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煉油(1 / 2)

話又說回來,廚藝,從來都不隻是嘴上功夫。

理論掌握的再紮實,對食材佐料理解再深,見解再怎麼獨到老辣,僅僅如此,也隻能成為出眾的美食家、品鑒大師。

但要成為一名合格甚至出色的廚師,還要擁有紮實過人的基本功和記憶。

光說不練假本事,齊老爺子很快壓下驚駭,示意齊禹開始煉油。

而且,不能用相對簡單的水煉,要求他用油煉,還要煉到如水煉一般,豬油放涼凝練後如煉乳般潔白水潤。

說起來,水煉油煉,出來的油並沒有本質區別,隻是水煉跟容易煉白,油煉更容易煉香而已,水煉再煉好後多熬煮一下照樣可以煉的像油煉那樣香醇,油煉掌握好火候也可以煉的跟水煉一樣白潤。

隻是對豬油而言,往往以白潤為佳,因為豬油本身就已經足夠香了,再過就容易過,而且難免帶上糊味。

做菜,尤其是做好菜,最是講究和諧,講究各種味道搭配相宜,絕不是單純的越香越好,一般而言更不宜讓某種味道過份突出。

所以,除非口味相對偏重,就好這口香濃而不在乎臊膩的家庭,一般人煉豬油還是以水煉居多,因為難度更小。

油煉想煉的白潤就太難了,絕大多數油的煙點都比水的沸點高的多,過高的溫度會讓板油升溫過快,一個不慎就會把板油烤焦,油凝結後也就不夠白潤了。

這不是靠多加點油就能簡單解決的問題,因為板油避免被炸焦靠的是快速析出油脂帶走熱量。

水煉初期溫度較低,可以緩慢的把油逼出,中後期油溫上來,板油析油脂的速度也已經足夠快了,就能對板油本身形成保護避免過快升溫。

而油煉就隻能靠控火和翻炒來把握住初期的溫度,給板油以足夠的緩衝,這就很考驗廚師的功底了。

以齊禹目前的火候水平,要做到這點不難,但這次有香料“幹擾”,既要把香味逼出來,又要避免把香料炸焦,而且還是第一次在煉油的時候加入香料,他也沒多少把握。

相比較板油,香料更容易炸糊掉,而且一糊就發黃發苦。尤其像花椒,炸花椒的火候與時機很難把握,一般都是用潑油的法子激發香味,直接下鍋油渣,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廚師都可能翻車,更別說還要跟豬板油一塊下鍋煉那麼長時間。

齊禹不想翻車,所以炸的十分謹慎,火開的很小,小到老爺子都看不下去了:“用這麼小的火得炸到什麼時候去?給我把火開大!怕炒糊就自己盯著點溫度,勤翻炒勤調整,別給老子想著取巧!”

齊禹哦了一聲,默默轉中火。

大火他是真不敢用,至少初期階段不敢,老爺子罵再凶他也不敢,否則百分百翻車,翻車後肯定被懟的更慘。

老爺子倒也清楚齊禹如今的火候水平,沒太過為難他。

中火之下,齊禹緊張了許多,時不時就得鏟兩下板油,避免局部溫度過高,隻是這樣一來,溫度是均勻了,鍋底油溫也下來了,煉油的效率變得慢了很多。

煉豬油就是這樣,初期看不到什麼變化,可一旦“通道”打開,板油的油脂開始往外往外滲,就會越滲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