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生死冤家(1 / 2)

少——林?

不會吧。

但封皮上確實用秀麗的字跡寫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少林寺戒律院首座玄痛親啟 內詳”。

好詳細,還生怕送錯了地方似的。

少林這一代玄字輩高僧隻餘下五名,以“慈悲痛苦難”排行,方丈玄慈居長,以下便是四聖僧,也就是玄悲、玄痛、玄苦、玄難,各掌達摩院、戒律院、羅漢堂和般若堂,級別已是非常之高了。

而戒律院,顧名思義是主持清規戒律,專責不肖弟子的地方,首座玄痛以一套普渡杖法成名已有二十餘年,據說為人極其嚴厲,少林弟子無不敬畏,律已更是苛刻不已——我的師父雖然不叫什麼痛,打起手心來也很痛,所以這些我都記得很清楚,但他怎麼又會跟這樹叢中的可憐女子有關係呢?

事情好像越來越有趣了,而且信並沒有封口——如果不拆開看看,簡直對不起天時地利人和了。

拆開信封,抽出一張淺雲色薛濤箋,與封皮上同出一人的秀麗筆跡,卻隻寫了短短四句話——“是你是我,撒土撒沙,同門出入,生死冤家。”

別人看了可能要犯迷糊,我卻可以稍微不迷糊一點——這就是讀書的好處啊——元文宗天曆元年二月初三日,高僧梵琦入主浙江海鹽天寧永祚寺,當他在眾人的簇擁下步入佛殿時,看到善男信女對著佛像搗蒜般地頂禮膜拜,便隨口說了這個偈頌,意在教眾人眾人斷絕馳心外求,緣像攀附的錯誤作法。

但其實禪宗高僧們的偈子到底是什麼意思,恐怕隻有他本人知道,而他本人又絕不可能苦口婆心地向眾人解釋——不給你當頭一棒喝就不錯了,所以以上解釋也不大可信,所以我也依然很迷糊……讀書好像其實用處也不大……

當然,本來就不知所雲的東西在莫名的情境下讓人不知所措,也是很正常的。

但這讓我很失望——沒有香豔的故事,沒有可觀的情節,這件事情一下子變得無聊起來。

不過我還是決定把信送去給那位玄虛地痛苦著的大師,給他增加一點真實的痛苦,嗬嗬——不過不是我自己去,此處離少林也不算遠,雇個人送去應該也不要多少錢,反正那女子也沒有說一定要我親自去送,總之給它送到就是了,然後再讓人扛口棺材來把這苦命的娘倆就地葬了,就算功德圓滿吧。

可真是的,為什麼總讓我遇見這樣的事情呢——我一邊打馬往回走,一邊鬱悶著。

看來自由的人們生活得也不見得有多快樂,自由地生,未必能自由地死,甚至象這個“生死冤家”,連死後都不自由,還懷著不知多少對某人的牽連依掛……

累死了。

我忽然開始懷念從前陰暗卻單純的生活,殺人對我來說本不過有如切菜,生死對我來說也不過有如遊戲,沒有什麼是真的,也沒有什麼是假的,什麼都不用擔心,也什麼都不用操心,雖然無趣,但至少沒有這麼累……算了,其實也是一樣的累,有時候還更累……

可至少那些人們殺人還算是有些拿得出手的目的,比如要鏟除異己或雄霸武林,可這些所謂自由的人們呢?