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豆腐這一步同樣需要時間,而且沒什麼好看的,不打開蓋子根本看不見裏邊豆腐成了什麼模樣,隻能通過多次嚐試積累經驗,記住想要的豆腐性狀所需的大概時間。
所以齊禹也不再繼續蹲邊上守著,跑一旁琢磨去了。
平心而論,做豆腐雖然也需要經驗,但難度確實不大,操作簡單不複雜,哪怕齊禹僅僅隻看了一遍,聽齊清河講了些要點,也已經算是學會了,無外乎下來自己操作幾遍,把各種比例和時間熟記下來即可。
即使他暫時做不出齊清河那麼滑嫩酸爽又不失彈性的上好豆腐,磨個七八分問題也不大,再配合自己炒製的油辣子,把金鉤掛玉牌做出A-級水準也不在話下,甚至有希望勉強擠進A級的範疇。
A-級甚至A級的菜肴,放在青年廚藝大賽上已經足夠作為殺手鐧了,齊禹手裏的底牌又多了一張。
如果廚藝大賽允許自帶油辣子之類的佐料的話,齊禹再拜托爺爺賽前做一份油辣子,金鉤掛玉牌甚至能突破到A+級,更是嗷嗷亂殺。
酸湯嫩豆腐跟齊家油辣子實在太適配了,齊禹甚至懷疑齊清河是故意朝著這個方向不斷改進琢磨出來的豆腐製法。
不,不用懷疑,肯定就是,這十來年齊清河在錘煉基本功方麵略有懈怠,但琢磨這些“歪門邪道”的心思可是越燒越旺,成天就想著怎麼借老爺子做的醃菜、泡菜、油辣子等佐料讓自己的菜肴味道更上一層樓。
自覺已經基本掌握了豆腐的做法後,齊禹見泡發的黃豆還剩不少,便幹脆把磨盤清洗好,自己上手試著磨磨豆漿。
齊禹感受著磨盤轉動時反饋回來的阻力,盯著流出的豆漿,開始嚐試評判豆子磨製的細膩程度。
這很難,哪怕有大師級品味輔助,在黃豆被徹底磨碎後,齊禹想通過磨盤反饋的細微差別,通過豆漿的些許不同來判斷豆子被磨到了什麼程度,也難如登天,幾乎隻能依靠直覺。
常理來說,直覺隻能依靠時間和龐大的經驗培養。
但齊禹是個例外,有廚神的直覺這一被動技能傍身,哪怕這項技能激活率很低,也大大加強了他直覺的敏銳性,養成經驗和肌肉記憶要比尋常人輕鬆得多。
更何況,大師級的品味增強的視嗅味三感,以及捆綁贈送的相匹配的見識,也是個效力極強的BUFF。
他第一次磨出來的豆漿尚且有些翻車,煮出來後一看就知道做成的豆漿肯定很一言難盡,但第二次再磨就差強人意了,進步相當大,第三輪磨出來的豆漿更是讓齊清河沉默良久,臉上掛著見了鬼的表情。
別說齊清河,就連老爺子和晁堂也都傻了。
磨豆腐再簡單,區區三次嚐試頂多就是做出點勉強合格的豆腐吧?
但看齊禹熬煮好的豆漿,分明已經相當可以了,濃度色澤都恰到好處,點出來的豆腐不會差。
過了老半天,齊清河才說:“雖然還有繼續改進的空間,但已經很可以了,試著點腦做成豆腐看看吧。”
齊禹當即按之前記住的比例調好點豆腐用的酸湯,倒入已煮沸五分鍾的豆漿當中,回憶著齊清河當時的動作一邊倒一邊攪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