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經濟活動(2 / 3)

2、就業的意義:

(1)社會:生產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2)個人:①通過就業取得報酬,獲得生活來源。②實現自身價值促進個人全麵發展。

3、如何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

(1)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鼓勵創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破除妨礙勞動力流動體製機製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2)個人: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①自主擇業觀。

②競爭就業觀。

③職業平等觀。

④多種方式就業觀。

4、如何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1)勞動者依法享有的權益:

①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②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③休息休假的權利。

④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2)勞動者如何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①自覺履行勞動義務。

②依法簽訂勞動合同。

③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當自己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加以維護。

第六課 投資理財的選擇

一、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

1.儲蓄存款

(1)種類和特點

主體:主要是居民個人

機構:主要是各商業銀行,也包括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機構。

種類:

活期儲蓄:隨時存取、不規定存期、存款金額及次數不受限製。流動性強、靈活方

便,但收益低。

定期儲蓄:事先約定期限、存入後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流動性較差,但收

益高於活期儲蓄。

風險:銀行的信用比較高,儲蓄存款比較安全,風險較低,但也存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存款貶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損失利息的風險

(2)利息、利率與本金

利息含義:

①是銀行因為使用儲戶存款而支付的報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②取利息決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③計算公式:存款利息u003d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利率含義:

①是利息率的簡稱,是一定期限內利息與本金的比率;

②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③換算關係:年利率u003d月利率×12(月)u003d日利率×360(天);

④基準利率:由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擬定,經國務院批準;

⑤定期存款若提前取出,則按照活期利率來計算利息;如果征收利息稅,應扣除利息稅的稅款,即存款利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1一利息稅率);

⑥複利:上期存款的利息算作下期存款的本金,一般情況下,在材料中出現“到期自動轉存”時要注意計算複利。

⑦存款的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銀行存款規定的利率是名義利率,實際利率要考慮物價變動幅度。

實際利率u003d名義利率一物價變動率。

(3)影響儲蓄存款的因素:

①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居民收入水平,從而從根本上影響社會儲蓄存款總量。

②利率調整:存貸款利率下降,儲蓄存款減少;存貸款利率上升,儲蓄存款增加。

③價格波動:商品價格上漲,居民消費支出增加,相對來說,用於儲蓄存款數額減少。

④保障體係:社會保障體係健全,居民對未來風險擔憂減少,從而消費增加,儲蓄存款減少。

2、我國的商業銀行:

(1)主要業務:

①存款業務:基礎業務,沒有存款就沒有商業銀行。

②貸款業務:商業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

③結算業務:商業銀行為貨幣收支提供手段與工具的服務,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

(2)其他業務:債券買賣及兌付、代理買賣外彙、代理保險、提供保管箱等。

(3)作用:①為我國經濟建設籌集和分配資金,是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紐帶。

②能夠掌握和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信息,為企業和政府作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③通過銀行,可以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國民經濟效益。

二、股票、債券和保險

1、股票(高收益、高風險):

(1)含義: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出具的股份憑證。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

(2)特點:股東在向有限公司參股投資股票後,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如果要改變股東身份,要麼等待公司的破產清盤,要麼將股票轉售第三人。

(3)收益:股票投資的收入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紅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來源於股。票價格上升帶來的差價。

(4)風險:一是公司破產倒閉,股東不但不能獲得收入,反而要賠本。二是股票價格受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係,銀行利率,大眾心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波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時投資者有可能遭受損失。

(5)作用:股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對促進資金融通,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推動企業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債權:

(1)含義:是企業或政府籌集資金的另一種重要方式。

(2)類型: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三種。

(投資收益和風險成正比)

3、規避風險的投資--保險

(1)商業保險的含義:建立在商業原則的基礎上,是參與保險者個人意誌的體現。

(2)商業保險的基本類型:人身保險,財產保險。

(3)訂立保險合同的基本原則:公平互利,協商一致,自願訂立。

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一、我國的分配製度

1、我國的分配製度及其決定因素。

(1)是什麼?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2)為什麼?

生產決定分配。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狀況是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的根本原因。

(3)怎麼辦?

堅持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2、按勞分配為主體。

(1)按勞分配的內容和要求。:①範圍:公有製經濟。

②尺度:提供的勞動力(數量、質量)

③對象個人:個人消費品。

④標準: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2)堅持按勞分配的必然性:

①前提:生產資料公有製決定。

②物質基礎:生產力水平。

③直接原因:勞動的性質和特點。(謀生手段)

3、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1)按生產要素分配:勞動、資本、技術、管理、信息、土地數據等。

(2)按生產分配的意義: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這有利於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製機製。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經濟發展。

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1.我國收入差距的現狀與國家政策

收入差距的表現:

(1)區域收入差距,主要指東西部收入差距。

(2)行業收入差距,主要指壟斷行業收入過高。

(3)城鄉收入差距。

(4)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過低。

(5)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過低。

國家宏觀政策:

(1)統籌區域發展。

(2)加強對壟斷行業改革。

(3)統籌城鄉發展。

(4)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加大財政對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由“國富”向“民富”轉變。

(5)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製。

2、調節收入差距,維護社會公平的意義。

(1)理論依據:

①社會本質:是由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本質決定的,是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共享發展理念的體現。

②市場經濟: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會導致收入兩極分化,需要國家加強宏觀調控。

(2)現實意義:

①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物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②分配與消費: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社會公平的維護有利於縮小社會整體收入差距,提升整個社會的消費水平。

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

④新發展理念:維護社會公平是貫徹共享發展理念的要求。

⑤經濟發展方式:維護公平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更多向依靠內需拉動轉變。

⑥勞動者的積極性:有利於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推動生產力發展。

3、怎樣促進收入分配公平?

(1)從根本看: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社會財富實現。社會公平奠定物質基礎。

(2)一個製度保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