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細節(1 / 2)

冉習賦聳聳肩:“我倒覺得這種方式挺有想法,也挺好的。”

龐亦津也讚同道:“確實,今時不同往日了,廚藝這種東西,哪怕是天才也得經年累月學習,在大酒樓裏,一個廚師從開始學藝到能正式上爐頭起碼要十年時間,邊幹邊學還得十幾二十年甚至更久才有資格擔任廚師長。

這個周期實在太長了,很多大酒樓,尤其是家傳酒樓很難消耗得起,一旦遇到子孫沒有天賦,還可能斷了傳承。

以前能選擇的優質行業不多還好,如今時代發展太快,可謂是日新月異,更別說還有那麼多機會那麼多行當可以選擇,對傳統的高檔酒樓、餐廳而言,老舊的傳承模式不確定性因素太多太多了。”

冉習賦接過話頭:“這種情況下,很多酒樓餐廳都在想方設法做出改變,其中最有效的法子,就是參考西餐模式,參照流水線生產的法子,開始細化分工,培養並安排廚師僅炒製某一小類別的菜肴,甚至隻處理某幾道工序。”

龐亦津則拿自己家的龐記酒樓舉例:“像我們家就是這樣的,既有同輩的兄弟按部就班的學廚,也有招收的徒弟同樣按傳統方式從無到有培養,更有大量永遠都隻負責其中幾道工序的細分廚師。

不同於水台、切墩、爐頭、打荷這樣的粗淺分類,要更加細致很多,預炒滑肉的、飛水燙菜的、快炒爆炒的、慢燉慢煨的,同時也還有隻做指定的十幾道菜別的都不管的。

這樣一來,他們不必非常全麵係統的去提高自己全方麵的能力,隻要專注於其中一小點,專注這十幾道菜,學精學透炒好,就足以支撐起招牌,培養時間要短的多。”

齊禹輕輕點頭,道理很簡單,一聽就懂。

無外乎把傳統優秀廚師應當掌握的全套技能拆分成無數小點,讓下邊的廚師每人專注一部分練到極致,將原先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學習練習時間壓縮到幾年甚至幾個月。

幾名乃至十幾名各有所長的瘸腿廚師配合起來,確實在很多方麵都能頂得上一位全能的專業廚師。

這次廚藝交流會的舉辦方會推出小組模式,並將一個小組直接視作一個參賽單元,等同一位廚師,就可以理解了。

這麼想來這次廚藝交流會還真有點意思,至少是真的在努力探討發展的新路徑,並勇於嚐試,而非單純的把人聚起來,吃吃飯唱唱歌,看看表演吹吹牛批。

但這樣一來,廚師之間的配合就至關重要了。

齊禹瞄了龐亦津和冉習賦一眼,覺得他們之間完全莫得配合。

跟龐亦津可能還稍好一些,畢竟在一塊工作了快一個月,偶爾也會互相幫忙,多少有點默契。

龐亦津和冉習賦同在廚藝社這麼久,應當也有過交流和配合。

但這樣的配合,要達到密不可分能視作一個整體的程度,還遠遠不夠,最多勉強做到不拖後腿,總有一個人的才華要被浪費,不可能有效互補。

更別說齊禹和冉習賦兩人根本沒啥交流了,先前雖然在敬老院一塊做過飯,但也隻是各做各的,硬要說配合的話也就是來一句那啥調料幫我遞一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