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溫度高或者鐵鍋固定不住,必須得一隻手扶著,騰不出手來攪拌的話,那就幹脆離火。
鍋邊黏連的三不沾也別忘了刷掉,這玩意耽誤不得,幾秒鍾就糊,糊了掉進來就會變成黑點,很難看。這玩意兒捶打到位了是三不沾,捶打到位前那尼瑪是啥都沾……
嗯,三不沾徹底從糊糊變成完整細膩的團了,這時候隻要捶打攪拌到位就基本不會黏鍋,能暫時鬆口氣把刷子放下了。但記得加油,加油的時機就看手感,麵團硬了就加,加了就變軟,變軟就加快速度錘,其實就跟捶打獅子頭的肉粒一樣,讓它不停上勁卸勁。
但要格外注意,盯著三不沾的顏色和性狀看,別無止境的一直捶打,免得錘太幹了,一定要保證三不沾裏有足夠的水分,盤成團如果不動的話能自然癱軟下來那種。
如果水分不夠了,偏偏三不沾還沒捶打到位,那就記得直接關火。鍋裏有餘溫,三不沾裏油脂也豐富,而且又細膩又密,不會那麼快冷卻下來的,就這麼一直捶打到徹底不沾就好了。”
龐亦津問:“那如果三不沾冷卻下來了,還沒錘到不沾的程度,怎麼辦?”
齊清河:“那就翻車了唄,說明你之前捶打就沒到位。”
說著,他鍋裏的三不沾已經徹底做好。
抬起鍋翻了幾下,癱軟的三不沾在鍋中上下起伏,還能在鍋壁上靈活滑動,徹底不沾鍋。
齊清河滿意點點頭,又顛了兩下,讓三不沾在鍋裏攤開成薄厚均勻的圓餅,接著便拿了個盤子,讓三不沾從鍋中滑了出來,落在盤上。
齊清河又抬起盤子,故意抖抖手,就見三不沾在盤上顫顫悠悠的晃動著,不是水波那種掀起漣漪的晃動,而是顫巍巍的慢慢起伏,duangduang的感覺。
齊清河拿起勺,挖了一小塊三不沾。
結果,剩下的三不沾居然在表麵張力的作用下緩緩攤開,慢慢的補上了那一小塊缺口,重新恢複成了圓形。
當然,三不沾畢竟不是非牛頓流體,缺了一塊後恢複成的圓,邊緣已經不像剛剛那麼圓潤飽滿了,仔細看還是能發現它其實缺了一塊。
“呐,看見了吧,這才叫三不沾,放盤子裏不動的話,就像一輪金黃的滿月一樣,你們剛做的那是啥東西哦,幹幹巴巴,麻麻賴賴的。”
龐亦津有些不太好意思的低下頭去。
齊清河說的當然誇張了,龐亦津剛剛做的那份三不沾並沒有那麼不堪,隻是比起這一份,看起來確實缺了幾分水潤靈動。
說著,齊清河將勺子放入嘴裏。
齊禹也耐不住,拿勺舀了一塊入口。
哇。
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