簡單,拿個大盆,放豬蹄,加水,加鹽,搞定。

到了第二步,當然就是處理烤鴨。

這鴨子在操作上占據的時間其實很短,但就跟紅燒乳鴿一樣,因為需要刷水再陰幹,總耗時就太長了,必須第一個料理。

宰完鴨鴨,第三道要料理的菜,卻並不是其他那些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的燉菜,或者罐燜牛肉和汽鍋雞。

那些燉菜決定用高壓鍋了,雖然時間也比較趕,但不必急於一時。

罐燜牛肉雖然耗時,但比起帝都烤鴨和水晶肴肉也是小巫見大巫了,滿打滿算有四個小時就足夠。至於汽鍋雞,跟上述菜品更是沒得比,兩小時就夠了。

第三道菜,是齊禹自己加的,不會單獨呈上,但幾乎所有的菜都用得上,能完美的融入到那些菜中。

相信很多有經驗有見識的朋友都猜到了。

沒錯,是高湯。

高湯在中餐中起到的作用相當關鍵,甚至可以說是畫龍點睛、注入靈魂的神來之筆。

它不僅僅能為菜肴提供不同於味精的極致鮮香,更能賦予菜肴一種玄之又玄的厚重感,讓菜吃起來更有層次。

別說高湯,就是普普通通的雞湯,在炒簡簡單單的一盤青菜時,出鍋前能淋上一勺,再勾個薄芡,淋點熱油,都能讓菜升華好幾個層次,在專業廚師手裏,更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不求清湯,單純熬基礎款的高湯的話,四五個小時足矣,高湯一成,再弄其他菜,應該也來得及。

於是齊禹又飛快的宰了一隻雞,剖腹拔毛,對半剖開,清洗的幹幹淨淨,再取了隻品質尚可的火腿肘子,三斤排骨,加水燒開,撇去浮沫,再下料酒和薑蔥,再用料理包裝好白芷、黃芪、山奈,丟進鍋裏,上蓋。

緊跟著,又抓緊時間,處理除了魚和蝦以外的其他食材。

切配好之後,該醃製的醃製,該油封的油封,該滑油的滑油,該冰鮮的冰鮮,盡量確保各食材在做的時候都能保持最完美新鮮的狀態,不至於氧化變色甚至改變風味。

再之後,看看時間,撈出高湯裏的蔥段,又開始預處理兔肉、蟹黃餡料等。

眼瞅著過了快四個小時,齊禹才開始正式動手,料理罐燜牛肉。

牛肉下鍋燉煮,去浮沫,緊跟著,又架起高壓鍋,按照黃燜排骨、啤酒鴨、豬肚包雞、手抓羊肉的順序,一樣樣料理這四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