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不管齊禹願不願意,午間營業一結束,他就被自家老爺子拎進了廚房,丟到一口灶台麵前。
嗯,今天晁堂沒來店裏,不知去了哪兒,就隻有齊老爺子督他練廚。
看著灶台上的幾大塊豬油,齊禹愣了一下:“額,爺爺難道要教我熬豬油?”
“對。”老爺子在邊上背著手。
齊禹不明所以:“可是……熬豬油我會啊,水煉油煉都……”
“你會個屁。”齊老爺子嗤了一聲:“我問你,桌上三塊都是些什麼豬油?”
“啊這……”齊禹愣了一下,仔仔細細盯著豬油看,發現還真有些差距,區別還蠻大的,尤其最左和最右兩塊。
他琢磨了一下,說:“這個應該是豬板油,另外這塊就是單純的肥肉吧?”
“對,是肥肉,也叫豬肥膘。那中間這塊呢?”
齊禹眨眨眼。
中間這塊他真看不出來,和左邊的豬板油太像了,但仔細一看又略有些不同的樣子。
他試探著問:“難道是跑山黑豬或者農村土豬的板油?”
老爺子翻了個白眼:“說你基礎薄弱你還不服氣,連油都分不清,就你還好意思跟我說你會熬豬油?”
齊禹有些尷尬:“那這是什麼油哇?”
“豬邊油。”老爺子哼了聲:“豬邊油和豬板油確實很接近,但一個是豬肚子裏五花肉下邊的肥油,一個是在內髒周圍保護髒器的肥油,看似接近,其實成分不同,味道也大有不同。
相比之下,豬邊油熬出來的豬油,在保留了板油水煉熬煮出的豬油清澈透亮的特點同時也要更香,但與之相對的,腥臊味也要重一點。
不過邊油在更香許多的同時,腥臊味方麵差別不大,處理得好完全可以忽略,所以邊油價格也更貴,可以簡單理解為高配的板油,不考慮成本的話,我更推薦你用邊油做菜。但你上來就用邊油太浪費了,所以我特地給你準備了一塊板油先練練手。”
說著,他一指另一坨肥肉:“至於豬肥膘,你應該很清楚,肥膘裏的蛋白質和其他東西的含量要遠高於板油和邊油。
所以肥膘煉出來的油顏色要更深更濁,腥臊味也重很多,處理的難度更大,但相對的,不論是煉出來的油還是油渣,比起邊油都要更香的多,跟邊油比算各有千秋,依據做的菜不同靈活選擇就好。”
齊禹聽得有些茫然:“豬油不是直接熬就可以了嗎?還要怎麼處理?”
“直接熬煮煉出來的豬油有臊味,普通人吃不出來你還吃不出來嗎?”老爺子斜了他一眼,一指邊上的菜刀:“先把板油切了焯水。別跟我說你煉豬油的時候連焯水都省了。”
“那倒沒有。”齊禹連連搖頭,拿起刀刀麻利地把一大塊邊油分割成了大小均勻的塊狀。
處理豬油其實挺叫人膩歪的,切割的過程中脂肪就會大量大量的往外滲,切完肉後墩子上殘留了一大片白色的細微碎末不說,手和刀也都白了一片,滑膩的不得了。
關鍵這油還不好洗,冷水加洗潔精衝洗隻能把油抹勻,真想洗幹淨非得用熱水不可,洗的時候也很難受,手上刀上墩子上都像糊了一層厚厚的肥皂液似的,熱水衝半天洗了好幾遍才算洗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