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經濟活動(1 / 3)

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

1、什麼是商品

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2.貨幣的產生:

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

→一般等價物(大家都樂意於接受的商品)

→貨中(金、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

3.貨部的本質:一般等價物

4、貨幣的職能

(1)價值尺度: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觀念貨幣)

(2)流通手段: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現實的貨幣)

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職能。

(3)貯藏手段

(4)支付手段:租金、利息、工資,欠款。

(5)世界貨幣

5、紙幣

(1)優點:成本低,易於保管,攜帶,運輸。

(2)流通規律:發行量以流通量中所需要貨幣量為限度。

流通中需要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數量×商品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3)發行過多:通貨膨脹。

(4)發行過少:通貨緊縮。

二、信用卡、支票和外彙

1、常用結算方式:

①現金收付

②銀行轉賬收付

2、信用卡

(1)含義:信用卡是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2)功能:存款,取款,借款,消費,結算。查詢。

突出功能:借款(可透支)

3、支票

現金支票:支取現金

轉賬支票:把錢轉入賬戶

4、外彙

(1)彙率的定義:兩種貨幣資金的兌換比率

例如,單位外幣換更多人民幣,外幣彙率升高,外幣升值(美元大於人民幣)反之,單位人民幣換更少外幣,人民幣彙率下降,人民幣貶值。(人民幣小於美元)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1、供求影響價格

(1)供不應求→價格上漲(賣方市場)

(2)供大於求→價格下降(買方市場)

2、價值決定價格

(1)社會勞動生產率→(反比)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正比)價值→(正比)價格

[(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 [個別勞動時間(無關)]

(2)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價格——(波動)價值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1、對生活消費的影響

(1)一般情況,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

價格→需求量

⤴→⤵

⤵→⤴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較小。

高檔耐用品:較大。

(3)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響。

互為替代品:飛機和高鐵,豬肉和牛肉。

A和B:A價⤴→A需⤵→B需⤴

互補商品:汽車與汽油,羽毛球和羽毛球拍。

A和B:A價⤴→A需⤵→B需⤵

對生活產生的影響

(1)調節產量:價格⤴→產量⤵

(2)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第三課 多彩的價格

一、消費及類型

1、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1)居民收入(主要)

①當前收入

②未來收入(預期)

③收入差距影響總體消費水平

2、消費類型

(1)按消費目的分

①生存資料消費

②發展資料消費

③享受資料消費

(2)貸款消費(預支未來收入進行消費)

(3)租憑消費(獲得商品一定期限的使用權)

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例。

恩格爾係數→(反比)生活水平。

小→高

大→低

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消費心理麵麵觀

(1)從眾心理(大家有我也有)

(2)求異心理(人無我有)

(3)攀比心理(隻要一人有,我也要有)

(4)求實心理

2、做理智的消費者應該踐行的原則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反對:盲目從眾、情緒化、重物質,輕精神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的含義:綠色消費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

核心:可持續性消費。

要求:5R

(4)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製度

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1)生產決定消費。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

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

①消費所形成的新需求對生產有調整和升級的導向作用。

②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屬性能夠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③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

生產→決定;分配、交換→紐帶和橋梁;消費→目的、動力。

2、大力發展生產力

(1)為什麼?

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2)怎樣發展生產力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②深化改革。

③提高勞動者素質。

④發展科技。

二、我國的基本經濟製度

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

1、公有製(主體)地位“根本經濟特征”基礎

(1)主要形式:

①國有經濟;地位:支柱主導作用。

②集體經濟;地位:社會主義公有製重要組成部分。

③混合所有製;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公有製經濟主體的體現。

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對全國而言,非某地區,行業。)

②國有經濟控製著國民經濟命脈起主導作用。(控製力)

2、非公有製經濟

(1)主要形式: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貿經濟。

(2)作用:經濟,創新,就業,稅收。

(3)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3、為什麼要堅持我國的基本經濟製度?

(1)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2)實踐證明,“三個有利”。生產力綜合國力生活水平。

社會主義經濟市場=公有製經濟+非公有製經濟。

社會主義經濟=公有製經濟。

4、怎樣堅持我國的基本經濟製度?

必須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製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晉祠公有製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製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製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第五課 企業與勞動者

一、企業的經營

1、企業

(1)地位: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

(2)含義: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3)所有製類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非公有製企業。

(4)組織形式:公司製(主要形式),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

2、公司

(1)含義:公司是依法獨立的,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2)設立要求:成立公司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規定辦理一定的登記手續,取得法律上的承認。

(3)形式: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共同特征:有限責任

(4)組織機構:決策機構(股東大會,董事會)、執行機構(經理層)、監督機構(監事會)。

(5)優點:這些機構之間選擇明確,互相製衡,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學性,使公司的發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3、企業的經營與發展

(1)企業經營的直接目的:獲得利潤。

(2)企業經營的成功主要因素:

①製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③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的企業形象。

(3)企業的兼並:經營管理好,經濟效益好的優勢企業兼並那些相對劣勢的企業,可以以優待劣,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有益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企業破產:實行企業破產製度,有利於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促使企業在破產的壓力下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通過企業破產,及時淘汰落後企業,有利於優勝劣汰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新時代的勞動者

1、勞動

(1)含義:勞動是勞動者的腦力和體力的支出,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活動。

(2)地位:生產的主體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3)意義:人類文明的進步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